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广东船舶出口额增幅放缓 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发表于 2009-07-27 00:00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广东省的船舶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绝大部分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上半年,广东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7.5亿美元,增长2.4%,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额的96.2%。此外,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331万美元,增长1.4倍。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主导出口,***企业出口额倍增。上半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船舶3.7亿美元,增长0.8%;国有企业出口船舶3.1亿美元,下降10%;2者合计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额的87.2%。此外,***企业出口9959万美元,增长1.9倍。
三是对香港和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对欧盟和非洲出口大幅下降。上半年,广东省对香港出口船舶4.7亿美元,增长8.6%;对东盟出口2亿美元,增长1.2倍;以上2者合计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额的85.9%。此外,对欧盟出口4829万美元,下降66.4%;对非洲出口从去年同期的5554万美元降至3215万美元,下降42.1%。
四是液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要出口品种,占出口量绝大部分的娱乐或运动用充气快艇出口下降。上半年,广东省出口液货船2.8亿美元,下降24.1%;出口集装箱船1.7亿美元,下降23.9%,2者合计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额的57.7%。此外,占出口总量99.7%的娱乐或运动用充气快艇出口1980万美元,下降21.4%。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船舶出口虽继续保持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新船制造市场持续低迷,其增长趋势已明显放缓,高价值的大型船舶出口甚至已出现快速下滑的迹象,目前国内船舶工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一是新船成交萎缩明显,产能过剩风险陡增。国际造船市场继续保持低迷,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1~5月全球新船成交仅约1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近98%。国内船厂新接订单量也大幅下滑,新船成交单量连续8个月低于造船完工量。而随着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5万吨级以上的造船基础设施的陆续投产,国内造船能力已达6000多万载重吨。产能过剩和新船需求不足的矛盾在2011年以后将更加突出,届时将会出现近三分之一的造船产能过剩。
二是履约风险加大导致正常交船难度增加。由于多数航线出现运力过剩、航价下挫等问题,加上新船造价不断下跌以及船东盈利水平过低等不利因素,部分船东选择更改船型、推迟交付时间、推迟付款时间甚至撤销订单,船厂顺利交船的难度在逐渐增加。据中船协统计,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底,全国撤消船舶订单累计达152艘、439万载重吨,约占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2.3%。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造船业存在生产周期长,滞后性明显的特点,当前市场成交低迷必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给船舶制造业带来消极影响。
为此深圳海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协助企业加强生产管理,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交单困难;继续密切关注船舶市场动态,进一步做好行业分析工作,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及部门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引导企业加大高技术船舶科研的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为抢占船市复苏后的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责任编辑:郭涛)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