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风从海上来
发表于 2017-05-27 16:43
六月,风从海上来。
六月,我们拥抱“世界海员日”。
六月,我们期待“中国航海日”。
六月,特朗普的一篇美国“国家海运节”特别文告被世界疯传。
是的,作为国家在海上的耳朵和眼睛,海员为促进国家繁荣、经济增长,并维护国家安定所做出的无可替代的牺牲与付出,大海作证,地球村作证。
是的,
我们一直在讲“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一直在讲“一带一路”战略,
然“一带一路”的“路”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路”有一个重要载体叫“船”,
这个载体有个核心叫“魂”,
这个魂叫“海员”。
这些个问题,说***皆知,该是天方夜谭。
在航运中国,有这样一位毕生致力于海洋文学创作的草根作家,人称“满明船长”。
在唐金山下,他是“首航南非”的中国船长第一人;
在黑海之滨,他“打破希腊神话”把希腊船长的“不可能”改写成“可能”,创造一条船装回一座发电厂的航运史上传奇;
在深圳,他代表COSCO SHIPPING,演讲“中国梦”获取殊荣;在高校校园,他讲《我的航海强国梦》、他讲《我的名字叫水手》,为预备海员鼓劲加油,倾倒众多莘莘学子。
在北京,他携剧本与中国海员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影视中心导演、编剧、演员,共谋筹拍海员题材影视作品。
2017,继50万字长篇小说《踏浪者》之后,再度推出他的《风从海上来》。
毋庸置疑,这是吹向中国文坛的又一袭清凉海风,更是献给“中国航海日”的特别礼物。
流火六月,风从海上来。我们凝听“老船长讲故事”。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工作部:我们总在追寻梦想,我们也总在抒发情怀,看看满明船长的海上故事,也许年青一代可以找到坚守星辰大海的理由,可以找到鼓足风帆的勇气。
《南风窗》记者甄静慧:让人们重新了解海员、赞美海员,是汪满明如今的理想。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人愿意当海员’并不是中国式困惑,它早已成为横亘在欧洲列国、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面前的国际性难题。不过,对于船长的哲学来说,无论是多大的困难,努力做就是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我们如果要讲好中国故事,当从讲“海丝路”故事开始。
或散文,或小说,或电影剧本、电影故事、报告文学,《风从海上来》总能在体裁迥异的表现手法上,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海上传奇故事。
太平洋纵深,“海皇号”归心似箭,直指中国峰州港湾。丈夫近在咫尺、亲人就在眼前,可他(她)们夫妻不能聚首、父女不能团圆,这是为什么?水手刘新昌的壮烈牺牲、海嫂许秀芝在丈夫魂断海湾的那一刻临盆产子、身患重症的海嫂杜鹃的坚忍坚守、皇甫船长的果敢刚毅、高管层的运筹帷幄、海嫂筱毓红的红杏出墙、海嫂黑牡丹的桃色交易、硝烟弥漫的霍尔木兹海峡……在大型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创下百万点击、千人点评的电影故事《开往战区的航船》,让你读懂什么是“海员的牺牲与付出”。
一帮子风雨同舟的水手与印度洋纵深的“季风”狭路相逢。甲板上的集装箱绑扎桥锁铁链架不住船身的剧烈抽搐颠簸,引起松动。眼看着整排集装箱就要滑落入海,而涌向甲板的数千吨恶浪,会在重箱滑落的合力作用下让“长城”号瞬间倾覆、险象环生。危难之际总有人力挽狂澜。一个已被惊涛骇浪“卷”下海的水手,何以能被浪峰“抬”回甲板……小说《海娘》的惊心动魄让你读懂什么叫“海员的忠诚与背负”。
20世纪末叶,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武装四处抢劫肆虐,美国、意大利等国外使团频频遭劫,希腊外交官夫人被匪徒强奸,中国援索医疗队被洗劫一空,女同志躲进二楼小药库,我驻外使节命悬一线……作为千里驰援危城的后备船长亲历者,真实再现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硝烟炮火下的生死大营救,荡气回肠的情境让你读懂什么叫“海员的无畏与担当”。
在卫星通信尚未普及远洋商船的年代,在“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大洋纵深一旦出现海员危重病情司空见惯,而唯一的求援手段,便是依赖船舶无线电台,这不是传说。《雷小囡改名》告诉读者,报务员的那只略显僵硬、带有机械性弧度的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是敲击电键留下的茧子,是职业印记,是“海员的特殊使命”。
“船长,俺真亩牛事,嘿嘿——,亩——牛——事的。”如果说木匠文兴昌的河南乡音是“江山”轮的一道风景,那么,文兴昌憨厚的笑脸则是“江山”轮的一张名片。故事讲述了来自军营、从小习武的河南木匠文兴昌,在塞拉利昂的一次主甲板作业意外中,于千钧一发之际完成的“生命的托举”。催泪故事告诉读者,什么是“百年修得同船渡”,什么是“铁血男儿、义薄云天”。
再有50个小时,8万吨巨轮“开拓者”号便抵达丹皮尔港了。可就在这时,赵罡在保养电动油压货舱舱盖的时候,不慎被失控的舱盖滚轮轧断了3根手指。事关战友兄弟后半生家庭生计的3根手指能否在黄金时间接活、获救?匪夷所思的故事告诉读者,无论现代无线电通信手段多么昌明发达,人类将永远记住莫尔斯,这位改变人类命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莫尔斯电码”发明者。
北洋水师吃败仗的那一年,大伡(老轨、轮机长)江嘉康的爷爷在浙江舟山呱呱落地。不知哪一天,不甘心一辈子当船民的爷爷在18岁那年跑到了上海,迷上了黄浦江上的“蓝烟囱”……精品报告文学《香港大伡》为你深情讲述一个航海世家的“百年蓝烟囱之恋”,一个祖孙三代把青春留在深海的沧桑人生,一幅斑驳的“香港风情清明上河图”。
索马里海盗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老巢究竟在哪里?索马里海盗到底还能撑多久?索马里海盗到底离我们有多远?高端媒体特约专稿《索马里海盗还能撑多久》深入浅出、抽丝剥茧,为你呈现活跃在全球海域、形形式式的海盗庐山真面目,而针对海盗难题的破解之策会告诉读者,“海员多么伟大!”“一带一路”不能没有海员!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