明代东西洋航海图沉睡350年 见证漳州月港海外贸易网络
发表于 2017-01-26 20:25
来源:闽南日报
这是一张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安图书馆沉睡了350年,且已损坏严重的中国古航海地图。几年前,这幅图被发现,引起中国航海史学界强烈反响。香港大学教授钱江据此图发表了一篇《一幅新近发现的明朝中叶彩绘航海图》论文。这幅图见证了以漳州月港为中心的闽南海外贸易网络,填补了古航海地名研究领域的空白。
明彩色航海图
这幅航海图在国外称为《雪尔登中国地图》,中国学者把它命名为《明代东西洋航海图》(以下简称《明图》)。加拿大汉学家卜汉民认为,《明图》大约绘制于1608年,地点在荷属万丹。
这幅长约1.5米,宽1米的《明图》,原是英国著名的律师兼东方学学者雪尔登(1584—1654)收藏,与一个中国罗盘放在一起。1658年,雪尔登将它捐赠给博德利安图书馆。2008年,美国学者伯切尔博士发现这是一幅历史价值非凡的航海图。经过一年时间,大体把地图修复成原样。
《明图》绘制的始航点在漳州月港,航线有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其中东洋航路有漳州往琉球、漳州往长崎、漳州往吕宋三条。西洋航路有漳州经占城、柬埔寨往咬留吧;往满喇伽;往暹罗;往大泥和吉兰丹;往旧港及万丹五条。另有满剌加往池汶、往马神、往缅甸南部航路;咬留吧往亚齐、往万丹航路。
明代漳州人张燮的《东西洋考》记载西洋航路由月港起航,厦门港放洋后,沿着中国东南海岸线一路向南,然后绕过海南岛附近海域,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抵交趾、占城,从而进入印尼一带。而《明图》标绘的西洋航路与《东西洋考》所记载的西洋航路几乎一样。这幅图可以说是《东西洋考》《顺风相送》附属的一幅航海实用图。
不同于《明郑和航海图》,《明图》在绘制技法上用虚线标绘制航线,并上下注于密集针位和更程里数,反映了该图绘制已受到西方航海图绘制技术的影响。同时,在图上方画上罗盘与比例尺,这在中国地图史上为首次。此外,它也是中国第一幅明确绘出澎台和南海四岛准确位置的海图。如在漳州东南部绘出澎湖列岛的图形,标注为“彭”。在澎湖之东又绘出台湾本岛,并以明初台湾古名“北港”和“加里林”标注出来。
《明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西抵缅甸和印度南部,形成将中国与东亚融为一体的格局。《明图》一改在中国古代世界图上,中国永远处于中央,外国如弹丸小圈,散落在周边。可以说,这幅图打破皇家的“天下观”,表达了民间的“海洋观”。而这种“海洋观”,是漳州月港海商所特有的。
要熟悉东西洋的地理和海外交通航路,又要掌握东、西方地图的成就,绘图者是谁?有学者认为,绘图者是漳州月港海商。宋代以来,福建海商常常搭载落举文人往南洋住一段时间,叫“住冬”,不过也有文人长住下来转而经商。从《明图》的绘画水平看,绘图者熟悉南洋的地理和物产,可能是一位居住在南洋的闽南籍华商文人。如此分析,《明图》应是万丹的漳州华商请南洋有文化的华商绘制的。
☉郑来发 罗培新 苏春红 文/图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