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骗贷案一年:银行收紧放贷 铜融资变难
发表于 2015-06-19 16:08
青岛港铜融资骗贷调查已过去一年,银行对铜融资业务仍未放松警惕。
彭博新闻社援引国泰君安和光大期货的大宗商品经纪人表示,铜融资业务的交易商越来越难以从银行取得信任。银行担心同一批商品会被多次充当抵押品骗取***。
去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一家企业的老板失联,渐渐酿成了一桩搅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黑天鹅事件。出事企业名为德正资源,该公司涉嫌将同批船货的氧化铝和电解铜仓单重复质押给不同银行骗取***。市场怀疑中国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风险。
事件爆发后,渣打银行直接叫停针对部分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
这次事件令银行加强监管,收紧铜融资业务。下图显示中国保税仓库中的铜库存尚未恢复至青岛港案之前的水平。尽管这一水平正在恢复,但仍比去年4月低24%。
用于融资的金属往往被存放至保税区仓库中,在仓库中存放的货物在进出海关之前可以不被课扣关税。
随着银行收紧***,在中国保税仓库中的铜库存量大幅下降,而这些铜被转移至海外仓库,主要在马来西亚和韩国。下图反映了登记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亚洲铜库存量在青岛港案之后大幅上升。截至6月16日,登记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亚洲铜库存量约占全球库存量的一半,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8%。
彭博报道称,铜融资越来越难做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套利空间受到挤压。一年前,中国***成本大大高于海外,交易商倾向于从新加坡和香港等海外市场获得廉价资金,然后投资国内,获得更高收益。但随着中国三次降息,海内外利差收窄,压缩了盈利空间。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