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
唐冠军:务实推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1-09-24 00:00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对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认识的巨大进步和理性选择。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对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认识的巨大进步和理性选择。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留足后代发展的空间”,要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近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刻分析了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实践。
长江航运与大江两岸互利共荣
唐冠军认为,长江航运是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土地、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形势下,发展内河航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战略引领发展。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为主线,以打造"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为根本任务,以践行"三个服务"为根本要求,以"加快调整长江航运发展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到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要求和重点。
2010年10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和发展,要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河道整治、生态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突出了长江航运、综合运输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突出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有机统一,突出了要素投入、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资源有效利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得到了发展实践的检验。
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长江航运发展。经济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难题。为此,国家在沿江实施了"6+1"的发展战略,即沿江布局的六大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内河航运发展战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富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其GDP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聚集了全国500强企业中的近200家。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85%的煤炭、85%的铁矿石,中上游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到1200亿元,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000万人以上。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沿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对运输需求的日益旺盛,也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发挥干支直达、江海直达的优势,长江航运已经成为沿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长江逐渐从一条"天然河流"发展成为"黄金水道",长江航运已经成为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主骨架。近年来,长江航运货运量年均增长都超过了1亿吨,保持了年均2位数的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速,完全符合交通运输"适度超前"的发展要求。201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15亿吨,同比增长12%。
实践证明,没有沿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如果没有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样会影响和制约沿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共融共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现已基本形成。
"五力"助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一个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上讲取决于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即行业优势),并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助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是其"实力、合力、能力、动力、活力"。
雄厚的"实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实力首先来自于国家战略。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1〕2号文件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江航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法制建设、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其次是"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三是长江"母亲河"的无限魅力,以及长江航运所具有的"绿色、环保、低碳"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最典型的"低碳之王"。
空前的"合力"。近年来,长江航务管理局一方面不断深化落实部省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凝聚了长江航运发展的空前合力。按照"合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长江航务管理局与沿江七省二市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重点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主流新闻媒体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发展合作。加强政企合作,长江航务管理局开展并深化了帮扶港航企业的"春暖行动",大力构建和完善帮扶港航企业的长效机制。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涉水部门进行合作,按照"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努力实现航运与水利事业的共同发展与协调发展。
卓越的"能力"。认真践行"三个服务",坚决不搞"发展中的落后"、坚决不搞饥不择食的低水平建设、坚决不搞"削足适履"的短期行为。长江航运在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位移服务的同时,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长江航运的通过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长江航运建设的投资达到 78.6 亿元,并新增了16.5 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建成了一大批关键性航运基础工程,长江航运的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大幅提高,实现了全线夜航,打造了1120多公里"水上高速通道",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大幅提升;优化船舶过闸调度,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850吨;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经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港口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长江干线已经拥有苏州、南通、江阴、南京、镇江和武汉等6个亿吨大港;把安全与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履行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形势逐步稳定,2010年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
强劲的"动力"。改革、创新、科技、人才,展示出了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稳步推进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公安体制和通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长江海事离事归政工作等。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提高长江航运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长江航运从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航道整治、船型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三峡船闸集中控制及其远程申报技术、郑启湘"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长江航运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借助VTS、AIS和***建设,长江干线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安全保障大大增强。注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有四干"的用人导向,突出建设、科技、执法、管理和领导干部队伍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人才适用、有用、能用。
迸发的"活力"。离开市场的支撑和依托,没有一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沿江经济社会和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长江航运的"活力"也不断迸发。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势头迅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长江水系拥有省际内河货运企业共2631家,沿江七省二市拥有运输船舶数总计11.47万艘,集装箱箱位102.67万TEU,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超过900吨,三峡库区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400吨。今年上半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完成8.4亿吨。
把握战略重点,务实推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唐冠军指出,当前,长江航运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也处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期。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必须以加快实施国家战略为契机,把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与推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努力追求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坚持"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做到:把握"两个关键"、突出"两个支撑"、建设"两个平台"、抓好"两个监管"、强化"两个保护"。
把握航道治理和船型标准化"两个关键"。航道和船舶是推进长江航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航道治理主要解决"水面以下"的问题,是长江航运发展基础的基础,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政府来统筹推进;船型标准化主要解决"水面以上"的问题,是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的重心,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的层面来逐步推进。
