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港心理、生理导致海员疲劳
发表于 2017-06-05 16:47
海员回到了母港后回家,本来是一件值得兴奋和快乐的事。但一整夜无法入眠,时刻担忧船舶是否改变了开航时间。如果手机突然作响,那一定焦虑地急忙从床上跳起来。在多数情况我到了母港只能克制回家,因为船舶的安全比回家重要。
现代集装箱船舶在港口逗留的装卸时间非常短暂,一般都在24小时之内。加上集装箱船舶的港口都是建设在偏离市区居住地,海员抵达母港后急于回家也是非常短暂而且疲劳的。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海员的“母港疲劳综合症”
现实操作中只有20多号海员中仅有5-6人可以回家,其中还有人进行换班调剂,顶岗替代回家海员的岗位。如此,留船的部分海员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以上不足为奇了。
回家的少数海员可以释放生理压力,但也为可能船期突然变化担心而得不到休息。
同时,舟车兼程的来回奔波会导致机体疲劳。海员都有体会,回家的亲情兴奋和夫妻***导致睡眠不足,还未回船就在班车上昏昏欲睡,到船了还未解乏,却又要疲劳投入紧张的工作了。沿用过去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最低人员配置的要求了。很多时候海员盼望自己的家属能够“探船”,但是现实中“牛郎织女”相会没有“七夕”一说。
“母港疲劳综合症”可以迭现航运公司对海员在母港人性化管理的水平!关于母港靠泊后引起的“母港疲劳综合症”需要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给予行政干预和“人性化”
相结合的方式调节,才能最低限度降低海员“母港疲劳综合症”,亦可以解除海员因寂寞、枯燥引起的心理疲劳。特别是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更觉得现代化交通条件下,公司只要强有力的岸基支持就可以到达目的。
譬如,对于集装箱船舶的运作条件来讲,班车接送海员来回的制度不符合现代海员的工作环境和科学解除海员疲劳的方式。
梳理母港心理、生理导致海员疲劳上述原因:其一,不能完全满足母港靠泊期间全体海员都能回家。最低配员导致海员“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格局。没有回家的海员肯定会以非正常休息的方式友情补“坑”,顶替别人值班而延长工作时间将产生不可避免的疲劳;
其二,根据规定部分海员回家后船舶缺少人手,极端的话,留船海员极易劳动强度而透支体力,产生更严重的疲劳状态,在这种疲劳情况下万一发生意外情况,人手不够,安全得不到保证。2006年国家海事劳工公约明确规定了船公司应该为海员家属和朋友提供探船的便利,并提供相应的交通工具为探船创造条件。其实这是既可以保障船舶靠泊安全,又可以让海员尽情享受母港与亲人团聚的快乐的举措。反过来,把班车作为家属“探船”的交通工具,那么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现实情况下并不是各个航运公司都依据国际公约办事。而是明允许暗抵制海员家属探船。为什么不实行,航运公司也有说法,我们不能保证家属的安全,出了事故谁负责?如某船公司顾虑家属上船后的交通安全和船上人身安全问题以及发生意外的法律问题,一直强硬拒绝海员家属探船!这的确是头痛的问题,但智慧总比困难多,相信管理者会在安全和探船之间寻找出平衡点来。
某国外海员管理公司的外国船长在悬挂方便旗的中国船上工作,船长根据公司管理安全体系做了一份家属上船安全承诺书,尽管缺少中国船舶上海员们长期形成的国有企业的习惯思维,却约束了海员家属的在船安全。类似的好方法,这种方式国有航运企业是否考虑采纳?否!国企不提倡也不反对,结果,管理层找到解脱自己的责任的理由,海员家属探船搁浅了。
毕竟,“探船”已变成了***海员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节,在国内的很多海员网站上,都有海员家属的“探船见闻”积极的感悟。所以,航企应该适应现代海员的理念变化,积极创造海员家属探船的条件,也是留住海员继续从业的一副良药。
关心关爱海员需要付诸实际行动。一些在国有企业的工作的高级海员给笔者的一句话,令我怦然心动:“假如公司能够给予我们体面地工作,让自己的家属在靠泊期间享受‘探船’待遇或者在满足安全配员规定的条件下‘随船’,我就是一辈子当海员也心甘情愿!”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foxmail.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