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的这一年:“一大”症结 “三大”对策
发表于 2020-01-15 16:11
资料图/BEYd B kc
“库存船”
复苏“太南”,海工市场需不一样的“断舍离”——租、转、售、联推动“去库存”进程
自2017年海工船市场陷入“交付难”困境以来,持续攀升的库存压力不断提醒着广大海工船建造企业需加速“去库存”。2019年伊始,这些企业就纷纷通过打折交付、抛售转卖等模式缓解海工船“库存”压力。消化“库存船”变成海工船市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攻坚任务,打折销售“库存船”成为众多船企的普遍做法。
国内海工企业
1月16日,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与SEACOR签署最终协议,由SEACOR收购中远海运重工3艘新建平台供应船(PSV)。这3艘PSV总价为4600万美元,其中30%将以现金形式支付,另外70%将按照商量好的4年分期付款协议支付。
1月18日,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就2艘撤单PSV与挪威海工船东Golden Energy Offshore Services AS签署购买补充协议,规定了2艘PSV的交付时间和价格。根据公告,每艘PSV将以最高1810万美元的价格重新出售,相当于原价的64%,润邦海洋的损失总计可能达到16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
2月,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2座新建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以每座8700万美元的价格转售给阿联酋钻井船东Shelf Drilling,同时还将2座同类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光租给Shelf Drilling,租赁合同从8月开始生效,每座租期为3+3年。
5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Northern Offshore建造的2座CJ50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中标卡塔尔近海自升式钻井服务项目,获得4年固定期限加2年选择期限的项目合同,算是基本完成了后续处置。
国外海工企业
新加坡PaxOcean公司将1座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转售给美国钻井船东Noble,交易价格为8375万美元。
新加坡吉宝远东船厂将1座KFELS B级自升式钻井平台售后回租给墨西哥Grupo R。
韩国大宇造船海洋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1艘撤单钻井船“Cobalt Explorer”号转售给挪威钻井承包商Northern Drilling。
“大整合”
整合不易,海工市场掀起别样浪潮——中国海工集团“启航”在即
2019年4月,本报记者独家了解到,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筹划组建“中国海工集团”,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据了解,在中国海工集团的组建中,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集集团计划将双方海洋工程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注入,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注入,组建成立一家混合所有制下市场化运营的海洋工程集团公司。新组建的中国海工集团,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5个建造基地,在深圳、烟台、海门、瑞典、挪威、意大利拥有6个技术中心。
2019年12月18日,烟台市政府与中集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合作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并将其打造成为烟台实施系列海洋示范项目的依托载体。
烟台市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中集集团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双方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工程、能源化工装备、海洋资源开发、专用车辆、模块化建筑、消防装备、集装箱、冷链物流、产业园区等为抓手,充分发挥中集集团产业、资本、科技的优势和烟台区位环境、产业配套的优势,开展深入合作。
“大海工”
技术催生海工产业装备群,持续走向深远海
所谓“大海工”,是指除了传统海洋油气开采装备,还包括海上风力发电装备、海洋牧场平台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能发电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上核电装备、海上大型浮式结构装置、岛礁建设及近岸工程装备等新型海工装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会有更多种类的海工装备产生和实现运用。
专家表示,近年来,海上风力发电装备、海洋牧场平台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发电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上核电装备、海上大型浮式结构装置、岛礁建设及近岸工程装备等新型海工装备不断涌现,这表明,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会有更多种类的海工装备产生和实现运用。因此,大海工装备产业还有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要用动态和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大海工装备及其产业,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大海工装备及其产业的发展,不断走向深远海。
“海工+”
市场回暖缓慢,“海工+”或是***之法
所谓“海工+”,类比“互联网+”概念。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首次海上发射,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海上冷发射。当时,“海工+航天”成为各大公众号科普热点。
专家表示,“海工+”是海工产业的本质属性。依托独特的装载设备、 巧妙的设计结构、专业的生产方式,海工产业拥有和其他产业无缝衔接的特质。借助海工装备,陆地产业就能拥有广袤的海洋空间和海洋空间中丰富且优质的资源。而需要这些 资源的产业除了电力、航天、水产和矿业,还包括建筑、旅游、医药、通讯 等产业。这也意味着,“海工+”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要让现有的海工建造能力匹配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来源:中国船舶报 棕禾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