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何去何从?
发表于 2016-07-19 21:57
目前,世界贸易90%的货物由海上运输完成,全球65亿人的生活所需离不开全球150万名海员的辛勤工作。但是,随着国际航运市场低迷,海员就业机会减少、职业吸引力下降。如何化解海员的“生源”危机?如何提高海员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航运市场低迷,海员流失逐渐加剧。上海至精国际船舶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永健指出,对船舶管理而言,比较注重的是安全、经营、管理等方面,但是任何好的制度都需要海员去贯彻,目前航运市场对于海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普通海员逐渐流失
目前从事马绍尔船旗国安检及相关检验工作的时阳自2006年开始担任轮机长,曾经在国内外多艘船舶上当过海员。他认为,如果没有海员对人类和世界的贡献,世界将有一半的人将忍受寒冷和饥饿;世界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国际航运业的运行安全、环保、经济更离不开海员的专业服务和杰出贡献。
“可是近年来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海员上船‘两面针’、‘黑中介’,各航运组织对海员管理唯利是图,服务和培训意识缺失,海员被歧视,社会待遇不公。最为关键的是,海员的职业前景、在社会中的发展空间被挤压,甚至被各种门槛挡在传统社会之外。时至今日,海员已经成为重要的‘弱势群体’。目前航运市场低迷,船东生存艰难,时有拖欠工资现象,导致海员心态受影响,流失速度加快,安全事故频发,最终将重创航运企业。”时阳感叹。
汪永健对于海员特别是普通海员的流失同样忧心忡忡。他表示:“那些在甲板、机舱里工作的普通海员,如水手、机工等,每月工资拿到手也就四五千元,这个行业很难有吸引力。我们很有危机感,可能5年后,普通海员就招不到人了。就目前而言,这种情况要比高级海员面临的问题更严峻。”
上海中船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学刚从业32年,见证了中国海员的成长。他认为,加大海员行业的吸引力要基于一个重要前提:航运市场好。“如果航运企业不赚钱,就无法改善海员工作条件。今年散货船干部海员的平均工资比去年降低5%,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将不利于海员队伍健康发展。”他提出要加大对海员职业的宣传力度。
高级海员竞争力弱
时阳表示,世界海员主要来自中国、菲律宾、印度、缅甸、印尼、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中国国际海员号称有50万,但绝大部分是靠着中国国企和私企船东的‘近水楼台’,真正能融入国际市场,能与国际各国海员同场竞技的,只是少部分,能派到欧美高端市场的海员比例不到5%,而菲律宾海员占比高达50%以上。”
建设国际一流的航运强国,需要国际一流的航海人才。国际一流航运企业优秀的船长/轮机长,优秀的机务/海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国际高端航运组织的重要人才储备。
时阳建议,要打通这些人才在国内高端航运组织(代表国家形象的引水、代表国家质量和标准的验船师、行使国家主权的专业海事检查官、控制教学质量的海事院校教授、代表国家装备工艺技术的研究机构/生产厂家的研究员等组织)的职业发展通道,把他们作为航运强国的重要人才储备,这是航运强国的捷径和英明选择。同时,他呼吁加强顶层设计,“《海员法》的立法是航运强国的迫切需要。”
多措并举为海员“输血”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履行国际公约、保障船员权益工作力度。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决定,中国成为第68个批准公约的国家;中国履行《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独立评价报告通过了IMO审核,以零缺陷继续保持IMO“白名单”国家身份。
但李学刚指出,与32年前相比,尽管目前海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海员行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消失。他建议缩短海员在船上的工作周期,以保障海员工作吸引力。“比如散货船等普通船舶,干部海员(三副、三管轮以上级别)工作周期控制在5加减1月或者6加减1月,普通海员控制在8加减1月。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如海上平台的海员工作周期可以控制在3加减1月或者4加减1月。”
汪永健建议,可以对招聘外籍海员放开限制,“显然,这个问题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例如劳动保障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等。”他还从船舶管理企业的角度表示,外籍船舶管理企业有很好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进入中国市场后却很难开展业务,其中海员的工资就很难发放,因为中国的外汇受到监管,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体大环境的改善。
时阳则建议推动成立“中国海员阳光发展基金”,帮助广大中西部待业青年,煤炭、钢铁产业大量失业工人加入海员队伍,互助共赢,共同开创航运强国的未来。他表示,对于中西部学子,高中、技校或工科毕业身体好的待业青年,或可成立风投基金,引入风险担保机制,按国外模式,先培训普通海员,工作3年或5年后,再择优培养成轮机员和驾驶员;对于失业工人,有安全意识、有技能的技工可以择优吸收到海员队伍中,前期的培训和实习需要国家、企业给予再就业培训等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再就业。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