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险象不容忽视
发表于 2018-08-10 11:47
近日,北京一对双胞胎小姐妹在青岛海边不幸溺水遇难的消息引起公众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预防海边危险、加强自我保护的思考和讨论。海边究竟有哪些常见及潜在危险?应如何辨别?本报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锐。
记者:海边有哪些常见危险?
李锐:一是台风或其他大风过程导致的海浪和风暴潮灾害。强风导致的巨浪冲击力极大,可以摧毁近岸海堤等建筑物。大风导致的风暴增水和高潮位叠加,会使近岸水位升高,致海水漫过沙滩冲向陆地,对海滩上的人构成威胁。这些灾害比较明显,很容易看到。
二是离岸流。离岸流也被称为裂流,是在近岸波浪和地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股强劲的、从岸边冲向外海的水流,容易把人从海滩突然带向外海,对海边游客的威胁较大。离岸流发生在浪花以下或浪花之间,不易看到。
记者:应如何辨别这些危险?
李锐:大浪和风暴潮比较明显,浪高,且伴随着白浪花,海水水位比平常高很多。大浪和风暴潮一般是由台风或其他大风过程导致的,当在海滩或海边明显感受到持续、强劲的向岸风的时候,可能会有海浪和风暴潮灾害。
辨别离岸流,一是观察白浪花,两个白浪花之间的平静区域,有可能是离岸流存在的位置;二是观察地形,如果海滩附近的水下地形在沿岸方向有高低不平的变化,或存在隆起与沟槽,在沟槽或地势低洼处有可能存在离岸流;三是观察水面漂浮物,如果水面有树叶等漂浮物向离岸方向运动,此处可能会有离岸流;四是观察水色,离岸流会把海滩附近的泥沙往外海带,有离岸流的位置水色一般比两侧偏黄;五是观察冲浪者,冲浪者一般比较了解离岸流,会借助离岸流的力量游向外海再返回冲浪,因此冲浪者往外海游的位置可能是离岸流存在的位置。
另外,海啸灾害虽然极少但也不可忽视。海啸是由于地震、火山等地球板块运动形成的极具破坏力的海水波动,海水会急剧增高形成一堵“水墙”,淹没近岸人群和建筑。海啸来临之前,海水一般会急剧向外海退去。
记者:近岸区域还有哪些潜在危险?
李锐:除了海滩附近,在沙滩向外海几百米的近岸区域还有一些潜在危险。
海边有些礁石在落潮时会露出水面,涨潮时则被海水淹没。许多游客会在低潮时到礁石上游玩,当潮水上涨,礁石和沙滩之间的连接部分被海水切断后就无法返回陆地上。因此,游客不可随意到海边礁石上玩耍。
潮水涨落还会形成潮流,这种流动在近岸一般体现为沿岸流。潮流在离沙滩一段距离的近岸海域速度较快,有些区域潮流流速可达1米/秒,这对于一个游泳健将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游泳爱好者应避开潮流强的区域。
此外,近岸可能会有水母,有些水母毒性较大,人被蛰到会有强烈的刺痛感。正规海水浴场一般会设置拦截网,将水母拦截在外海。因此,游客要在指定区域游泳,不要越过拦截网。
记者:应如何预防这些危险?
李锐: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加强对海浪、潮汐、海流等海洋基本现象的认知,增加海洋知识。要先看海洋预报,获取未来一段时间的海洋预警报信息,选择浪小、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时间去海边游玩。同时,一定要去正规的海水浴场游玩,一旦发生意外会得到及时救助。另外,个人须提升遇险自救能力。在遇到离岸流时,要保持镇定不惊慌,不要逆着水流往回游,否则会白白消耗体力,更容易造成溺水。大多数溺水者都是在惊慌失措中呛水。离岸流虽强,但长度一般不超百米。如果被卷入离岸流,可以顺着水流漂浮一段距离,待漂浮到流速较弱的区域再从侧面往岸边游。
从政府方面来说,应加强对公众安全意识的普及,并加强海洋观测和预警报信息的分发渠道,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让游客了解滨海旅游基本常识和风险警示信息。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