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實拍:波羅的海上的中國海員
发表于 2013-02-17 00:00
入夜的波羅的海波濤不驚,從第九層船艙的舷窗向外望去,四周一片漆黑,隻有遠處的航標忽明忽暗。大年初一,在漢堡“海員之家”理事長陳名杰先生陪同下,我坐上從德國布呂克港駛往瑞典特瑞堡的尼爾斯·豪格爾森號渡輪,同長期在這裡工作的六名中國海員共度新年。
他們來自浙江和上海,在船上做服務生。64歲的毛甬平以前在家務農,1990年出海,干過廚師、洗衣工雜,袁惠明上船前是六級技工,陳科承包過一家公司的食堂,曾建平原來在紡織廠,陳國林曾是港務局的倉庫管理員。
“尼爾斯·豪格爾森”號是一艘車客滾裝船,有200多個客房。此外,客輪上的酒吧、餐廳、電影院、會議室、公共洗手間等等,每天也需打掃。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來到異國他鄉的海上?“簡單的說就是多賺錢,讓家裡生活得更好,子女教育得更好。”毛甬平說得挺實在。在船上做清潔工,他們並不感到地位就比別人低。陳國林自豪地說,他干活從不出差錯,主管也從不挑刺。“我們的工作技術難度不大,就是要勤快一點,負責一點。老板放心,客人滿意,你干得也開心。”袁惠明說,別小看他們這個工種,公司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比如客房裡衣架怎麼擺,廁紙怎麼放,玻璃怎麼擦--但他們十多年干下來,德國老板非常滿意。
據陳名杰先生介紹,他們從1960年代就開始介紹台灣、新加坡、印尼等地的華人上船當海員,改革開放后,又介紹祖國大陸的農民出海。華人吃苦耐勞、遵紀守法的品格經過不同船公司之間人口相傳,“成為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品牌,船公司都愛用中國海員”。如今有200多位海員在20多艘船上打工。除了介紹工作、進行職業培訓、德語教學,海員之家還協助他們辦理保險,同船公司協商合同。海員們每天工作九個半小時,一年時間裡大約半年在海上,半年能回國休息,休假期間工資照拿。
船上的生活待遇還不錯,煩心事是想家。“當你家裡人告訴你有人得病,你卻回不去,那是最痛苦的。”“雖然你有假期,但你想家的時候,家不在身邊。好在現在通訊發達了,打電話、上網也方便。”“還有件事情叫我不痛快,就是中國人在外面經常搞‘窩裡斗’,讓老外看笑話”……八零后陳科在這個問題上有見解:中國人在外面一定要團結。有些地方外國人是被看不起的,越是這樣,我們就越要團結,把份內工作做好,這樣才能贏得尊重。
中國海員們特意為船上所有的員工准備了一頓中式年夜飯:油燜大蝦、蒸蛤蜊、燒鴨、蔥爆牛肉、炸蛋卷……知道是中國農歷蛇年,大家很興奮,見到我們都用漢語互祝“新年好”。船長伯特格爾說,他本來就愛吃中餐,有了中國員工,不僅工作上更加省心,而且還能常常打牙祭,真是太棒了! (人民網瑞典特瑞堡港2月12日電)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