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用足够的事实说服港口现代化装卸作业引起的海员疲劳。但如下客观存在:
目前在中国的每一个集装箱码头都在追求最高箱量,所以兴建的每个港口都订购了最先进的集装箱桥吊。恨不能一个桥吊就把全船的集装箱全部卸下来或装好。
笔者见证了上海集装箱运输和码头的整个发展过程。过去几百箱的船舶靠泊在码头,一般装卸计划都放的比较宽裕,在港口也要停泊1天时间,还得到黄浦江浮筒上挂上一个星期,节奏非常缓慢,海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后来移到了外高桥,船舶箱量也逐年增加,但靠港时间却反比例增长。一般大型集装箱船舶停泊时间只有22小时(两潮水的间隔)。
再后来到了洋山港,就是8500箱位的集装箱船舶靠泊时间也只有24小时,最多36小时。安装在码头边缘的桥吊已经变成了海员疲劳的杀手。一座桥吊从起吊一个集装箱开始,慢慢到了2个集装箱起吊,发展到现在一下子起吊四个标准箱已经常态化了。
码头方面还在挖潜,根据新闻报道洋山港实现了“双套”靠泊,也就是两艘大船一艘离,一艘迫不及待的等着靠了。可以认为码头和船公司以海员的疲劳为代价,在班期和提高周转的经济利益下运作。海员在短时间内要完成靠泊、装卸、离泊等规定动作。
但船公司和码头方面考虑了海员疲劳这个问题吗?在航运不景气的竞争中,港口仍然以快装快卸的速度高歌猛进,海员的疲劳成了利益的牺牲者。再则,现状没有一条法律来限制快速装卸导致的海员疲劳。实际上海事部门也无法律来限制快速装卸,由此,海员在港口产生的疲劳处于法律监控的空白。
美西的各国港口,在工会的干涉下基本上取消了码头工人深夜装卸货物的工作,如果要加班除了工会同意外,船方还得支付高额的加班费。就是集装箱码头也是以这样的装卸进度保障了码头工人的利益,也间接让海员在码头停泊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和港口的运作方式,目前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港口白天作业制度,如何改变?海事部门作为政府执法部门应该关心关爱海员特殊环境导致的海员疲劳。
海员很想回到母港,轻轻地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得到甜睡,但是“祖国母亲”的手臂太有力了,当海员想沉睡,却被巨大的集装箱桥吊、矿砂船桥吊掐醒了。
中国的港口机械的技术全世界第一,海员见到全世界的港口都有振华港机强悍的桥吊在发挥经济作用。世界各港口为之振奋,而海员却心里面“恨透”了振华港机。
建议在海事相关部门的牵头下,港口也得落实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制定法律来限制海员在港过度疲劳的问题。建议港方要有最短,最合理的靠泊时间要求保证海员足够休息。海事部门应该像路上警察一样,经常检查海员的休息表,如果发现海员疲劳应采取滞留船舶措施,强制海员休息,消除疲劳,以保障船舶安全。
这是网友们积极参与讨论的文章:
看了衣羊船长很多文章很受启发,也为衣羊船长能从海员角度为海员利益呼吁倍感鼓舞。诚然,如一衣羊船长所言,随着港口智能化,船舶操作效率最大化,船东和船管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货主货运时间最小化和精准化,无疑对海员休息时间,幸福指数带来很大的冲击,对船员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上面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船员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都在研究,可以说是“走在路上”。劳工公约生效,从国际层面为海员休息时间提供依据;船员条例实施,从国家层面为海员休息时间提供保障;船企也在寻求解决海员休息时间规划和部署。路漫漫,其修远兮。资方和劳方加倍努力,相信这一天会到来。本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找到一些途径。1.船舶智能化。2017年11月即将在上海召开的船舶智能化,希望能将船舶智能操作考虑进去,把海员解放出来。2.船企加大投入力度。很多企业姊妹船舶很多,能否把港口靠泊期间的作业交由专业团队或企业去完成,解放亚历山大靠离泊作业及码头作业期间,希望有更多业内人士去推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以改革的心态去拥抱明天,以担当的精神去顺应时代发展,以海员的视角去为海员呼吁。以上观点只是本人拙见,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