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如何学习航海家陈干青?
发表于 2017-06-20 22:20
“一带一路”推进中如何学习航海家陈干青?
——再访中国近代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干青故居
这是我第二次去陈干青故居,在6个月前当踏入陈干青故居——“思蓼山庄”就给了我心灵深处非常震撼的触动。我也写下了参观故居的感想,并且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航海家陈干青故居目前的现状和急需政府部门出面保护陈干青故居的必要性。
为庆祝6.25国际海员日而举办的“2017国际船舶管理暨首家海商会”内容安排,根据上海海务、机务联合会商议,让我带队,由原中远海运王以京高级船长、时阳轮机长和一位摄影记者组成了采访团,于2017年6月9日专程去往位于上海市县崇明县港西镇的团结村。专访中国近代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干青故居——“思蓼山庄”。这是非官方的采访,我们采访的收获将彻底颠覆了中国对近代中国航海的固有的看法和观念。航海家陈干青是现代航海人必须尊重的中国近代航海家、社会家以及铮铮铁骨的爱国志士!
当我们一行人按时抵达“思蓼山庄”时,陈干青的家人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我迎上前去与敬仰的陈晓钟船长热情握手,我的双手中顿时感觉到有了穿越两代航海人的情感热流。
为了接待我们的采访,陈老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把从国外收集带来的、已经压在多个樟木箱内封存60多年的陈干青档案、当年的中外航海图书以及亲书的墨宝全部摊在一张长桌上。航海人特有的敏感,迅速意识到我们来到了真正的中国近代航海文化的发源地。团员们爱不择手地拿起陈干青的历年亲书的航海日记、工作日记以及生活日记、当年的公文公函翻看。经陈晓钟船长的同意,我们小心翼翼地展开了陈干青近百年的大量书轴、大量航海图书,那一股墨香伴随着航海家陈干青的崇高爱国品质跃然眼前。每位采访人眼睛都被激动模糊了眼睛,我们进入了中国近代航海家的宝藏之库,这是埋没在崇明海岛深处的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中国航海文化的宝藏。
陈干青不但是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而且是满腹诗经的文人、爱国、爱家、爱崇明,富有中国人骨气的政治家、企业家、航海家。我站在陈干青故居前思绪万千,概括一句话:是中国推动农耕文化和近代航海文化相融的“中国近代航海家之父!”。
因为在清末民初上海吴淞商船学校的那些办校者都是他的学弟!萨镇冰是他的老师。
陈干青出身于1891年(清光绪17年)、崇明县三星镇人(现团结村人),是家境一般的家庭。少年读私塾,后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革命后又回到崇明县小学,18岁后来到浦东中学成为***先生的学哥。1911年报考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在3000多学子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80名学子之一,从此,他跨入了中国航海领域。
1914年,他在海军“保民”轮练习舰实习。船长是英国人,在海上他询问实习老师:“如果中英交战,这位英国舰长能够指挥我军进攻英军吗?”这位实习老师感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于是当他不断努力之后,在外国人统治的中国航海界中冲破外国人殖民者的重重刁难,终于获得了第一张中国远洋船长证书,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远洋船长。
此后,他不断努力学习,又将统治中国引航界的外国人赶下了驾驶台,维护了国家尊严,收回了中国引航权。为了保障海上人命安全,他又创造了中国参与国际海事劳工保障的会议,成为了在职船长参与国际海事法规的制定。
在中国***战争如火如荼时机,日本人和汪***想让陈干青船长为其服务。但航海家陈干青船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愤然拒绝,写下了铮铮铁骨,浩气万丈的墨宝忠言,不亚于革命志士的豪言壮语:“人生上寿不过百年叹,无长生之理遗臭流芳;各自去择,与其富贵而遗臭不如贫困而流芳,望后辈勉之!”
浩然正气能与宋朝爱国将领文天祥那句气贯长虹的诗相媲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航海家陈干青离世70多年后,我们才在108名远洋船长联合倡议下,国务院在2005年批复了设立了“中国7.11航海日”。早在1948年航海家陈干青就是中国首届航海节的筹备处主任。他最终留在了祖国大陆。解放后,他又参与了很多中国航海界的活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航海家。
陈晓钟船长是航海家陈干青最小的儿子,在家属中也是唯一继承父业成为远洋船长,他说:
“航海是我父亲整个生涯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是,父亲借助航海职业将他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涉及忠于国家(不管是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航海家,成为了中国近代第一位远洋船长;他又是航海领域的带头人,改变了中国航海被外国人统治的局面;他是爱国者,与国家的敌人英勇智斗,表现了民族大义;他是企业家,不遗余力经营沪崇渡轮航线;他是慈善家,正当国难临头之际,他救助了崇明的一个孤儿院,使得很多饥寒交迫的婴儿获了救治。
当我站在一张漂亮女士带着小女孩站在驾驶台上的照片时,陈晓钟船长给我讲起了一段他的太太王丽玲的故事。
请参考附图。
当今,在我们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向中国近代航海家陈干青学习;并且继承他的航海遗产,将他的航海情操移植到中国海洋强国的中国梦中。
当今,在我们正在为年轻人逃离航海职业的社会浮躁情绪下,我们应该向年轻人介绍航海家陈干青以及他的小儿子陈晓钟学习,而后者更是我们能够直接交流的精神矍铄、精神饱满的富有国家航海情怀的老人,更是我们能够一睹航海风采的老人。
我感慨现在社会的浮躁环境需要金钱,但我们也要对中国的航海做出奉献。在陈干青的年代,如果他们也是为了金钱,那么我国还有航海权、引航权吗?
当今,当航海界普遍对中国海员失去希望的情绪沮丧环境中,我们应该向航运界的推介中国航海家陈干青,看看他是如何在外国殖民者的***下,夺回了各种航海权的壮举。看看海员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此,我要愤青一句:“尊敬的航海界的领袖们,你们应该到崇明区去,到团结村去,到陈干青故居去!在这里,你可以反思中国海洋强国的未来,你可以汲取中国航海先辈的伟大爱国精神;在这里,你知道什么是航海家的素质、航运人的本事,什么是航海文化的精髓!”
采访组采访陈晓钟,右一是团结村吴书记,航海文化的积极推进者
陈干青的故居在崇明港西镇团结村,正好寓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是否我们的航海界、航运界的朋友们团结一致为中国航海事业添一块砖;和一把航海水泥(不是和稀泥);扎航海建筑的钢筋骨架;建一座航海强国的泰山!
通过我们采访陈干青船长的故居,我的感悟:
中国是5000多年的农耕文化,我们需要崇明的“农家乐”去娱乐,丰富现代人的物质愿望;崇明也是近代航海家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文化的体现, 我们要好好挖掘崇明的航海文化,把崇明船长的航海文化传播出去,将农耕文化和航海文化融化在一起。我们需要用航海文化去建立一座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桥梁,
或许参观陈干青故居,我们海事界的朋友有了对航海文化的重新认识,或许我们的海事院校培养航海新人,也能从西部扩招的怪圈中走出来。
我仰视“思蓼山庄”牌匾,心中如同汹涌澎拜的大洋,激起了我心中对陈干青敬仰的思绪涟漪。我们是怀着依依不舍地心情离开了陈干青故居的。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