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海洋资源意识深植公众心中
发表于 2018-06-06 16:39
海洋是生命之源。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何认识这些自然资源,认识海洋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涉及海洋资源意识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海洋资源意识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重要性?如何提升公众的海洋资源意识?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一个复杂的概念系统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黎黎说,从海洋资源的自然特性看,海洋资源意识包括海洋资源的自然意识、生态意识;从经济特性看,包括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意识、开发意识;从社会特性看,包括海洋资源的文化遗产意识、代际传承意识,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系统。
“比如,近海城市生活排污与工业排污行为,涉及海洋资源的生态意识。而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等,则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意识。海洋资源是上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共同财产,要在后代人缺席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的资源消耗需求,这就是海洋资源的代际传承意识。”丁黎黎说。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志峰认为,海洋资源意识的孕育、发展和形成,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不断革新深化、逐步趋向成熟的历史过程。现在的海洋已不仅是由海岸线、海岛和茫茫大海构成的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物理、人类活动系统。因此,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包括基本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倾向等。
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丁黎黎一直关注海洋资源资产化情况。谈到海洋资源意识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她说,海洋资源意识可以促进人们形成海洋资源的资产意识,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到海洋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来进行投入产出管理。“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进入了新时期。”
在涉海领域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张志峰认为,增强海洋资源意识是前提基础。他说,海洋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但海洋资源对人类未来而言,不论是物质性资源还是非物质性的海域空间资源,不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论储量大还是储量小,都会日益稀少和缺乏。“海洋既不是无边的纳污地,也不是无限的资源库,需要人类科学规划、善加利用、加强保护,最终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海关系的和谐。”
丁黎黎和张志峰都谈到海洋资源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丁黎黎说:“海洋资源意识包括对海洋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所以要想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树立海洋资源意识。”
张志峰从事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监管相关工作。他说,海洋资源对人类的价值,来源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海洋资源价值的高低以及可持续水平,也取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人海关系的和谐程度。因此,增强海洋资源意识,是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凝聚社会共识 拓宽参与渠道
谈及如何提高全社会的海洋资源意识,丁黎黎建议将一些深奥的海洋资源知识用通俗的方式在全社会传播。
张志峰建议,通过科学普及和媒体宣传,让政府、企业和公众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有限性、海洋生态系统的敏感脆弱性、海洋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权责统一性。彻底扭转历史上海洋意识边缘化的状态,把海洋意识包括海洋资源意识内化到民众心里,使之成为社会大众的通识。同时,引导和提升公众对自身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的理性认知。比如,拓宽公众参与海洋开发监督、海洋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的渠道,倡导用海企业及公众积极参与涉海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