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缘于航海 人品备受争议
发表于 2015-11-20 15:56
电报被迅速应用在战争中。
莫尔斯和他 发明的电报机
市场上的 仿古莫尔斯电报机。
几千年来,通讯技术曾经长期停滞不前。即使是外敌入侵、边城告急,除却狼烟报警之外,人们靠飞鸽传书,靠驿站快马加鞭传送文件。17世纪中期,英国海军推行了旗语,18世纪末,法国政府建立了信号机体系,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陆快速传送消息的困难。
37年前,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现在,人们完全可以把文字和图片自如地通过网络邮箱传递,可知当年传递一个文字是靠一组数码的艰辛?通讯技术关键性的变革发生在19世纪中期。那是电报的发明。当时没有人会相信,发明电报的人竟是一位美国的画家,他叫莫尔斯。
1
在航海中他受到启发
就像所有的发明缘于偶然,电报的发明缘于一个美国画家的一次坐船航行。1832年10月1日,一艘名叫“萨丽号”的邮船,满载旅客,从法国北部 的勒阿弗尔港驶向纽约。途中,船受到风暴的袭击,在波峰浪谷中颠簸。许多人晕船,莫尔斯也很不舒服,他问船长怎么办?船长说:“这只能听天由命了。我给你 讲一件事。那是1498年,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组织了一支有6条船、300人的大船队直奔赤道,准备去寻找黄金遍地的乐土。可是,途中由于天气太热, 船上的食物全部霉烂了。这对于远航的船员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哥伦布对这束手无策,只好抱着侥幸的心理,写了一封求援信,塞进密封的椰壳里,然后将它投入 大海。他指望海水能把这封信送到西班牙。但是,当哥伦布历经千难万险,返回西班牙时,才知道国内并没有收到那封求援信。连大智大勇的哥伦布对大自然的肆虐 都无可奈何,我又能怎么样呢?”
茫茫大海让莫尔斯充满了无助感。后来,他在船上结识了杰克逊。杰克逊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电学博士,此次他是在巴黎出席了电学研讨会之后回国 的。闲聊中,他们谈起如何实现“大海传信”的事,杰克逊把话题转到电磁感应现象上。杰克逊从旅行袋中取出一块马蹄形的铁块以及电池等。他解释道:“这就叫 电磁铁。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它没有磁性;通电后,它就有了磁性。”
莫尔斯完全被电迷住了,连续几个晚上都失眠了。他想:“电的传递速度那么快,能够在一瞬间传到千里之外,加上电磁铁在有电和没电时能作出不同的反应。利用它的这种特性不就可以传递信息了吗?”
2
砸锅卖铁做实验
从此,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路。没有电学知识,他向大电学家亨利等请教。他的画室也成了电学试验室。画架、画笔、石膏像等都被堆在角落,电池、电线以及各种工具成了房间的“主角”。
莫尔斯从有关资料中得知,在他之前,早就有人设想用电传递信息。早在1753年,当时人类对电的认识还是处在静电感应时代,一位叫摩立孙的电学 家,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架设26根导线,每根导线代表一个字母。这样,当导线通电时,在导线的另一端,相应的纸条就被吸引,并记下这个字母。当时由于 电源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摩立孙的实验未能进一步深入。
3年过去了,莫尔斯不知画过多少张设计草图,做过多少次实验,可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的积蓄也全部用完了,生活十分贫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我的长袜一双双都破烂不堪,帽子也陈旧过时了。”
3
发明“莫尔斯电码”
为了维持生活,莫尔斯于1836年不得不重操旧业,担任纽约大学艺术及设计教授。课余时间,他仍然继续从事电报发明工作。
莫尔斯也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以便确定下一阶段的研制方向。他想到,在他之前的科学家,往往是为了表达26个字母而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设备, 而复杂的设备制作起来谈何容易。他意识到,必须把26个字母的信息传递方法加以简化,这样电报机的结构才会简单一些。于是,他在科学笔记中写道:“电流是 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地走10英里,我就让它走遍全世界。电流只要截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些又是一种符号。 这里有3种符号可以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它们可以构成全部字母,文字就能够通过导线传送了。其结果,在远处能记录消息的崭新工具就能实现了!”
用什么符号代替26个英文字母呢?莫尔斯苦苦思索。他画了许多符号:点、横线、曲线、正方形、三角形。最后,他决定用点、横线和空白共同承担起 发报机的信息传递任务。他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设计出代表符号,这些代表符号由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这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后人称它为 “莫尔斯电码”。
有了电码,莫尔斯马上着手研制电报机。他在极度贫困的状态下,进行研制工作。终于在1837年9月4日,莫尔斯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它的发报装 置很简单,是由电键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电键,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它的收报机装置较复杂,是由一只电磁铁 及有关附件组成的。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这样由电磁铁控制的笔也就在纸上记录下点或横线。这台发报机的有效工作距离为500米。之后,莫尔 斯又对这台发报机进行了改进。
4
国会资助3万美元
该在实践中检验发报机的性能了。莫尔斯计划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两个城市之间,架设一条长约64公里的线路。为此,他请求美国国会资助3万美元,作为实验经费。国会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终于在1843年3月,通过了资助莫尔斯实验的议案。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进行电报发收试验。年过半百的莫尔斯在预先约定的时间,兴奋地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他的助手很快收到那份只有一句话的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光明)
人物简介
塞缪尔?莫尔斯――美国艺术家兼发明家。1791年4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牧师家庭;1872年4月2日卒于纽约。1810年,莫尔斯毕 业于耶鲁大学,他没有顺从双亲的意愿,去了英国深造。回国后,他作为艺术家获得了颇佳的声誉,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但并不富 有。他任过若干艺术团体的负责职务,却转向尚处于幼年时代的电学。在试制电报机的过程中,莫尔斯的生活极为困苦,他节衣缩食,以购置实验用具。1836 年,他不得不重操艺术家的旧业,以解决生计问题。最后在友人的帮助下,莫尔斯终于获得成功。
莫尔斯人品备受争议
在19世纪30年代,由于在一次航海中受到同舟乘客杰克逊的感染,莫尔斯开始热衷于电的实验。他决定制造一台电机,但又觉得难以胜任,因为他对 电的知识一无所知。有一次,他偶然遇到了亨利,亨利毫不吝惜地帮助了他,回答了他的所有问题。此后,莫尔斯开始为制造电报机经常谋求援助。
莫尔斯因为从来不承认亨利对他的帮助惹来人品差的批评。当他在同亨利关于发明优先权的长期诉讼期间,他力图坚持亨利从来也没有帮助过他。可是,亨利在审讯时作证,轻而易举地证明了相反的情况。
在内战期间,莫尔斯虽然是北方人,但由于他的种族主义立场,认为黑人受奴役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同情南方。尽管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名 誉、荣誉还是接踵而至。当美国伟人纪念馆于1900年在纽约大学校园第一次开幕时,莫尔斯被定为首批成员,而亨利到1915年才被选入。(百合)
来源:深圳晚报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