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
“名船”聚会太仓港
发表于 2008-07-11 00:00
这几天的太仓港,“中国航海日”节日气氛越来越浓,码头边除了南来北往进港出港装卸货物的船舶,还来了几位“贵客”——4艘“名船”,依次停泊着的这
这几天的太仓港,“中国航海日”节日气氛越来越浓,码头边除了南来北往进港出港装卸货物的船舶,还来了几位“贵客”——4艘“名船”,依次停泊着的这4艘船是应中国航海日组委会邀请,专程前来参加 2008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的。
昨日上午,记者随苏州市副市长梅正荣和太仓市主要领导,前往太仓港集装箱码头,近距离目睹了4艘“名船”的诱人风采。
一次可装载4051个集装箱标箱
“新苏州”轮最大
“新苏州”轮是个庞然大物,长263.23米,宽32.2米的船身,几层楼的仰视高度,24.2节的最大航速和50137吨的载重吨位,无不显示出该轮作为***集装箱船在长江里的“巨无霸”地位。
据船长李金弟介绍,“新苏州”轮是中国国际 海运集团旗下的大型集装箱运输船,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2004年2月建造,一次可装载4051个集装箱标箱,设计 吃水11米。此次航行,他们将在太仓港装货后再去宁波港装货,然后直达广州南沙。
通体洁白,国产首条远洋教学实习船
“育鲲”轮最漂亮
“育鲲”轮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武昌造船厂建造,通体洁白,船长116米,宽18米,总吨位6106吨,航速每小时18海里。
航海日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育鲲”轮是大连海事大学专用教学实习船,也是目前 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教学实习船之一,该船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首条远洋教学实习船,每个航次可供196名学生实习,被航海人员称为培养中国民用船长的摇篮。“育鲲”轮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专门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进行设计,合理设置各类教学实习和科研场所。船上设置了计算机局域网,全船的机电数据和视频信息 除输送到工作场所外,还可送到教室和实验室;第二,除了航海教学实习,还可用于交通运输工程、航海和轮机工程的实船测试和科学研究,船上装备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机舱自动化设备,使学员能学到最新的航海科学知识;第三,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和安全性,船上设置了可调螺距螺旋桨、轴带发电机、首侧推器和减摇鳍等,满足了船舶在稳定性、分舱、消防、救生、脱险通道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风力12到13级、浪高14米时仍可救助
“南海救101”最先进
“南海救101”是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属下的全天候海上救助船,船长110米,宽16米,最大吃水6.2米,可执行风力12到13级、浪高14米条件下的海上救助任务。
该船由广州黄埔造船厂建造,2007年11月交付使用,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拖带能力140吨,航速22节,能同时救助200多人,并具有灭火、拖带装备,配有可变距螺旋桨和首侧推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9年渤海湾山东烟台以外海域一艘客渡船翻沉,造成282人遇难后,我国下决心要成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应急反应救助队伍。2007年,这支队伍共出动1098次,执行救助任务760起,救助水上遇险人员4365名,遇险船舶204艘,其中包括414名外籍人员、31艘外籍船舶,并打捞出7艘沉船。“南海救101”每次出征,均立下了赫赫战功。
总吨位只有20吨,来自宝岛台湾
“郑和1号”最小巧
“郑和1号”是艘并不起眼的木制帆船,之所以能加入应邀“名船”行列,一是因为有“郑和”的命名,二是因为来自宝岛台湾。“郑和1号”是台湾山河探险协会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请海南省8位年龄累计超过600岁的资深老师傅领头,花了两年时间,同20多位造船工人一道辛苦建造完成的。
这艘仿古帆船真的很小,船长15.8米,宽4米,型深1.4米,设计吃水1米,总吨位只有20吨。船长徐海鹏说,建造“郑和1号”,主要目的是弘扬郑和精神,宣传航海文化,此次能来太仓参加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船员们的心情 都非常激动,他们是7月3日从台湾基隆港出发,借助风力航行了4天,行程452海里,于7月7日抵达目的地太仓的。
昨日上午,记者随苏州市副市长梅正荣和太仓市主要领导,前往太仓港集装箱码头,近距离目睹了4艘“名船”的诱人风采。
一次可装载4051个集装箱标箱
“新苏州”轮最大
“新苏州”轮是个庞然大物,长263.23米,宽32.2米的船身,几层楼的仰视高度,24.2节的最大航速和50137吨的载重吨位,无不显示出该轮作为***集装箱船在长江里的“巨无霸”地位。
通体洁白,国产首条远洋教学实习船
“育鲲”轮最漂亮
“育鲲”轮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武昌造船厂建造,通体洁白,船长116米,宽18米,总吨位6106吨,航速每小时18海里。
风力12到13级、浪高14米时仍可救助
“南海救101”最先进
“南海救101”是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属下的全天候海上救助船,船长110米,宽16米,最大吃水6.2米,可执行风力12到13级、浪高14米条件下的海上救助任务。
交通运输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9年渤海湾山东烟台以外海域一艘客渡船翻沉,造成282人遇难后,我国下决心要成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应急反应救助队伍。2007年,这支队伍共出动1098次,执行救助任务760起,救助水上遇险人员4365名,遇险船舶204艘,其中包括414名外籍人员、31艘外籍船舶,并打捞出7艘沉船。“南海救101”每次出征,均立下了赫赫战功。
总吨位只有20吨,来自宝岛台湾
“郑和1号”最小巧
“郑和1号”是艘并不起眼的木制帆船,之所以能加入应邀“名船”行列,一是因为有“郑和”的命名,二是因为来自宝岛台湾。“郑和1号”是台湾山河探险协会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请海南省8位年龄累计超过600岁的资深老师傅领头,花了两年时间,同20多位造船工人一道辛苦建造完成的。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