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我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举行建造开工仪式。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鹰,华通集团总经理邓力,华通集团副总经理、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兰昌,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崔联中,以及即墨区工信息局副局长张大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规划院、山东海事局、青岛海事局、中国船级社、青岛港等单位领导,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设计院、重要合作伙伴、驻厂监造组等相关单位和青船员工共200余人参加了开工仪式。
据介绍,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是我国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业运营的运输货船,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吨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该船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进行测试运营。“智飞”号由上海佳豪船舶设计院设计,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监造,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承建,总长约110米,型宽约15米,型深10米,设计航速为12节。
“智飞”号集成并安装有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完全自主研发的自主航行系统,采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发的大容量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首次在同一船舶上实现直流化、智能化两大技术跨越,具有人工驾驶、***驾驶和无人自主航行三种驾驶模式,能够实现航行环境智能感知认知、自主循迹、航线自主规划、智能避碰、自动靠离泊和***驾驶。通过5G、卫星通信等多网多模通信系统,可以与港口、航运、海事、航保等岸基生产、服务、调度控制、监管等机构、设施实现协同。
“智飞”号的建造,对于我国智能航运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智能船舶建造的相关标准法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将为我国未来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的发展提供重要经验。
华通集团副总经理、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兰昌表示,目前,青岛市正在加快运用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和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升级,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抢占世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智飞”号的研发建造正是践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抢占海洋装备制造业高地、助力青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海洋攻势的积极举措,对推动国内智慧航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鹰指出,“智飞”号将集成安装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慧航海(青岛)公司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完全自主研发的自主航行系统,采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发的大容量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首次在同一船舶上实现直流化、智能化两大技术跨越。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表示,“智飞”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项目系列成果落地建造船舶,对我国探索、掌握船舶智能航行自主技术和打造青岛智能航运综合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该船将是青岛海上船舶智能航行测试场开展系统性测试的首个集成性样本,对我国建立智能船舶实现测试系统的构建智能化功能、模块、系统、整体性能安全等测试方法、技术标准和管理法规提供支撑。此外,“智飞”号还将配备船舶航行辅助系统,以便在人工驾驶模式下为驾驶员提供信息、环境认知、避碰决策、安全预警等全方位的辅助支持。目前,参与该船智能航行系统和相关技术与设备研发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船重工704所等多家研发单位的科研人员正在夜以继日的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努力按计划完成研究开发任务。
他同时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智能航运技术发展已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十五年是发展关键期。虽然我国造船订单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船舶智能化作为一种新趋势给了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此次技术革命中,一定要抓住机会赶超,“智飞”号就是船舶行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尝试。
目前,参与该船智能航行系统和相关技术与设备研发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船重工704所等多家研发单位的科研人员正在夜以继日地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努力按计划完成研究开发任务。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