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
台风后船舶流蜂拥而至 洋山港海事处全力疏导
发表于 2011-08-10 00:00
台风“梅花”渐行渐远,洋山港迅速恢复了繁忙的节奏,8日清晨0545时左右,已有“中远上海”、“爱丽诺娜马士基”等4艘大型集装箱船靠妥洋山港码头。0
台风“梅花”渐行渐远,洋山港迅速恢复了繁忙的节奏,8日清晨0545时左右,已有“中远上海”、“爱丽诺娜马士基”等4艘大型集装箱船靠妥洋山港码头。0630时,又有5艘大型集装箱船“日邮戴安娜”、“中远美洲”等经黄泽洋灯船驶向洋山港,恰逢此时,长江南槽航道下水大批船舶经南支灯船进入洋山辖区,其中一股近130艘的船舶流直奔洋山港警戒区水域,另一股50余艘船舶驶向Y24灯浮去嵊泗方向,加上南方诸港驶来拟通过警戒区北上的70余艘船舶和进出洋山港的客轮,洋山港辖区短时间内增加了250余艘的船舶。
面对如此众多的船舶,特别是涉及5艘大型集装箱船和客轮安全进港的向警戒区汇集的200余艘船舶的密集船流,上海洋山港海事处严阵以待,快速处置,按照事先制定的周密的船舶疏散方案,本着“疏散快速、有序,通航安全、畅通”的精神,积极采取如下措施:
1)所有船舶必须听从VTS指挥,有序航行;
2)所有船舶必须严格遵守靠右航行的原则,禁止反航道航行;
3)制作安全信息广播,提醒船舶听从VTS指挥,并遵守航行规定,使用安全航速,避免出现复杂的通航局面;
4)增加监控台,对整个交通局面进行严密监控,及时提醒有潜在危险的船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适时采取交通组织,必要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5)安排海事巡逻艇在避风返航途中加强对过往船舶安全通航的宣传;
6)对船舶疏散期间的客轮进行重点、严密监控,及时进行信息提醒,防止发生与客轮相关的险情;
7)联系、协调引航站、集装箱码头、油品码头、施工部门等相关单位,合理安排船舶有序进出,必要时协调船舶暂时停航,以确保整个船舶疏散的安全;
8)支队、临港海事处、大洋山海事处在船舶疏散期间加强对岸线的巡视,防止出现船舶非法私自载客,保证船舶疏散期间客运的安全;
9)支队、临港海事处、大洋山海事处加强对客运船舶的现场检查,防止船舶出现超载、缺员等情况,保证客运有序进行;
10)政务中心及各签证点在船舶办理相关业务时积极予以提醒,注意船舶疏散时的安全航行措施。
0920时,蜂拥而至的第一批船舶流的前锋“恒利188”、“新航海158”轮等抵达警戒区,1225时,尾部“敏捷108”、“长海287”轮等顺利通过警戒区。至此,复杂的大型集装箱、客船、沿海船舶齐聚的交通局面在上海洋山港海事处的严密组织和协调下得以顺利化解,安全、畅通的辖区环境得到有力维护。
目前,在上海洋山港海事处领导高度重视下,台风“梅花”后的船舶疏散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上海洋山港海事处本着一贯的严谨作风,必将快速、安全、高效的做好本次防抗台风“梅花”的各项后续工作。
面对如此众多的船舶,特别是涉及5艘大型集装箱船和客轮安全进港的向警戒区汇集的200余艘船舶的密集船流,上海洋山港海事处严阵以待,快速处置,按照事先制定的周密的船舶疏散方案,本着“疏散快速、有序,通航安全、畅通”的精神,积极采取如下措施:
1)所有船舶必须听从VTS指挥,有序航行;
2)所有船舶必须严格遵守靠右航行的原则,禁止反航道航行;
3)制作安全信息广播,提醒船舶听从VTS指挥,并遵守航行规定,使用安全航速,避免出现复杂的通航局面;
4)增加监控台,对整个交通局面进行严密监控,及时提醒有潜在危险的船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适时采取交通组织,必要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5)安排海事巡逻艇在避风返航途中加强对过往船舶安全通航的宣传;
6)对船舶疏散期间的客轮进行重点、严密监控,及时进行信息提醒,防止发生与客轮相关的险情;
7)联系、协调引航站、集装箱码头、油品码头、施工部门等相关单位,合理安排船舶有序进出,必要时协调船舶暂时停航,以确保整个船舶疏散的安全;
8)支队、临港海事处、大洋山海事处在船舶疏散期间加强对岸线的巡视,防止出现船舶非法私自载客,保证船舶疏散期间客运的安全;
9)支队、临港海事处、大洋山海事处加强对客运船舶的现场检查,防止船舶出现超载、缺员等情况,保证客运有序进行;
10)政务中心及各签证点在船舶办理相关业务时积极予以提醒,注意船舶疏散时的安全航行措施。
0920时,蜂拥而至的第一批船舶流的前锋“恒利188”、“新航海158”轮等抵达警戒区,1225时,尾部“敏捷108”、“长海287”轮等顺利通过警戒区。至此,复杂的大型集装箱、客船、沿海船舶齐聚的交通局面在上海洋山港海事处的严密组织和协调下得以顺利化解,安全、畅通的辖区环境得到有力维护。
目前,在上海洋山港海事处领导高度重视下,台风“梅花”后的船舶疏散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上海洋山港海事处本着一贯的严谨作风,必将快速、安全、高效的做好本次防抗台风“梅花”的各项后续工作。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