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首支舰载直升机团:曾接护被劫570天船员
发表于 2017-07-25 19:10
七月盛夏,伴随着阵阵蝉鸣,网络媒体国防行记者团来到了北海舰队航空兵某独立团。作为我军第一支舰载直升机团,一代代舰载机人“敢飞惊天第一着、争做大洋开天人”,先后圆满完成了中外联合演习、远洋救援护航等300多项重大任务,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60多项首次和第一。
5分20秒,他们勇破十多个国家舰船重围“抢”到数据舱
1979年12月,3架“超黄蜂”直升机在上海长江口实现首次着船成功,第一代舰载直升机飞行员就此诞生。5个月后,这支年轻的队伍远赴南太平洋,执行火箭数据舱打捞任务。
就在出发的前三天,一个机组发生严重事故,7名战友壮烈牺牲。飞行员郭文才在日记中写下“志向大洋双泪留,为国复命不回头”,还来不及哀悼战友,便含泪带领机组踏上了征程。
在火箭溅落区周围,十多个国家部署了大量舰艇、飞机,准备争抢数据舱。此时,云底高仅150米、能见度不足2公里,为确保国家核心机密安全,郭文才机组驾驶4架“超黄蜂”,冒险提前进入降落点警戒区,勇破十多个国家舰船重围,成功“抢”到火箭数据舱,仅用时5分20秒。
讨教夜间着舰经验,外军:无可奉告,只有上帝知道
夜间着舰,一直是舰载机训练的“禁区”。“就像走夜路,因为视线原因都可能磕磕碰碰,白天我们还可以通过舰船的晃动幅度来判断着舰条件,晚上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自然就大了。”飞行员张科言告诉记者,夜间着舰对技术要求极高,飞机下滑进入甲板的方位、速度和高度务必准确,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到舰上的建筑物,甚至滑出甲板掉进大海。
一次,在与外军联演时,团领导向一名外军机长讨教夜间行进间着舰的经验,对方耸耸肩说:“无可奉告,只有上帝知道。”
吃了闭门羹的任务机组当即立下军令状,把晚上当白天训,一天当两天练,先后解决了30多个飞行技术难题,一步步将该型机的护航之路由“天堑”变成“通途”。那年1月22日晚,舰载直升机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损坏一架飞机。
如今,该团作战编组对拥有着舰平台的海军所有型号的舰艇,全部具备昼夜行进间着舰能力。
冒险接护被劫570天船员,获救时最瘦只剩39斤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亚丁湾、比斯开湾、加勒比海……一张标注该团数十项重大任务航线的世界地图,让人对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漫漫征程一目了然。
“那时,海上风浪渐大,拍岸浪达5、6米,又是在异国陌生海域。天渐渐黑了下来,四周可能还隐藏着凶猛的海盗,这完全不符合着陆条件。”飞行员程文刚告诉记者,更为困难的是,海滩上全是砂石,无法搜索到着陆点。
降还是不降?舷窗外的光线已经开始变暗了,程文刚一咬牙,果断利用海水涨退间隙,在约10米宽的潮湿沙滩上,采取半米悬停、右轮软接地方式,先后飞行6个架次,安全救援了26名中外被劫船员。图为架起空中生命通道。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