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七〇八研究所成立70周年巡礼
发表于 2020-11-24 15:0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0年11月29日,是被誉为中国舰船设计“摇篮”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成立70周年的日子。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舰船及海洋工程总体设计研发机构——船舶工业局技术处设计组(第七〇八研究所前身)诞生于上海黄浦江畔,开启了为国铸利舰的艰辛岁月和创新之旅。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70年来,第七〇八研究所秉承“胸怀祖国,献身军工”的远望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技术进步、创造行业价值”的发展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兼程,逐梦海疆,成功研发了多型多款大国重器,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主研发完成各类军用舰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船用高端装备130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
——成功研发了人民海军80%以上的舰船型号,创造了多项第一。我国第一艘大型综合船坞登陆舰、第一代大型高速护卫艇、第一艘气垫登陆艇、第一艘综合援潜救生船、第一艘生活保障船、第一艘综合训练舰、第一艘三体高速搜救艇、第一艘消磁船、第一艘布缆船、世界上第一艘专门用于海上医疗救护的万吨级医院船、世界第一艘低磁钢扫雷舰等。尤其是在举世瞩目的南海大阅兵上,由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的10型12艘舰船接受了最高统帅的检阅。
——研发设计的“远望”号系列航天测量船,填补了我国远洋测量船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世界第四个能够设计建造航天测量船的国家,为我国卫星发射、洲际导弹试验回收和载人航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成功研发了我国大部分民用船舶的首制船,占据我国十大名船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第七〇八研究所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中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一个个缩影,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铸就了一个个丰碑,成为我国舰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引领者、开拓者和推动者,彰显了中国舰船设计“摇篮”的底蕴和担当。
创新强军——践行者的永恒使命
坚持以军为本,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的重点保军科研单位和我国军用舰船研发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最早研发水面战斗舰艇的院所,第七〇八研究所始终牢记使命担当,弘扬“胸怀祖国,献身军工”的远望精神,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立下赫赫战功。
20世纪50年代研发的55甲型炮艇,被誉为“海上猛虎艇”,曾在解放沿海岛屿、巩固国防和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0111型高速护卫艇是我国第一代大型高速护卫艇,成为人民海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要装备,曾创造海军历史上小艇战胜大舰的经典战例。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导弹护卫艇,则是人民海军驻港部队的主力舰艇,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捍卫海洋主权和利益的重要平台。
巩固和拓展两栖舰船装备体系。第七〇八研究所先后研发了从50吨、100吨、130吨小型登陆艇到排水量为1000吨的中型登陆艇、4000多吨的大型登陆舰,打造了中国人民海军完善的平面登陆舰船装备。研发的多型气垫登陆艇,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我国气垫船技术的突破,形成了强大的超越登陆力量。21世纪研发的大型综合船坞登陆舰,填补了我国船坞登陆舰设计建造的空白,实现了海军两栖登陆作战能力由近海向远海、由平面向立体、由登陆输送向两栖攻击的巨大转变。
建立健全反水雷作战舰船体系。第七〇八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扫雷艇、猎扫雷舰、布雷舰等系列型号,研发了世界第一艘低磁钢扫雷舰。进入新世纪,又研发了新型猎扫雷艇、猎扫雷舰,扫雷和抗冲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七〇八研究所是我国海战场保障舰船体系的建立者,成功研发了一批部队急需的新一代水面舰船。自主研发的“呼伦湖”号综合补给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为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补全了我国航母战斗群中最后一块短板。研发了我国三代海军训练舰,为海军人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发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用于海上医疗救护的万吨医院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具有远洋医疗救护能力的国家。2019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成为“舰行万里守卫和平的友谊使者”。
近年来,第七〇八研究所还在军贸舰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研发的4000吨级护卫舰、3000吨级多用途三体护卫舰、20000吨级船坞登陆舰、1500吨级轻型护卫舰、2000吨/1500吨/600吨系列海事巡逻舰等,受到了国际高度关注。21世纪研发的C28A型护卫舰,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知名船级社军船规范设计入级的战舰,实现了第七〇八研究所大型水面战斗舰艇设计领域的重大突破,交付后成为阿尔及利亚海军的中坚防卫力量。
为泰国军方研发的071E型船坞登陆舰是我国首次对外出口的船坞登陆舰,装载投送能力和远海机动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快速性和续航力更是优于国外同类舰船。
为巴基斯坦研发的1500吨级、600吨级海事巡逻舰,是巴方当前引进的最先进的近海防卫力量,入列后迅速形成战斗力,已出色地执行了多次出访交流、联合演习、海上救援、维权执法等任务,深受巴方好评和认可,对延续中巴友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
创新兴民——引领者的硬核实力
万吨巨轮,始于经略。作为新中国民用船舶研发设计事业的开创者,第七〇八研究所敢啃“硬骨头”,研发了我国大部分民用船舶的首制船,占据了我国十大名船的“半壁江山”。
1958年研发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一举改写了我国不能自己设计万吨轮的历史。1978年研发的国内第一艘采用国际规范公约设计的“长城”号散货船,为中国船舶工业率先叩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进入新世纪,第七〇八研究所成系列地推出了一批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理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得到了国内外主流航运公司青睐,进一步巩固了民船研发领先地位。
研发的18万吨“好望角型”、21万吨“纽卡斯尔最大型”绿色节能散货船,得到了多家主流船运公司的认可;21万吨双燃料散货船,可大幅节省建造成本。还先后为国内外知名船东设计了数十型油船产品,实现了灵便型、巴拿马型、阿芙拉型、苏伊士型、VLCC全系列覆盖。研发的29.7万吨和30.8万吨VLCC两型船,打破了日、韩在该领域多年的技术垄断。
上世纪90年代,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了我国第一艘液化石油气船(LPG),进入新世纪,面对越发严格的环保标准及世界能源结构调整趋势,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LNG、LPG、LEG系列运输船船型。
在集装箱船研发领域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就。支线、大型,尤其是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发领域,形成了覆盖1000-23000TEU集装箱船的完整系列产品研发能力,已斩获订单百余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00亿元,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并多次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斩获海外订单,服务大国外交,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特别是今年9月22日命名交付的全球首艘超大型双燃料23000TEU集装箱船,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历史性跨越。