加快干线航道的大规模治理,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方针,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合作,大力实施"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解决中游不畅的"短板";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提升通江达海的能力;实施"干支联动"工程,推进干支成网。力争到2015年,提前5年基本实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目标,满足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积极落实《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合作协议》,按照"开前门、关后门、调结构"的方针,综合采取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航运结构调整,研发适合内河航运实际需求的标准船型,淘汰老旧落后船舶,力争"十二五"末,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600吨,到2020年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吨,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明显提高。
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两个支撑" 。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事关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长江航务管理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注重科技攻关,广泛开展与水运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长江航道系统治理、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现代安全监管体系、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同时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航运生产力。
推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长江航务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兴航、人才强航"的理念,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以领导干部队伍、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院士、前沿性专家、技术拔尖人才、公共管理和服务人才为突破口,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以求尽快形成数量匹配、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长江航运人才队伍。
搭好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物流平台。信息化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提升长江航运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的关键所在。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将充分发挥长航局的综合管理职能,依托区域航运中心和重要港口枢纽,加快建设长江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数字航道"并及时推广应用;建设长江航运数据中心,集成长江航运业务所需主要公共数据信息;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业务集成度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全线,高速、宽带的通信传输网络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整合程度有效提高,长江航运信息化体系趋于完善,信息技术对现代长江航运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
抓好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市场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长江航务管理部门既要履行好安全监管的政治职能,也好履行好市场监管的经济职能。一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大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健全"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过程监控"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长江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航运保障。另一方面,坚持"用政策引导市场、用信息服务市场、用法规规范市场",进一步加大对长江航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建设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机制,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更加突出民生理念,注重航运的安全、便捷、舒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强化立法保护和生态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和长远的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立法保护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将积极配合做好"航道法"、"航运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鼓励制定促进水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从而尽快建立和完善长江航运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好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指向。坚持在航道整治、港口和通航建筑物建设中,严格实行环境评估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妥善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加快建设长江船舶垃圾和油污水接收系统,建立船舶污染监督管理和应急反应体系;逐步提高船舶排放标准,禁止生活污水不达标的船舶进入三峡库区,并逐步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安全系数低的老旧船舶和单壳液化危险品船舶;加强对危险品的源头管理和专项治理,积极推进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的资源整合,在三峡库区安装使用载货汽车滚装船大型安检设施,确保长江航运"绿色"发展。 来源长江航务管理局)
长江航运与大江两岸互利共荣
唐冠军认为,长江航运是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土地、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形势下,发展内河航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战略引领发展。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为主线,以打造"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为根本任务,以践行"三个服务"为根本要求,以"加快调整长江航运发展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到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为主要目标,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要求和重点。
2010年10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和发展,要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河道整治、生态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突出了长江航运、综合运输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突出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有机统一,突出了要素投入、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资源有效利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得到了发展实践的检验。
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长江航运发展。经济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难题。为此,国家在沿江实施了"6+1"的发展战略,即沿江布局的六大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内河航运发展战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富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其GDP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聚集了全国500强企业中的近200家。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85%的煤炭、85%的铁矿石,中上游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到1200亿元,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000万人以上。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沿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对运输需求的日益旺盛,也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发挥干支直达、江海直达的优势,长江航运已经成为沿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长江逐渐从一条"天然河流"发展成为"黄金水道",长江航运已经成为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主骨架。近年来,长江航运货运量年均增长都超过了1亿吨,保持了年均2位数的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速,完全符合交通运输"适度超前"的发展要求。201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15亿吨,同比增长12%。
实践证明,没有沿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如果没有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样会影响和制约沿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共融共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现已基本形成。
"五力"助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一个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上讲取决于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即行业优势),并依赖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助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是其"实力、合力、能力、动力、活力"。
雄厚的"实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实力首先来自于国家战略。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1〕2号文件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江航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法制建设、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其次是"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三是长江"母亲河"的无限魅力,以及长江航运所具有的"绿色、环保、低碳"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最典型的"低碳之王"。
空前的"合力"。近年来,长江航务管理局一方面不断深化落实部省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凝聚了长江航运发展的空前合力。按照"合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长江航务管理局与沿江七省二市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重点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主流新闻媒体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发展合作。加强政企合作,长江航务管理局开展并深化了帮扶港航企业的"春暖行动",大力构建和完善帮扶港航企业的长效机制。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涉水部门进行合作,按照"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努力实现航运与水利事业的共同发展与协调发展。
