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水手的奇幻漂流 讲述远洋渔船上的生活
发表于 2013-07-19 00:00
“鲁荣渔2682”号渔船惨案,让人把目光投向茫茫大海上飘摇渔船中的海员生活状态。一出海就是几年,这些船员在海上是怎么生活的,究竟是怎样恶劣艰苦的环境才能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激发得淋漓尽致?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曾随渔船赴远洋鱿钓、鲨鱼钓、金枪鱼钓的海员,听他们讲述远洋渔船上的生活。
“渔船比货船苦,远洋比近海苦,远洋渔船上工作更辛苦”。就工作强度和海上生活而言,他们说,渔船装备的改进使安全性提高,部分工序不需要人力,但“孤岛”般的生存状态仍在延续。
“端着碗吃饭就能睡着”
今年40岁的老王,家在江苏省一个渔村,现在一家国内航线的货轮上做水手。约10年前,在山东荣成市,他先后两次随远洋渔船到东太平洋海域等地从事鱿钓、鲨鱼钓,时间短的有三四个月,长的达503天;之后又跟着台湾渔船到所罗门岛一带短暂打鱼。
虽然16岁就在家乡上船打鱼自称能吃苦,但是“累”这个词,在老王对远洋的叙述中多次出现。
老王那时候出海捕鱼时还靠人工作业。他们每到一处海域先下钩,这个过程的长短视干活熟练程度,一般情况下需五六个小时。等到起钩时忙活得更久,鱼多时要连着干十七八个小时,一天一夜不睡觉是常事。别说干活时睡着,有人端着饭碗就能打呼噜。
老王说,每个人旁边都有小箱子,把鱼钓上来后,再过秤,有时还要根据鱼的体重分类,两斤的、一斤的、几两的,分别放到不同的箱子里。在他们的船上,船长负责记录,大副负责称鱼。这时候和大副关系的好坏就比较重要了。关系好的话,350斤可能记成400斤;关系差,就可能变成300斤。船员自己又没有带公平秤,只能是有什么算什么。
强度大、工作辛苦,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渔船刚出发时带些淡水、冻菜、海水淡化器,船员自己还会带些钱。但是等淡水用完,补给跟不上时,大伙儿就只能喝淡化过的海水。那种水就像蒸馏水,没有什么矿物质,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老王喝了一阵子,他的指甲都软得跟肉一样,一撕就破。
老王说,有时想喝淡水,他就在冷动设备的空调下面,把滴下来的水接下来喝。在船上,洗脸洗澡更是奢谈。夏天时用海水洗澡,洗完浑身都是盐巴,遇到下雨天会舒服一些。在冬天,他们几十天不洗澡不洗脚是常事儿,脸上积了黑乎乎的一层污垢,衣服也总是那一套。
虽然如今不在渔船上了,但是和老王一起打鱼的兄弟,仍有人继续在远洋渔船上工作。经常联系的兄弟告诉老王,渔船上有卫星电话,有各种仪器,比当年便利很多,补给也会比以前更及时,但工作强度仍然很大,淡水和新鲜食品仍然很奢侈。
而船上的危险也依然如故。遇到浪头大,在作业时一不小心被拍到水里,在船上生个小病还能吃点药,严重了就会有生命危险。严重了怎么办?老王说,那也送不回去,只能听天由命。
“慕利”而来的新人
远洋渔船上的强度和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尤其是那些没有出海经历的人。
和老王一起上船的二三十人,来自江苏、山东、四川等五六个省份。老王还记得在渔船出发前,一个内地省份过来的人问他,在船上怎么样。老王告诫,你先做好受罪吃苦的准备。那人问有多苦,老王说,用语言难以形容,连着两夜不睡觉是常事。那人不相信,说怎么可能有那么劳累。渔船起航,看到苍茫的大海,那人头几天还挺高兴,觉得不错。
但是后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打鱼是不分白天晚上的,半夜有事照样得起来干活。可是这些“新人”完全适应不了。那人还质问船长,怎么半夜还起床工作。船长呵斥,你还以为这是在陆地上上班啊。一次起不来,两次起不来,次数多了,船长就会发火甚至动手。
说到船长,这是在船上的老大,位置“至高无上”,掌控着航向。而船长的“好坏”得看个人运气。遇到好的船长,会做思想工作态度好,受伤生病还能让你休两天,遇到坏船长那就不好说了。
老王遇到一件事,船上有个新手,被渔具上的钓钩挂剐住手,船上只有些常备药,在没有***的情况下,用鱼刀生生把肉割开,再把肉里面的渔具取出来。但是老板只让休息了半天。一只手受伤不能干活,另外一只手干些稍微轻一点的活儿。这让老王觉得“船长很不咋地”。
不过也能理解,每天的燃油、给养,花的都是钱啊,都不干活不就成混吃混喝了?所以在船上,谁会钓,钓得多,船长看着就高兴,还给烟抽。那些钓得少的,别说船长看到烦,其他同伴也不待见,有些活儿你干得慢,有可能就分到别人身上。
老王钓得好,有时候船长煮面条,会让大副给自己一些。在淡水都很奢侈的情况下,那可是一种荣誉。
老王说,钓多钓少靠卖命,但也跟熟练程度有关。船上的新人就不行。这些新人大都来自内地省份,只听说船上工资高,低估了艰苦程度,有的甚至没有海员证,通过各种渠道上了船。到船上一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就吵着闹着要回去。
