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引水站歧视海校毕业生是荒唐的
发表于 2016-09-29 18:15
【薛船长毕业于大连海校,《士志于道一一薛船长的航运强国梦》一书作者自序中有详细介绍,括号中的“现大连海事大学”是编辑所加,出版的要求。同学大多在航海一线服务,跑内贸的,巴拿型船也都自引自靠,大多业务过硬,但没有做引航员的,在我的反对声中,前几天看到天津引航站招引航员,依旧要求本科学历,按他的要求,整个大英帝国可能招不到引航员,可见何等荒谬】
本人撰写了《中国引水员整体素质下降,每年浪费6亿元拖轮费!》一文,是借引水员名誉一用,促进中国拖轮制度改革,提升引水员地位。
文中提及引水站歧视南京海校毕业生,很多引水员不以为然,本人另一篇传播非常广的文章《命运多舛的上海海事大学》中也提及南京海校培养的航海人才远多于上海海事大学,尚未收到不同意见,包括广大SMU的教授、校友看了后,都没提出不同意见。SUM是以培养陆上专业人才为主的学校,声明内人也是SMU国会系毕业,本人并非南京海校毕业生。
可笑的是很多引水站招聘引水员,要求本科学历。我来论证是多么可笑。
英国的传统航海教育是因船设校,刘步蟾、林泰曾去英国留学时,直接上舰实习,并未去皇家海军学院,我在别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北洋海军后期镇远舰代理管带杨用霖也是实践中学习成才。按中国引水站的标准,连大英帝国可能都招不到引水员。
无论中外,美国、中国、印度还是欧洲、非洲,白人还是黑人,上海人还是新疆人,前10%的人都是同样聪明、优秀。也就是美国、欧洲前10%的人与中国、印度前10%的人同样的聪明、优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为比较方便,我们做下列假定:
1、假定高考能选拔出最聪明、优秀的人;
2、假定211大学能招到最聪明、优秀的人;
3、每年每所211大学招生5000人;
4、假定一本招的人比二本优秀;
5、假定都是18岁参加高考且应届考取。
下例数据来源于可信度稍高的网站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03/c116076-21359059.html及,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40664.html。
大学扩招之前:
大学充分扩招之后:
2015年江苏一本线是344分,二本线是310分,录取情况如下:
很简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大学扩招之前,只要通过高考的,都是同龄人中前3%的人尖子,包括所有南京海校的毕业生。
2、按同样比例,同龄人中,前3%的人,在大学扩招后,基本都可以进211大学的,包括所有南京海校毕业生。
3、SMU并非211大学,航海专业在绝大多数省份是二本,也就是说,大学扩招后,SMU的航海专业,是招不到以前南京海校的学生的。到近十年,只能招到同龄人中的中等稍偏上的人,也就是30-40%这个层次的人。与过去南京海校作为同龄人前3%的人尖子,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发展情况也差不多,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也就差不多了定型了,今天,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初的南京海校毕业生,也都进入了这个年龄,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无论是收入、社会地位、生活水平都处于同龄人的中上至上层水平。这对比,是相对于全国广大地区的同龄人的。
其实,在1980年代,高中是精英教育,这也是老胡总书记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即便是教育发达的江苏,同龄人也仅有20%左右有机会读高中,初中教育是普及的,所有人都可以读到初中毕业。哪个村里有人高考能考取,那是件轰动的事情。
不要说通过高考的科班生,很多高考落榜生通过自己奋斗做到船长的也有很多,后来拿到硕士学位的我见到就有不少。
楚王好细腰,宫中饿死人,***的官员,哪个没有博士学位?魏家福一个工农兵电报员,不也到DMU拿了个硕士,天津大学拿了个博士学位嘛,而且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
学位已贱到烂大街了,还歧视南京海校毕业生!1995年之后若读的不是DMU,根本没资格对南京海校毕业生说三道四的,整体上甩几条大街了。近十年的航海本科生,与前辈已拉开很大差距,再不肯上船,未来会有很多人滑落到同龄人的中下水平的。
本人招人,从来不看学历,很多人带着学位证、专业八级证来要给我看,我从不看一眼,有什么真才实学亮给我看就行了,人过40岁,看人还是要有点眼力的,这就是国企与民企的区别。
其实,这样的要求,某种程度也是害人的,海事局也有类似要求,导致很多人早早地离开了船,现在的体制下,中国引航员形同苦力,很多人收入一般,未必比船长强,近几年海事局辞职的人也多起来,毕竟,金字塔形的结构,升做领导的毕竟是少数。海校毕业生在航海一线,很多非常优秀。
【完】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