卓越的"能力"。认真践行"三个服务",坚决不搞"发展中的落后"、坚决不搞饥不择食的低水平建设、坚决不搞"削足适履"的短期行为。长江航运在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位移服务的同时,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长江航运的通过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长江航运建设的投资达到 78.6 亿元,并新增了16.5 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建成了一大批关键性航运基础工程,长江航运的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大幅提高,实现了全线夜航,打造了1120多公里"水上高速通道",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大幅提升;优化船舶过闸调度,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850吨;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经济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港口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长江干线已经拥有苏州、南通、江阴、南京、镇江和武汉等6个亿吨大港;把安全与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履行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形势逐步稳定,2010年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
强劲的"动力"。改革、创新、科技、人才,展示出了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稳步推进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公安体制和通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长江海事离事归政工作等。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提高长江航运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长江航运从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航道整治、船型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三峡船闸集中控制及其远程申报技术、郑启湘"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长江航运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借助VTS、AIS和***建设,长江干线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安全保障大大增强。注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有四干"的用人导向,突出建设、科技、执法、管理和领导干部队伍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人才适用、有用、能用。
迸发的"活力"。离开市场的支撑和依托,没有一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沿江经济社会和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长江航运的"活力"也不断迸发。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势头迅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长江水系拥有省际内河货运企业共2631家,沿江七省二市拥有运输船舶数总计11.47万艘,集装箱箱位102.67万TEU,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超过900吨,三峡库区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400吨。今年上半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完成8.4亿吨。
把握战略重点,务实推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唐冠军指出,当前,长江航运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也处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期。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必须以加快实施国家战略为契机,把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与推进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努力追求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坚持"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做到:把握"两个关键"、突出"两个支撑"、建设"两个平台"、抓好"两个监管"、强化"两个保护"。
把握航道治理和船型标准化"两个关键"。航道和船舶是推进长江航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航道治理主要解决"水面以下"的问题,是长江航运发展基础的基础,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政府来统筹推进;船型标准化主要解决"水面以上"的问题,是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的重心,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的层面来逐步推进。
加快干线航道的大规模治理,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方针,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合作,大力实施"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解决中游不畅的"短板";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提升通江达海的能力;实施"干支联动"工程,推进干支成网。力争到2015年,提前5年基本实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规划目标,满足沿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积极落实《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合作协议》,按照"开前门、关后门、调结构"的方针,综合采取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航运结构调整,研发适合内河航运实际需求的标准船型,淘汰老旧落后船舶,力争"十二五"末,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600吨,到2020年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吨,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明显提高。
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两个支撑" 。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事关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长江航务管理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注重科技攻关,广泛开展与水运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开展长江航道系统治理、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现代安全监管体系、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同时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航运生产力。
推动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长江航务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兴航、人才强航"的理念,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以领导干部队伍、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院士、前沿性专家、技术拔尖人才、公共管理和服务人才为突破口,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以求尽快形成数量匹配、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长江航运人才队伍。
搭好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物流平台。信息化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提升长江航运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的关键所在。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将充分发挥长航局的综合管理职能,依托区域航运中心和重要港口枢纽,加快建设长江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建成"数字航道"并及时推广应用;建设长江航运数据中心,集成长江航运业务所需主要公共数据信息;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业务集成度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全线,高速、宽带的通信传输网络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整合程度有效提高,长江航运信息化体系趋于完善,信息技术对现代长江航运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
抓好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市场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长江航务管理部门既要履行好安全监管的政治职能,也好履行好市场监管的经济职能。一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大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健全"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过程监控"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长江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航运保障。另一方面,坚持"用政策引导市场、用信息服务市场、用法规规范市场",进一步加大对长江航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建设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机制,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更加突出民生理念,注重航运的安全、便捷、舒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强化立法保护和生态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和长远的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立法保护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长江航务管理部门将积极配合做好"航道法"、"航运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鼓励制定促进水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从而尽快建立和完善长江航运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好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是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指向。坚持在航道整治、港口和通航建筑物建设中,严格实行环境评估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妥善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加快建设长江船舶垃圾和油污水接收系统,建立船舶污染监督管理和应急反应体系;逐步提高船舶排放标准,禁止生活污水不达标的船舶进入三峡库区,并逐步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安全系数低的老旧船舶和单壳液化危险品船舶;加强对危险品的源头管理和专项治理,积极推进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的资源整合,在三峡库区安装使用载货汽车滚装船大型安检设施,确保长江航运"绿色"发展。 来源长江航务管理局)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