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灾多难的盐阜人民
发表于 2016-06-24 18:19
救灾是自古以来是政府的硬性支出,也是维系大一统国家的根本基础之一,读近代名人传记,到处可见士绅倾家参与救灾,招商局第一任领导人朱其昂就是救助河南、山西灾荒时“往来跋涉,心力交疲”,于1878年病故于天津。这是最早为救灾献身的航运高管。
盐阜地区的灾荒主要还是因为水灾,淮河水下泄不畅,过去每逢灾荒之年,盐阜地区人民就拖儿带女,摇着小船逃荒到上海,在黄埔江边搭起窝棚,大多杨浦区的江边特别是定海桥一带至今都有成片的棚户区,即来源于此,杨浦区的大多地方,至今苏北话可以畅行无阻。
上海航运经纪人俱乐部秘书长刘巽良的曾祖父刘崇照曾任盐城知县,那时的干部必须下马作诗书,上马能杀贼的,知县要领着兵丁去剿匪的,可见盐阜地区匪患自古就有。做知县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哪怕估到大学士、军机大臣,没做过知县都是人生缺憾。
盐阜地区的移民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为上海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基本条件,夏衍的《包身工》一***了精彩描述。好友的外婆也是坐着小船从阜宁逃荒过来的,打小做童养媳,其实,灾荒年月,能做童养媳是好事,至少能活下来,退后20多年的新社会,大量上海小孩子养不活,被送到内蒙、河南等地,那又是何等凄惨!历史不远,差不多是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同辈人。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是因为其兼容并蓄的文化,容得下宁波人,容得下盐阜人,也容得下犹太人。朋友从小以为外婆讲的是上海话,直到初中时,同学打电话来,外婆接的,后告诉她,外婆的话一句也听不懂,此时才意识到外婆讲的是阜宁话。上海的文化是,你有钱,就尊敬你,这是对财富的敬重,北京则不一样,你有钱,不还是土财主!我们是皇族,放在现在就是你有钱乍的,我家是***。
过去扬州人来上海,大多靠做手艺,扬州三把刀是名扬天下的。
南通离得最近,但来上海的并不多,这得益于世界移民史上最大规模的和平移民,就是张謇首先身体力行的盐垦,翻看江苏地图,204国道差不多贯穿江苏南北,204国道基本建在范公堤上,范公堤相传是北宋范仲淹所建,直到清未、民初,范公堤以东依旧是一片荒滩,张謇首倡垦荒后,举国形成垦荒热,范公堤以东形成了如今大片富饶的苏北平原,大量垦荒的就是南通地区的人民,所以来上海的并不多。
盐阜地区人民也是得益于张謇治淮,也就是导淮河水入江,此理念与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加之张謇创建的河海大学,一百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水利人才,使得盐阜地区灾荒明显减少。
然而,水灾大规模减轻后,风灾又起………….
这才是真正的***,不是仅仅刮沉XX之星一条船的***,更不是飑线。
真是多灾多难盐阜人民,买点阜宁大糕救灾吧。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