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海辽”号起义:遇海盗袭击
发表于 2015-11-20 15:15
1953年版五分纸币上的“海辽”号(资料图)
1953年版的人民币5分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共和国成立前夕起义,并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前不久,曾参与“海辽”号起义的汪更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当年“海辽”号起义那段惊心动魄的航海历程。
“海辽”号起义
1949年9月19日晚11时,对汪更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台湾海峡波涛荡漾。在甲板上,46岁的舰长方枕流对50多名水手大声宣布:“祖国大部分地区都解放了,我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海辽’号现在起义……”他的话音刚落,船上立刻欢腾起来。当时,水手们正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因为从听来的消息判断,***有可能退守台湾。经常充当***运输商船的“海辽”号万一被强制留在台湾,恐怕就甭想再回祖国大陆了!
“我不同意!你们投奔共产党,***的飞机能放过我们吗?”人群中传出了反对的声音,此人名叫金久成,是“海辽”号上的大管轮。他的话犹如一颗炸弹,水手闻言都议论纷纷。这时,金久成对身旁的船卫长侯登山一使眼色,侯登山拔出了腰里的左***,指向方枕流和报务主任马骏:“你们两个涉嫌背叛***,已经被逮捕了!”
侯登山的话音未落,就听脑后“呼”的一声响,轮机手刘德手里的大扳手正砸在侯登山的右胳膊上。还没等金久成反抗,4个轮机手就飞身上前,掏出绳子将金久成和侯登山捆了起来。
50多名水手中,大部分都同意起义。方枕流一边命令将金、侯二人关押起来,一边对水手们说:“我们已经有周密的部署,一定能把大家平安送到解放区去。”
遭遇海盗
要想回解放区,“海辽”号不能直接掉头北上。***的飞机和兵舰正穿梭似地在台湾海峡间航行。船组领导决定先往南航行,穿过菲律宾的巴林塘海峡,然后掉头北上。
夜色中,“海辽”号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时间已是后半夜3点了。这时,前方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刘德满头是汗地推门闯进来报告说:“不好了!船长,前面好像有海盗!”
二战期间,周边国家的政府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战争,无暇他顾,巴林塘海峡几乎成了海盗的天堂。船员们快步来到船舷边,发现不远处一艘商船正燃起熊熊大火。一艘铁壳船停在着火商船旁边,海盗们正通过小船从商船上搬运东西。方枕流立即命令大副将舵轮左转两度,躲开海盗船。
然而,“海辽”号开出去没多远,船头却响起了枪声,原来是十几名海盗从锚孔摸上了“海辽”号。与此同时,一艘海盗船已经挡在了“海辽”号的前面。海盗们不停地打着手势,要求“海辽”号停船。方枕流见势一咬牙,手扶舵轮,将马力开到最大,冲着海盗船直撞过去。
“海辽”号是美国船,船身很结实,普通的铁壳船哪里是它的对手?海水急速涌入被撞开一个大洞的海盗船里,海盗们纷纷跳海逃命。
“海辽”变身“玛丽莫拉”
9月23日,“海辽”号起义的第四天,国民政府船务总局开始对其行踪产生怀疑,马骏假装发报机出了毛病,将电台一关,船上的无线电开始缄默。
大家都很焦急,船务总局一旦发现“海辽”号的踪迹,后果不堪设想。大家都在想办法。这时,看着刘德他们将被海盗炸毁的船室拆掉后扔进大海,方枕流忽然一拍脑袋,惊喜地说:“我有让‘海辽’号隐身的办法!”
毁坏的船室经过清理后,“海辽”号的模样有了一些改变。方枕流对刘德说:“如果能再将烟囱上的标志涂掉,谁还能认出它呢?”
于是,刘德领着水手在烟囱上用油漆写了个“玛丽莫拉”号。“玛丽莫拉”号是一条巴拿马政府的货轮,两艘船外形有些相似。除非有人亲自上船检查,否则很难知道方枕流正在耍“偷天换日”的魔术。
胜利回归
第二天正午,一架***双翼侦察机呼啸飞来,方枕流端坐在驾驶室内,不慌不忙地驾驶着。那架***侦察机在“海辽”号上空盘旋了两周后飞走了。
过了几天,又一架***侦察机飞过来围着“海辽”号绕起圈子,飞机越飞越低,隔着驾驶室,方枕流都能看清飞行员的眉毛。
***飞机对着“海辽”号不停地拍照后离开了。据估计,***当局一定是准备和“海辽”号原始存档的照片作对比。不管“海辽”号怎么改变本身的格局和颜色,它的外形和长度变不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一架战斗机飞了过来,对着“海辽”号投下了一枚炸弹。爆炸的声音虽然骇人,却没能伤到“海辽”号的筋骨。方枕流一左一右地晃动舵轮,货船在海上走起了“S”形。
那架飞机的驾驶员很不适应这一航线,将两枚炸弹投进了海里。当其正准备孤注一掷俯冲投弹时,刘德领着他的护船队员猛地冲到甲板上,望着俯冲下来的飞机,20多支枪一起开火。飞行员紧拉操纵杆,机身一转,左侧机翼正好撞到船上的铁桅杆。飞机拖着一股浓烟,一头扎进了海里。
1949年9月27日傍晚,在历尽艰险后,“海辽”号终于看到了大连港。
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打电报给方枕流船长和全体船员,表示祝贺和嘉勉。后来,为纪念“海辽”号起义成功,在设计新中国纸币时,特意将“海辽”号船形图案放在了5分币的右边,使其光辉形象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