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版“辛巴达航海记”
发表于 2015-11-19 22:41
来源: 广州日报
文/刘黎平
辛巴达航海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故事模式主要是主人公辛巴达出海做生意,发生海难,船只毁灭,幸运的辛巴达漂流到一座岛屿上。辛巴达登陆的岛是座神奇的岛屿,发生了种种神秘的故事,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脱离危险,最后获得财富归来。
这种故事模式在《聊斋志异》里也有,名叫“罗刹海市”。主人公马骥是位颜值很高的帅哥,也很有文艺气质,经常扮成美女的角色,“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颇被认同。马骥没有想到他的这项业余爱好,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帮上他的大忙。
马骥读书还不错,但是其父说考取功名希望太渺茫,不如还是出去经商吧。于是像辛巴达一样,马骥出海经商。
一样的故事模式,出海不久,马骥就遇到飓风,船只漂流到一个岛屿上,岛上有一座都市,人烟稠密。让人吃惊的是,马骥与当地人互看不爽,他觉得当地人很丑,当地人居然也觉得大帅哥马骥丑爆了,一见马骥就大呼怪物来了,四处逃窜,“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其实,并不是人长得丑,而是彼此审美观不同,觉得丑而已。这则小说起码透露一个消息,清朝人已经知道中国人与海外人们的审美观点有差异,双方还不能接受彼此的审美趣味。
马骥遭遇海难之后,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他见当地人怕他,就扮鬼脸吓人,把人吓走之后,吃他们桌上的饭菜。
其实,当地也有和马骥长得差不多的人,结成村落,马骥和他们来往的过程中,才知道这里叫大罗刹国,和故乡相距两万六千里。估计马骥是碰到华人了。之后,马骥渐渐和当地人熟悉起来,此国的士绅、富豪知道来了海外人士,出于好奇,都纷纷来拜会马骥,更举办宴会招待马骥。大家商量着怎么带马骥去见国王,却又担心马骥长得丑,会吓着国王。马骥是个很有心眼的人,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审美趣味,他用煤炭将脸涂黑,化妆成戏曲舞台上的张飞形象,然后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表演节目,“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马骥的转型赢得了当地的认可,马上被国王接见,在当地渐渐地混开了。
马骥后来又结识了海洋王国的王室,娶得公主归。
这个故事反映了早年华人与海外人交往的一些情形——华人在南洋一带与当地人的审美观由不相容而渐渐相容,渐渐彼此承认。马骥是一个很快就能本地化的文艺青年,在短时间内转型,赢得赞赏和票房,其中折射着海外华人的生存发展智慧。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