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超越韩国 中国造船全球第一
发表于 2009-11-17 00:00
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业完工量居世界第二位,为2778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31.2%,仅次于韩国。而新订单和手持订单分别为1692万载重吨和924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70.2%和37.6%。同期,英国克拉克森公司的一项调查指出,位居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韩国已首次被中国超越。
坚持“两条腿走路”方向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世界第二大造船集团,仅次于韩国现代集团。在国家提出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战略后,中船工业也为自己定下了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的目标。作为中国第一大造船集团的掌门人,谭作钧虽感压力不小,但对未来更充满信心和动力。谭作钧感慨地说:“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蕴含着数十万中国造船人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孕育着世界造船古国的再度复兴。中国船舶工业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是中国造船人的使命,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中国船舶工业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行。”
谈及未来的发展,谭作钧强调,中船集团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拓宽船舶工业发展空间。中船集团将逐步向联合开发设计、经营、工程项目投资乃至投资办厂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较大规模的跨国投资、生产、销售和研究开发。同时,将重点引进境外设计制造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和专业人才,推进LNG船、海洋工程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研发,加速实现集团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文汇报)
世界三成船舶中国“智造”
在邓小平发出“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号召下 ,1980年香港船东送来了第一份订单,令内地造船业叩响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30载风云,中国船舶业已成长壮大,目前世界航行的船舶中有三成是中国制造,其中90%以上的船舶更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造”。2008年底中国船舶企业手中2亿吨订单中1.78亿吨是出口船舶。饮水思源,对于今天的成就,谭作钧不久前在会见香港船东会高层代表团时感慨地说:“可以说没有香港船东,就没有中国船舶工业的今天!”
香港船东送来首份订单
1981年12月24日,江南造船厂为香港联成航运公司建造的2.7万吨散货船“长城”号交付使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回忆起60年来中国船舶业的发展史,身为“老船舶人”的少帅谭作钧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会忘记,是香港船东怀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响应邓小平的号召率先向内地订船,从此揭开了中国船舶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新篇章。”
谭作钧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玉刚、包玉星、李嘉诚、***、董建华等香港船东率先向内地订船。自此,内地造船企业与泰昌祥、金山、环球、万邦、和合、华光、香港中远、东方海外、利海、华夏、中信泰富等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香港船东或通过香港向内地订造的船舶超过3000万吨,为中国船舶工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逾9成出口为自主开发
正是在香港船东的支持下,中国船舶业走出了一条出口—引进—提高—再出口的成功道路。谭作钧说,目前中国的出口船舶已进入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造船强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的品种也从一般散货船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品油船、万箱集装箱船等,其中90%以上的出口船舶都是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船型。
如今中船集团的技术已达世界级水平,2008年4月中船集团建造的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顺利命名交船,打破了少数国家在此船型市场上的长期垄断。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的“航空母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正在建造中。谭作钧指出,加快自主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凸显中国船舶工业竞争优势,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集团将超前安排和部署对中国船舶工业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前期跟踪和预研。 (文汇报)
中国造船完工量升65% 全球船市复苏为时尚早中国国际招标网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表今年前9个月造船行业运作与表现报告,指造船完工量保持快速增长,新承接船舶订单小幅回升。报告并预测,尽管船舶市场出现小幅回升,但总体上看,全球造船市场尚未到复苏的时刻,未来1-2年造船市场仍以低迷为主。
报告称,全国完工量27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新接船订单169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其中9月新接订单594万载重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9240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6%。
全国规模以上1824家船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94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2.5%,其中船舶制造业3009.6亿元,同比增长37.7%。船舶配套业438.2亿元,同比增长42.5%。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88.3亿元,同比增长2.8%。与2008年的高增长相比,今年前三季度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下降27.9%。其中,船舶制造业增幅下降18%,船舶配套业增幅下降44.2%,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增幅下降62.3%。
出**货值保持增长
在第三季中,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公司完成出**货值1828.8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船舶制造业1506亿元,同比增长28.4%。船舶配套业65亿元,同比增长31.7%。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56.6亿元,同比下降14.5%。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出口增长比去年减缓,前三季度出**货值增幅下降43.1%。其中船舶造业增幅下降29个%,船舶配套业增幅下降24.6%。
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35亿元,同比增长36.6%,船舶制造业2118亿元,同比增长45.6%,船舶配套337亿元,同比增长42.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76亿元,同比下降0.8%。船舶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上年同期实现57%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但增幅比上年同期降20个百分点。其中船舶造业增幅降4.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增幅降37个百分点。
造船业利润小幅下降
受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影响,船舶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小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06.3亿元,同比下降5.6%,其中船舶制造155亿元,同比增长6.1%,船舶配套21亿元,同比增长26%,船舶修理及拆船业29.9亿元,同比下降46.5%。期内,船舶制造业亏损企业329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4亿元。
该会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是交船难的现象继续蔓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受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船东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多数船厂反映目前交船越来越困难。船东围绕降价接船、调整开工日期、延期接船、修改支付方式、延期付款、修改建造船型等诸多方面与船厂展开系列商务谈判,甚至出现船东多次修改合同及弃船的现象。
据该会调查了解,今年应完工船舶中约有18%的船舶由于船东的原因延期交船。此外,船东要求降低合同价格、修改建造船型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在订单柜乏,手持订单逐月回落,造船市场演变下,今年前9个月,新船价格延续去年第四季以来的下跌态。伦敦克拉克森公司新船价格综合指数9月底已经下滑至142点,比8月份下跌3点,比去年8月的190点历史高点下跌48点,主要船型价格跌幅普遍超过30%,个别船型甚至超过40%,而前期上涨较快,涨幅较大的船型在本轮下跌行情中扮演领跌的角色。船舶市场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未来两年造船续低迷
该会预测,近期尽管船舶市场出现了小幅回升,但总体上看,全球造船市场尚未到复苏的时刻,未来1-2年造船市场仍将以低迷。2009年4季度行情可能会延续6至9月份态势,全球全年订单有望达到3000万载重吨左右;明后两年,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和海运需求回升,新船需求将会明显活跃,但是,航运市场供求失衡将制约订单释放,全球造船能力仍将严重过剩。从变化趋势看,“僧多粥少”,价格战不可避免。可能发生各类船型新船价格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的情况。
预计2009年中国船舶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造船完工量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在2000万载重吨左右,手持船舶订单仍将小幅下降。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实现利润将超过300亿元。 (大公报)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