承担起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海洋科考装备的神圣使命。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的“科学”系列综合科考船、“向阳红”系列科学考察船、“东方红”系列科学考察船、“嘉庚”号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地质八号”三维物探调查船、“实验6”号综合科考船等一批明星船型,在我国海洋科考事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研发的我国首艘专业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已顺利完成南北极首次科考任务,成为我国和平利用和保护极地资源的新平台。即将建成的“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是我国建造的吨位最大的科考船。同时,还成体系研发了各类公务执法船,为海警、海事、海关等单位研发了一系列执法装备,有效维护了我国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
近年来,第七〇八研究所不断潜心研发和拓展特种船新船型。目前,在智能船、多用途船、客滚船、豪华邮轮、极地船、牲畜运输船、化学品船等领域,拥有完善的系列船型技术储备。
创新探海——开拓者的不竭动力
以技为本,抢抓机遇。作为我国主流海洋工程装备、海工工程船舶、工程作业船舶领域的主力研发单位,第七〇八研究所在海洋装备产业链研发领域基本实现全覆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实现了我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由跟随者向并跑者的转变。
成功研发的一系列自升式、漂浮式、半潜式等海洋油气勘探、钻井、生产和存储的主流海洋工程装备,理念超前,设计先进,功能完备,享誉业界。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第一座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一号”,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第一座浮式生产储油轮“渤海友谊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和“世界第一”。
自20世纪80年代研发了我国第一艘52000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渤海友谊”号至今,第七〇八研究所已有十余艘FPSO相继问世,涵盖了5万吨到40万吨级全系列产品,使我国在超大型FPSO领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19年研发的首艘世界独创的Fast4Ward® FPSO完工交付。2020年研发交付的“海洋石油119”号是我国作业水深最大的FPSO。
第七〇八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设计工程船舶的单位,至今已成功研发了近百型工程船,在物探船、起重船、铺管船、半潜运输船、饱和潜水支持船、三用工作船、打捞船、救助船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起重船、海上大力士“新光华”号半潜船、挖沟神器“海洋石油295”号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海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作为世界上疏浚装备研发领域的领先者之一,第七〇八研究所成功研发了智能绿色的耙吸挖泥船,彻底改变了我国大型挖泥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天鲲号”被誉为“造岛神器”,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也是目前世界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自航绞吸挖泥船,为我国岛礁建设再添利器。2019年,参与申报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面向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建设的迫切需求,第七〇八研究所率先发力,打造了MAU品牌的风电安装船/平台,已形成起重能力从250吨到3000吨风电安装船舶系列化的研发能力,作业能力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水域,成功研发并交付了十多型国内领先的风电安装船舶。
近年来,第七〇八研究所在渔业装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内首制全球领先的南极磷虾船“深蓝”号成功交付,开拓了和平利用极地渔业资源的新业态。
创新固本——创造者的技术追求
作为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三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船舶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第七〇八研究所始终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抢占行业制高点,力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气垫船技术、舰船消磁、模块化技术、人机环境、喷水推进技术等试验验证设施,为舰船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280米长,具备横浪、斜浪造波能力的大型拖曳水池,是国内综合功能最强、国内首批加入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的三家单位之一。
在无人装备研制领域,第七〇八研究所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开展高性能无人平台总体设计、跨域协同、集群控制等研究工作,研发成果走在行业前列。
按照“支撑总体,技术相关”思路,第七〇八研究所不断开拓舰船装备产业化市场,培育了喷水推进装置研制生产、平台信息集成系统、特种装置等业务板块,成功走出了一条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研发的高端喷水推进装置,已成功应用于多型舰船和两栖装甲战车。参加过多次大阅兵的05式两栖装甲战车,拥有惊人的航速和精准的火力,是两栖作战体系的重要平台,堪称世界最强两栖车族。
加快推进智慧院所建设,建立新一代集三维设计、分析、仿真、制造、运维、保障、管理等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建设中的总部***研发大楼将成为我国舰船研发的新平台,着力打造总部研发基地、闵行试验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科研生产能力布局。
智巧之匠,源源不绝。作为国务院批准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硕士、博士培养点,第七〇八研究所目前有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3名,船舶设计大师7名,研究员近200名,以“起航”、“扬帆”、“远望”三大人才培养工程,正为培养一流舰船研发人才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铸魂——筑梦者的文化坚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第七〇八研究所始终坚持“军工科研院所”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着力打造“固本、强基、植矩、铸魂、清风、聚力”六大工程,构建大党建大保障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的不断提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注重院所文化建设,将院所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开展运动会、艺术节、编书育人、远望大讲堂、舰船科普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平台;开展未来船舶设计大赛、科技论坛、产业化大赛等创新类活动,不断弘扬以“胸怀祖国、献身军工”为核心的“远望”精神和“创新、求真、严谨、进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推进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第七〇八研究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国防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70载筚路蓝缕,新时代风华正茂。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第七〇八研究所正以全所未有的底气、昂首向前的勇气、攻坚克难的豪气,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向着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海洋装备总体研发机构阔步迈进。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