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
[推荐]护航索马里中国海军走向“蓝水”
发表于 2010-01-28 00:00
国家利益受到海盗威胁 中国海军首次驶出领海 被外媒誉为“郑和归来”———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向世界宣布,中国海军3艘
国家利益受到海盗威胁 中国海军首次驶出领海 被外媒誉为“郑和归来”———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向世界宣布,中国海军3艘军舰将于当月26日从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这一举动在外媒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关注首次参加护航的中国。
随着第二、三、四批护航编队先后赴索马里接替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合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海军的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形象隐然呈现。
护航启动
国家利益受到威胁 “亮剑”势在必行
2008年12月26日,中国南海舰队的3艘军舰从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在中国首批护航编队起航的第二天,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军舰离开三亚军港驶向亚丁湾,对北京和其他一些关注全球的政府来说,是世界海军史上的新***!这是5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海军首次驶出领海保护国家利益,这是中国政策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外国媒体的如此评价并不意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6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其中大部分要经过亚丁湾,还有大批原材料也要经过那里,“这一运输线对中国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中国船只却接连在索马里海域被劫持,船员屡屡遭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统计,从2008年1月至11月,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国船只共计1265艘,其中1艘遭海盗劫持、83艘受到袭击和困扰,还有许多中国船员被劫为人质。
不光中国,海盗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顽疾,亚丁湾这一昔日的“黄金水道”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8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派遣军舰,共同打击日益猖獗的海盗,美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组织纷纷响应,约20艘军舰陆续抵达亚丁湾。
对此,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出,与各国相比,中国针对海盗开展海上军事行动已是“严重滞后”。“在船只和船员受到威胁的形势下,中国国内舆论要求派军舰的呼声高涨”。《产经新闻》评论说。
外媒炒作
揣测中国“用意”外媒再炒***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我军的使命自然要延伸到哪里。
在外媒的一片热议声中,2009年1月7日,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顺利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了首次护航。
中国海军这一维护国家和国民利益的举动引起了部分外媒的“担忧”。美国《洛杉矶时报》说,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会在潜在的“***”中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汉和防务评论》更是发表长篇评论,拿中国最新型军舰的性能做文章。文章称,中国派遣两艘最先进的“中华神盾”驱逐舰不仅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常驻印度洋的最佳理由”,还为监视美国第五舰队提供了最好的地理环境。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甚至称,这是中国的“炮舰外交”,文章称中国“在经济痛苦***时,展示军事实力在政治上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个明智之举”。
中国迟早得加入“海上安全提供国俱乐部”
更多的西方媒体还是从正面积极评价了中国的护航行动。
英国BBC以《中国打击海盗是负责任的行为》为题撰文称,这是一个标志,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英国《卫报》也认为,此举成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之外的首次积极部署,“大多数国家希望看到中国在打击海盗方面发挥作用”。
就连前面提到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在最后也不得不承认,随着中国财富的增加、自豪感和雄心的增强,中国加入“海上安全提供国俱乐部”只是个时间问题,它派遣舰队既是为了自身利益,也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正义行动
救护国际船只 消弭不和谐之音
随着“战斗任务”的开展,初涉大洋的护航编队成绩斐然,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外媒。
出于对国际义务的承担,除了向中国船只提供护航以外,编队还积极向航经附近海域的外国船只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援,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诚意和决心,完全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正义之举。
据统计,中国海军前三批护航编队已经先后为1110艘船舶护航,并成功解救12艘遭海盗劫持的外国船舶。
目前第四批护航编队正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亮剑亚丁湾,中国海军交出的一份自信的答卷。
蓝水海军
“郑和归来”中国走向超级大国
这次中国派军舰前往索马里海域,被外媒看作是中国发展“蓝水海军”的又一信号。
美国《***》以《郑和归来?中国海军正在行动》为题评论说,这次中国海军的行动说明中国已经准备好用实力保护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各种利益。
英国《独立报》指出,自15世纪中国探险家郑和全球远航后,除了2002年一次全球巡回访问和过去10年里到访美欧的一些港口外,中国海军从未深入远洋。一些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中国迈向超级大国路上走出的一步”。
护航索马里 练兵好时机
其实,中国海军在此之前也有很多远航经验,包括环球航行。但此次的远洋护航任务和单纯的海上训练航行、环球航行、友好访问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要在陌生海域承担某种程度的作战任务,这对中国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考验。
使用什么样的兵力、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把一支编组合理的海军编队部署到任务海域,这对海军远洋航行和部署能力都是一个考验。《独立报》称,“蓝水”还是要走出去练最有效。中国护航编队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了有益经验,优化了护航方式,改用接力护航,提高了护航效率。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认为,除了政治、外交考虑之外,从军事层面上考虑,中国海军护航,获得的不仅是打击海盗的实战经验,而且这一军事行动,也被视为是执行远洋准作战能力的一次检验。
国际合作
肩负大国责任 外军期待与中国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希望在国际海上联合行动中担负一定的领导责任。
2009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协调会议上,中国海军代表提出愿意与其他国家的海军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
中国代表提出,希望在多边海上巡逻行动中担负领导作用,并建议“共享共识降低冲突”(SHADE)联合会议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从而使中国也能担任该角色。
目前,这项每月例会的主席由欧盟海军打击海盗部队和美国领导的印度洋多国联合海上部队担任,这两方对此建议表示支持。
印度洋多国海军司令部海军准将蒂姆·娄唯表示,“也许到明年4月或5月,能够看到中国发挥出领导作用”。
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评论说,中国愿意在国际海上联合行动中,与其他国家的海军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还希望在多边海上巡逻行动中担负领导责任。
