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雷,重新出山“逆风领航”
发表于 2015-04-07 16:59
推迟交付订单、资金紧张、高管离职,很少有***的太平洋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集团首席执行官梁小雷重新出山后碰上了不少烦心事,而这一切都和太平洋海工有关。
“造船,要经得起惊涛骇浪。船身坚固,运转灵活,这不仅要体现在我们生产的船舶上,也要体现在作为一个企业的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上。” 太平洋造船集团董事长梁小雷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逆风领航策略”,显然,考验梁小雷“逆风领航”能力的时候到了。
与船东协商延迟订单
据贸易风消息,Clarksons在气体船市场周报中透露称“太平洋海工建造的LPG船(船型 船厂 买卖)将被延期交付,时间估计为不超过6个月。”Clarksons还称,市场“不断传言”太平洋海工的工人与供应商曾被拖付款项,且因钢厂撤回钢板供应,还导致货舱的建造工程一度暂停。
此消息随即遭到首席执行官梁小雷的断然否认。不过,梁小雷并不否认LPG船的延付事宜,但是强调新船延付是与船东一起做出的安排,是与船东协商一致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太平洋造船集团旗下三家船厂总计手持订单近100艘,最晚交付时间2017年,太平洋造船的手持订单量曾经让许多船厂艳羡不已,因业务过于繁忙,以至于不得不租用邻近船厂的设施才能应付得过来。因此,即便目前有少数撤单或者推迟交付情况出现,对集团整体也不会造船实质性影响。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订单的推迟交付,延付订单并不是只有太平洋造船一家船企,国内外几乎所有的船企都会面临,关键是延迟交付的原因,是市场不好船东主动要求,还是船厂建造问题不得不推迟,目前不得而知。不过,对于太平洋海工的主要产品液化气船(船型 船厂 买卖)而言,这个近年来低迷的航运市场中唯一的亮点,如今也面临运力过剩甚至接近崩溃边缘的局面,船东延期交付已经是一个趋势。
而对于太平洋海工而言,面临最大的困难可能还不是液化气船,而是海工项目。据国际船舶网了解,2014年初,太平洋海工从现代重工(船机库 位置)手中获得道达尔Moho Nord 油田项目 2 个浮式生产装置的模块分包合同,这使它成为第一家从道达尔项目获得分包业务的中国公司。据说,太平洋海工还有望从***的亚马尔LNG开发项目,获得一笔价值 4 亿美元的模块建造生意。不过海工市场如今更为糟糕,未来几年都很难恢复,而这对于太平洋海工才是真正的考验。
资金紧张另辟融资渠道
除了国有船企外,资金紧张是国内几乎所有船厂都面临的正常问题,对于太平洋造船也不例外。
针对太平洋海工遭到现金流危机的传言,作为太平洋造船(SSG)与太平洋海洋工程(SOE)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梁小雷表示,太平洋海工目前所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只是由于今年的业务量增长过快过于庞大造成的。
梁小雷称,“太平洋海工去年的业务量只有15亿人民币左右,但今年这一数字将翻倍至38亿人民币。”“但就在业务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中国金融系统却在转变政策,放缓***投放,这对我们造成了一些影响。”
针对传言称太平洋造船与太平洋海工在争取银行预付款保函方面都遇到一定阻碍的说法也遭到梁小雷的驳斥。梁小雷表示“太平洋海工的所有订单都已敲定预付款保函。”“除了太平洋造船只有1份合同的保函尚未签订。但相关工作还在进行当中,预计本月就能落定。”
其实,梁小雷此前就已经多次表示,金融危机后,由于航运市场低迷,金融机构对船舶行业的信贷投放越来越谨慎,很多庞大的银行还是对造船行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不管是多么优秀的企业。”即使旗下船厂目前订单还算丰厚的春和集团也感同身受。
梁小雷称,“每年过年前我都要到各地的总行、分行转一圈拜年。这一轮危机中,银行变得非常挑剔,很多甚至谈船色变,尤其是对民营造船企业,只有两三家还能够获得持续的支持。”
为此,这几年太平洋造船已经采取了很多“创新性”的措施来加强公司的造船业务。据国际船舶网了解,早在2012年2月,太平洋造船在香港创立船舶公司Crown Ship之后,让Crown Ship公司拥有及管理该公司订购的新造船,支持太平洋造船从国外筹措预付款。同时,春和集团还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缓解造船业务资金压力。不过,这些手段对于业务量翻番的现状显然还不够。
“过去我们都可以自行解决融资需求,但由于目前金融机构收紧信贷,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另辟蹊径。”
梁小雷同时表示,募资方面太平洋造船集团目前正在与贸易公司展开合作,这也是太平洋造船集团多年来“破天荒”首次这么做。
曾经对上市“并不着急”的梁小雷已经错过了很多上市融资的多机会,而如今的船舶和海工行业走出低迷估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未来对于梁小雷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高层离职重新出山
关于业内传言太平洋海工前首席执行官王建平辞职一事,梁小雷首度对外确认,并称他本人在两个月前已经接任了这一职位。梁小雷对此的解释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所以王提出了辞请。”
王建平的离职确实是让人惊讶的一件事,作为太平洋海工的元老,2006年离开江南造船(位置 评论 新闻)后就进入太平洋造船集团,先后担任太平洋造船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启东基地总经理、集团首席运营官兼启东基地总经理。2010年至今,任南通太平洋(位置 评论 新闻)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2006年后承担16500m3、12000m3、6500m3、5000m3等多种类型的液罐及液货系统、LNG-FSRU再气化模块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制、船用半冷半压式储罐标准等省部级、国家级创新项目。作为已经在太平洋海工近十年的核心成员,“经营理念存在差异”恐怕很难解释,个中原因目前无人知晓。
梁小雷擅长整合人才,据说在太平洋的办公室,员工里不仅有韩国人、新加坡人,还有美国人、挪威人、荷兰人。太平洋的先期研发团队就象是“联合国”。
这几年,太平洋造船高层变化频繁,去年1月份从熔盛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 股票)卸任首席运营官(COO)栾晓明到太平洋造船集团正式上任,并成为太平洋造船集团首席营销官。而原首席营销官楼吉威将回到他本来职位,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高级助理。
而去年7月,原本执掌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的王兴如加盟太平洋造船集团任首席执行官。据国际船舶网了解,在人才济济的中远集团,王兴如被称作“少帅”。在执掌中远船务之前,他曾先后担任过中远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南通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工程公司总经理等要职。而正是在王兴如手里,中远船务这个曾经的修船老大成功转型为如今的海工巨头。放弃国有巨企的“一把手”职位,加入太平洋造船集团,显然是想“大展拳脚”,而其在海工领域的优势是目前国内几乎无人可及的。此次王建平离职,王兴如应该是非常合适的过渡人选,之所以未兼任该职位,一方面可能是尚未磨合好,同时也可能是和梁小雷的战略思路有关。
据了解,梁小雷重新出山后,一直有个新的战略,就是将太平洋造船和太平洋海工整合。当初由于他希望两家船厂建立各自的特色和企业文化,因此从创建时候起,两家公司就是分开运作的。然而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让它们结合的合适时机。
也许正是这样的思路和定位,目前还需要梁小雷亲自出马。
梁小雷曾经说过,“我们的文化永远是“做的比说的好””,这一次,希望“逆风领航”的梁小雷还能够做的更好,希望这家中国最好的民营船企之一能够继续领航。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