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缄默海洋局力不从心 渤海漏油难定责
发表于 2011-08-14 00:00
这与此前不久BP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后承担200亿美元的赔偿金额形成鲜明对照。是责任不明,还是赔偿机制难以启动,或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缺少对环境污染的足够威慑?联系近年来多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不难看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环境风险正在敲响警钟。
环保责任险 能否抵偿污染损失?
“即使是国际上安全防范做得再优秀的公司,都难以杜绝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正是缘于此,企业为以防万一,环境责任保险才应运而生。”达信助理副总裁、采矿及环境风险部负责人吕春雨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不过,史春雨也告诉记者,“相对其他险种,环保责任险的投保率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环保高风险企业进行购买。由于保险产品的设计依据的是大数法则,需要参与的人数多,数据多,才能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所以,在客户少,风险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环保责任险的产品设计上是非常谨慎的。”
这种谨慎直接引发的就是保险保障金额偏低,史春雨向记者透露,“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环保责任险产品最高保障金额只有五六百万元,这还是一个总体金额,针对不同的损失情况下面还有分项限额,例如治理油污的最高限额就只有300万元。”
“不仅如此,目前国内环保责任险产品中只覆盖环境事件引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治污的费用等,还不包括对生态环境损害及生物多样性损失如物种灭失等的赔偿。”
显然,这样的保障很难起到风险转移的作用,以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其导致海洋污染面积达到23000平方公里,处罚金额高达200亿美元,其中清污费用约70亿美元。而在这起事件中,责任主体BP公司获得了35亿美元左右的保险赔偿。2009年,太古船运公司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发生漏油事件,向澳大利亚政府支付了2100万美元的清污费用。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购买国际险种,但大多数企业在环保责任险方面的购买动力不足。”史春雨说。
他告诉记者,这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国家政策有关。比如在阿根廷,环保责任险是一种强制保险,该国法律规定,一旦企业要进入某些特定产业领域(通常是环境高风险产业,如石油石化、矿山、金属冶炼等),就必须要购买环境责任险,或者以保证金的形式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
而有些国家会对购买环保责任险提供支持和鼓励政策,比如投资补贴、经费减免、环保专用资金补贴、税收支持等,而对没有投保的企业会进行限制,比如不提供绿色信贷等。
此外,在很多国家,由于法律法规健全,企业违法成本高,一旦发生环境事故,企业将面临非常大的经济压力。而绝大多数国家也都奉行“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所以,企业对借助环保责任险进行风险转嫁额外关注。
http://finance.jrj.com.cn/industry/2011/08/13211110730476.shtml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