英国媒体将其视为中国全球地位正在崛起的一种迹象、中国更加坚定而自信的对外政策和“全球存在”。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向世界宣布,中国海军3艘军舰将于当月26日从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这一举动在外媒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关注首次参加护航的中国。
随着第二、三、四批护航编队先后赴索马里接替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合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海军的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形象隐然呈现。
护航启动
国家利益受到威胁 “亮剑”势在必行
2008年12月26日,中国南海舰队的3艘军舰从三亚起航,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在中国首批护航编队起航的第二天,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中国军舰离开三亚军港驶向亚丁湾,对北京和其他一些关注全球的政府来说,是世界海军史上的新***!这是5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海军首次驶出领海保护国家利益,这是中国政策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外国媒体的如此评价并不意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6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其中大部分要经过亚丁湾,还有大批原材料也要经过那里,“这一运输线对中国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中国船只却接连在索马里海域被劫持,船员屡屡遭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统计,从2008年1月至11月,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国船只共计1265艘,其中1艘遭海盗劫持、83艘受到袭击和困扰,还有许多中国船员被劫为人质。
不光中国,海盗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顽疾,亚丁湾这一昔日的“黄金水道”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8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派遣军舰,共同打击日益猖獗的海盗,美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组织纷纷响应,约20艘军舰陆续抵达亚丁湾。
对此,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出,与各国相比,中国针对海盗开展海上军事行动已是“严重滞后”。“在船只和船员受到威胁的形势下,中国国内舆论要求派军舰的呼声高涨”。《产经新闻》评论说。
外媒炒作
揣测中国“用意”外媒再炒***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我军的使命自然要延伸到哪里。
在外媒的一片热议声中,2009年1月7日,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顺利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了首次护航。
中国海军这一维护国家和国民利益的举动引起了部分外媒的“担忧”。美国《洛杉矶时报》说,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会在潜在的“***”中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汉和防务评论》更是发表长篇评论,拿中国最新型军舰的性能做文章。文章称,中国派遣两艘最先进的“中华神盾”驱逐舰不仅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常驻印度洋的最佳理由”,还为监视美国第五舰队提供了最好的地理环境。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甚至称,这是中国的“炮舰外交”,文章称中国“在经济痛苦***时,展示军事实力在政治上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个明智之举”。
中国迟早得加入“海上安全提供国俱乐部”
更多的西方媒体还是从正面积极评价了中国的护航行动。
英国BBC以《中国打击海盗是负责任的行为》为题撰文称,这是一个标志,中国正在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英国《卫报》也认为,此举成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之外的首次积极部署,“大多数国家希望看到中国在打击海盗方面发挥作用”。
就连前面提到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在最后也不得不承认,随着中国财富的增加、自豪感和雄心的增强,中国加入“海上安全提供国俱乐部”只是个时间问题,它派遣舰队既是为了自身利益,也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正义行动
救护国际船只 消弭不和谐之音
随着“战斗任务”的开展,初涉大洋的护航编队成绩斐然,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外媒。
出于对国际义务的承担,除了向中国船只提供护航以外,编队还积极向航经附近海域的外国船只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援,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诚意和决心,完全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正义之举。
据统计,中国海军前三批护航编队已经先后为1110艘船舶护航,并成功解救12艘遭海盗劫持的外国船舶。
目前第四批护航编队正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亮剑亚丁湾,中国海军交出的一份自信的答卷。
蓝水海军
“郑和归来”中国走向超级大国
这次中国派军舰前往索马里海域,被外媒看作是中国发展“蓝水海军”的又一信号。
美国《***》以《郑和归来?中国海军正在行动》为题评论说,这次中国海军的行动说明中国已经准备好用实力保护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各种利益。
英国《独立报》指出,自15世纪中国探险家郑和全球远航后,除了2002年一次全球巡回访问和过去10年里到访美欧的一些港口外,中国海军从未深入远洋。一些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中国迈向超级大国路上走出的一步”。
护航索马里 练兵好时机
其实,中国海军在此之前也有很多远航经验,包括环球航行。但此次的远洋护航任务和单纯的海上训练航行、环球航行、友好访问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要在陌生海域承担某种程度的作战任务,这对中国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考验。
使用什么样的兵力、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把一支编组合理的海军编队部署到任务海域,这对海军远洋航行和部署能力都是一个考验。《独立报》称,“蓝水”还是要走出去练最有效。中国护航编队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了有益经验,优化了护航方式,改用接力护航,提高了护航效率。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认为,除了政治、外交考虑之外,从军事层面上考虑,中国海军护航,获得的不仅是打击海盗的实战经验,而且这一军事行动,也被视为是执行远洋准作战能力的一次检验。
国际合作
肩负大国责任 外军期待与中国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希望在国际海上联合行动中担负一定的领导责任。
2009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协调会议上,中国海军代表提出愿意与其他国家的海军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
中国代表提出,希望在多边海上巡逻行动中担负领导作用,并建议“共享共识降低冲突”(SHADE)联合会议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从而使中国也能担任该角色。
目前,这项每月例会的主席由欧盟海军打击海盗部队和美国领导的印度洋多国联合海上部队担任,这两方对此建议表示支持。
印度洋多国海军司令部海军准将蒂姆·娄唯表示,“也许到明年4月或5月,能够看到中国发挥出领导作用”。
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评论说,中国愿意在国际海上联合行动中,与其他国家的海军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还希望在多边海上巡逻行动中担负领导责任。
英国媒体将其视为中国全球地位正在崛起的一种迹象、中国更加坚定而自信的对外政策和“全球存在”。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