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艘俄罗斯货船在韩国釜山港附近起火,造成6名船员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这艘货船是一艘冷藏货船,于1993年建造,自2016年起悬挂俄罗斯国旗运营。
该船载重8000吨,运营基地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
韩国海岸警卫队报告称,该船于当地时间上午7时左右从釜山出发。
不久后,当船距离港口大约5英里时,船上开始冒出浓烟。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但初步报告表明是发动机故障。
事故造成重大损失,船员受伤主要来自玻璃碎片和冲击波。
船员们随后告诉海岸警卫队,烟雾来自发动机故障。
然而,海岸警卫队的初步检查显示船内有爆炸痕迹。
救援队协助进行了灭火工作,将23名船员从船上救出,并将他们送到岸上。
随后,一艘拖船将该船固定,并将其拖回釜山港,目前该船已停靠在该港口。
此次俄罗斯货船在韩国水域起火事件,再次将这个东北亚重要的航运枢纽推入公众视野。
以下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釜山港,带您全面了解这一关键港口。
▲图源网络:俄罗斯货船起火冒出浓烟
釜山港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釜山港(부산 ,BUSAN)位于韩国东南沿海,东南濒朝鲜海峡,西临洛东江,与日本对马(TSUSHIMA)岛相峙,是韩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以2010年数据为准)。
始建于1876年,在20世纪初由于京釜铁路的通车而迅速发展起来。
它是韩国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又是金融和商业中心,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仅次于首尔,有纺织、汽车轮胎、石油加工、机械、化工、食品、木材加工、水产品加工、造船和汽车等,其中机械工业尤为发达,而造船、轮胎生产居韩国首位,水产品的出口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港口距机场约28km。
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接东亚、东南亚、北美和欧洲的三大国际航线上,是东北亚航线的重要枢纽。港口被山脉和岛屿环绕,内港水面平稳,潮差较小,天然条件有利于船舶停泊。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9~31℃,冬季7~9℃,全年无冰封,台风影响集中在6~10月。
吃水与潮差数据
航道吃水:主航道水深11~12.2米,货运码头水深6.4~7.6米,可容纳15万吨级船舶。
潮汐特征:平均潮差1.2米,春潮最高1.5米,潮汐流较弱(不超过0.5节)。
港口服务特性
(1)海事服务
釜山港提供全面的海事支持,包括:
拖轮服务:32艘商用拖轮运营,最大功率达2354kW,可为航空母舰等大型船舶提供4艘拖轮协助。
引航服务:引航员需持有三级及以上适任证书,通过电子调度系统(VHF频道12/9)实时响应,台风期间拖轮停靠码头备用。
应急救援: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可在风速30节以下、浪高4~5米条件下作业,爆炸或火灾等事故中快速疏散船员(如本次俄罗斯货船事故中23名船员获救)。
(2)货运装卸能力
港口拥有63万平方米集装箱码头和38万平方米堆场,配备浮吊(最大起重100吨)、龙门吊等设备,装卸效率达每小时600吨煤炭或每日1000吨杂货。集装箱船年停靠量约2000艘,可同时处理4艘5万载重吨船舶。
(3)通关效率从“串联”到“并联”
采用电子通关系统(UNI-PASS)。
作为韩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核心载体,UNI-PASS系统自2004年上线以来已迭代至***智能通关平台,其技术架构涵盖以下关键模块:
全流程自动化:覆盖进出口申报、关税支付、旅客通关等全场景,用户无需线下提交纸质文件即可完成95%的标准化流程(如进口申报仅需1.5小时,出口申报1.5分钟)。
实时数据管理:每日处理3500万条海关信息,连接44个政府机构(如海关、检疫、税务)及43万家贸易企业,实现跨部门信息实时共享。
智能风险管理: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系统可自动识别高风险货物(如归类错误、走私嫌疑),对低风险货物实施“秒级放行”,风险拦截准确率达92%。
自2014年起,釜山新港实施“南北码头分设海关检查场”策略,将原先分散在6个码头的巡回检查集中至南北两处标准化查验区,避免重复作业。
同时推行海关与检疫“联合查验”,将通关环节压缩50%。
对原材料、医疗物资等紧急货物,采用“申报即查验”模式,通过UNI-PASS系统优先分配查验资源,最快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通关并放行。
(4)燃油补给与价格
燃油补给站主要分布在新港和北港,这两大区域凭借深水航道和邻近国际航线的优势,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船舶加油枢纽。
新港:以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服务为主,配备现代化驳船作业系统,可同时为多艘超巴拿马型船舶供油。
北港:侧重传统货轮和近海船舶的燃料补给,驳船网络密集,响应速度更快。
釜山港的燃油供应链依托韩国本土炼油厂及国际供应商,能够稳定供应 VLSFO 0.5%(硫含量≤0.5%的极低硫燃料油) 和 MGO(船用轻油),其中 VLSFO占比超过80%,符合IMO 2020全球限硫令要求。
(5)船舶维修
韩国政府和相关企业联手,在釜山建立了智能修造船支持中心。
这一中心的建立,旨在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升船舶维修与建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釜山拥有ISO 9001认证的船厂,专注于油轮、液化气船(LPG/LNG)、集装箱船等高端船舶维修,可处理载重吨位达12,000 DWT的船舶。
港口管理效率
釜山港务局(BPA)自2004年成立以来,实施市场化运营,独立决策港口扩建(如投资94亿美元的釜山新港),2021年集装箱中转量达1227万TEU,仅次于新加坡。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港口年处理能力超2000万TEU,船舶平均停留时间仅4天(罢工期间曾增至14天)。
物流与仓储网络
新港自贸区(FTZ)设有63万平方米仓储中心,支持冷链(-20℃冷藏)、危险品存储,并连接全球1100个物流网点。
与山东四大港口联盟,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货物24小时内分拨。
釜山港连接100个国家的500个港口,是21世纪东北亚的物流枢纽港。
为了适应该地区快速增长的集装箱运输量,不断扩建港口设施及其配送系统,同时加速开发最先进的新港。
社会问题与争议
(1)劳工纠纷
2022年6月及2023年6月,货运司机罢工要求延长“安全运费制”,导致釜山港吞吐量暴跌至平时25%,仁川港下降20%。
罢工反映韩国物流业对低薪和燃油成本上涨的不满。
韩国供应链洞察数据显示,6月中旬货运卡车工人罢工一周后,韩国釜山港口的船舶每周停留时间中值飙升,进口集装箱在韩国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4.29天,高于通常的4天;
出口集装箱的平均停留时间从前一周的3.5天上升到11.38天。
罢工期间,韩国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釜山的货运量暴跌至平时水平的四分之一。
(2)环保挑战
作为限硫排放控制区,釜山港强制使用低硫燃油,但船舶维修和燃油补给过程中仍需加强污染防控。
此外,港口扩建对周边海洋生态的影响引发局部争议。
釜山港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管理运营,在国际物流和贸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当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海上运输也日益繁忙,这使得海上事故频发,专业救助平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免责申明:本文来自E-PORTS;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海员之家立场。其真实性及原创性未能得到中国海员之家证实,在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cnisu@54seaman.com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