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船舶成青草沙水库“定时炸弹” 沪水上危化专业救援告缺
发表于 2013-07-16 00:00
每天过境7万吨危化品
根据上海市饮用水源地战略布局,上海4个主要水源地中3个位于长江口水域,包括青草沙水源地、陈行水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崇明东风西沙水库,原水供应量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二,地理环境极为敏感。
其中,青草沙水源地以南附近水域是船舶进出长江中上游港口的必经通道,过境船舶数量较大。据统计,每年约有16万艘次中外籍船舶过境该水域进出长江中上游各港口,其中危险化学品船1万余艘,载运危险化学品2700万吨。目前每天过境该水域的危险化学品船约25至30艘次,危险化学品货物载运量约7万多吨,种类包括二甲苯、苯酚、苯乙烯、苯胺、四氯化碳、醋酸丁酯等70余种有毒有害、强污染性质货物,构成了巨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一旦发生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极可能造成船载危险化学品货物泄漏,对青草沙、陈行等主要水源地安全造成极大破坏。
难以实现预控管理
面对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定时炸弹”,主管部门却是有些无可奈何。市海事局坦称,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过境危险化学品船申报管理没有强制性规定,海事机关无法及时获取过境危险化学品船的船况、货况等信息,难以实施有效的预控管理。
为此,海事局和水务局均提出,目前《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明确了对于青草沙一级、二级保护区的监管要求。建议环保部门将二级保护区外的一定水域划定为准水源保护区,对该区域内危险化学品船舶明确提出申报要求,同时设立过境化学品船动态预报及分类管理制度,开展全程跟踪监管。
尚无专业救援团队
另一个尴尬是,上海港至今没有一支专业的水上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
海事部门指出,船载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应急处置技术复杂,一旦泄漏污染水域,如何对其进行围控、收集、清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亟待解决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成熟的水上应急技术,且建立一支专业化救队伍所需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因素,使得上海至今没有一支专业救援队伍,一旦发生水上化学品泄漏事件,只能调用油污清除队伍参与化学品应急救援,但处置效果不甚理想。此外,上海港目前尚未建立水上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基地,专业应急处置设施设备缺乏,也影响到水上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