船长一般劝阻不让回来,都回来了谁给他们干活。老王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鱼运船来运鱼时,一个适应不了的人,跳到鱼运船上死活不下来,最终跟着回国了。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不给工资。
这样的情况如今也不少见。2013年威海市远洋局发的《各位来威海寻求渔船船员工作的朋友们》的信中提到,渔船船员的工作比较辛苦,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船员的工资确实较高,6000至10000元的月工资确实存在,但从未上船作业的新手没这么多。“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受高工资的诱惑上船后,发现自己很难适应这个工作,而不得不离开,但由于与船东约定的时间不够,船东拒绝支付工资,这样的争议每年都会发生。”
“拉帮结派”和“吵闹打架”
如今网络上可见许多远洋渔船的招聘启事,要求身体健康,必须有无犯罪前科记录。记者以应聘者家属身份咨询,一位招聘者称,脾气火爆、爱打架的可不行,渔船上打架很危险,“闹起矛盾被推到海里都说不准”。
在远洋货轮上工作的老梁说,矛盾在任何地方都会存在,但是远洋船只上空间小,船员工作劳累、生活单调,很容易诱发矛盾,甚至产生精神异常。他曾听转行到商船的一位水手说,该水手曾在的船上,有人产生幻觉,以为靠岸了,套上救生圈就跳到海里,再也没能上来。
老王也说,在渔船上待得时间久了,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变得暴躁。人们动不动就会因为一些琐事吵架,你手里有鱼刀,我也拿鱼钩。因为干活儿时的琐事打起来也有,但是提到伤人致死时,老王顿了顿说,听说过,但没有遇到过。
又说到老王喝“空调水”,记者问会不会大家争抢着喝。老王说,这个要看你势力大不大,我们五个人关系很好,一般没人敢跟我们争抢,船长也得让我们三分。
说起“我们五个人”,老王说,大家都是为了挣几个钱儿来的,主要是干活,不会说谁欺负谁。但他后来又说,最好两三个一起,这样不受欺负。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出门讲“乡情”,这也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的情况。
而老王他们几个,甚至能和船长抗衡。后来随台湾渔船到所罗门岛钓金枪鱼时,老王他们几个江苏人和船上大副很熟,另有一拨船员来自安徽,船长和轮机长是日本人。突然老板要把大副换掉,老王他们决定都不干了。最后连老板都坐着飞机过来,求他们上船出海,船长挨个敲门,但是根本没有人搭理,老王他们终究还是没有再去。
不过这样的“胜利”是少数,更多的情况,船员和老板的纠纷是:要不到路费,拖欠工资。
“鲁荣渔2682”号渔船一位被害船员家属称,一些渔船每年都会扣押一部分工资,明年接着干就会把工资补发,不干的话就不给了。“可是人不能干一辈子啊”。
艰难的改行之路
上述《各位来威海寻求渔船船员工作的朋友们》的信中还提到,渔船船员的工作在威海还是比较好找,因为威海的传统渔民越来越少,本地人大都不愿从事这一行业,总体上船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船上的普通船员,一般外来劳动力要占80%至90%左右。
这种情况不仅在威海,在老王的家乡江苏那个渔村也是如此。老王说,那里的人原本都以打鱼、出海为生,但现在的年轻人即便不上学,也倾向于找其他的营生。如今打鱼的人大都是来自内地省份,看到薪水高过来,对艰苦的环境越来越没有忍耐力,渔船缺人,也导致出海的有旱鸭子,甚至证件都不全,从“其他渠道”出海。
“按照规定,上船作业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件。无证上船作业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极端不负责任。”上述信中还有这样的提醒。威海海洋局网站相关内容也显示,威海市曾打击“三无”渔船。记者把这些信息转述给老王,他说现在确实严格多了、正规多了,但是“总有漏网的鱼”。
他的兄弟还有继续在远洋渔船上工作的,不过老王早已经转行了。
老王说,儿子刚出生时他就出海了,等孩子两岁多回来时,已经不认识自己,孩子什么时候会走路、什么时候开口说话,他都没有看到这些变化。船上常年没新鲜食品,总是潮湿的环境,把鱼放进冰库时,人不断在高温低温间切换,自己的腰、腿、胃也“坏”掉了,而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
老王去钓鲨鱼时出海503天,若非机器坏掉,还需要3个月。当他上岸时,连路都不会走了,就好像绑了沙袋突然卸下来,腿都是软的。回到家妻子看到他,说出去一年多,老了10岁。而老王躺在床上,感觉再也不想起来。
文/本报记者 高淑英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