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物流
[图文]“太平公主号”遭油轮撞沉
发表于 2009-04-27 00:00
本报讯(记者廖培煌)昨日4时许,我国第一艘仿明代帆船工艺建造的“太平公主号”无动力帆船,首次往返太平洋,在回程抵达台湾的前夕,被油轮撞沉,船
本报讯(记者廖培煌)昨日4时许,我国第一艘仿明代帆船工艺建造的“太平公主号”无动力帆船,首次往返太平洋,在回程抵达台湾的前夕,被油轮撞沉,船上11名人员全部获救。获悉该消息后,“太平公主号”建模督造者——晋江深沪金屿村老船工陈芳财接受了记者专访。
一大早惊闻沉船消息
昨天6点多,来自台湾的几个电话急匆匆找陈芳财,以前在“太平公主号”工作过的船员打电话告诉陈芳财,3点40分左右,“太平公主号”在台湾苏澳外海遭到其他船只撞击沉没。而这,离整个往返太平洋历程的终点台湾只有30海里之遥了。
据了解,“太平公主号”帆船在苏澳外海约30海里处遇难,发出求救讯号。救援人员救起11名船员,随后将他们送到台北两家医院。
陈芳财立即打开电视留意,台湾和大陆媒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帆船被9级狂风吹断的,另一种说法是帆船被油轮撞击的。上午9点多起,台湾媒体一致称是被一艘油轮撞击成两截。“台湾朋友打电话来说,确定是油轮撞击的,成了两截,而且船号都知道。”
船造好后体重瘦了31斤
陈芳财说,“太平公主号”由泉州制造,造船工匠都是泉州人,其中28个是晋江深沪的,另外2个来自惠安。
陈芳财14岁就开始学造船,参与造过大大小小的木船上百艘。他说,2005年5月,台湾省航海者刘宁生找到他,要制造一艘仿明代的古帆船,用于横渡太平洋。起初考虑到两点,600多年前的古帆船80%建造技术是未知数,另外如果造出的帆船有许多地方与历史不相符,有可能把造船历史带到一个“误区”,所以迟迟未答应。
随后,刘宁生找陈芳财60多次。2007年1月1日上午,刘宁生一行5人在陈芳财家里“耗”着。刘宁生告诉陈芳财,他们已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找了几百个造船的师傅,但没一个人知道明代古战船是怎么造的。直到晚上7点多他们还“赖”着不走。被刘宁生诚意打动的陈芳财松了口,答应研究一下古时的造船技术。
为此,陈芳财访遍30多位上年纪的造船老师傅、船员,又到处寻找有关古船建造的古籍古册研究琢磨。
“帆船造好后,我的体重从178斤瘦成147斤,整整瘦了31斤。”承载了陈芳财太多感情和心血的“太平公主号”于2007年10月下水。
造船工艺经受住考验
“船员没事不仅是幸运,还证明了这艘仿古帆船经受住考验,取得成功。”陈芳财说,几个方面反馈过来的消息说明,造船工艺技术经受住了考验。
航行数千公里,往返横渡太平洋,只差30海里到达终点台湾,这么远距离的航行途中没有事故,是在台湾海域被油轮撞击,说明在横渡整个太平洋过程中是成功的。
另外,“有两点让我觉得自豪。”陈芳财说,他观看台湾电视节目说:“(‘太平公主号’)被撞成船头、船尾两截,船头还浮在水面上,还没沉下水,船头整个情况很清楚,船甲板也没进水。早上6点多船尾大部分沉没下水,还有一点没有进水,撞船时是3点40分,2个多小时过去,船尾没有完全沉没,人还是在船尾被直升机救上来的。”这两点充分说明帆船的“水密隔仓”技术过硬,得到验证,起了作用。
陈芳财补充说,他的技术传承于泉州民间,“太平公主号”足以证明几百年前的泉州地区的造船技术就是无与伦比的,这也验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大港的身份和造船技术。
另外,船被巨大的油轮撞上,一般的木船早就被撞裂,木头都不知道散落到哪里去了。而这艘没安螺丝,按600多年前方法制造的帆船,被撞成两截,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散,说明强度够硬。
“太平公主号”之所以这么牢固,陈芳财还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在造好船后,虽然台湾方面一直催,但他还是耗着,硬是拖到帆船上的铁钉全部生锈了才放行。“刚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比较顺滑,容易***,而生锈的铁钉比较不好拔。这艘船毕竟要经受太平洋大风大浪的考验,安全是绝对重要的。”
“太平公主号”于2007年1月初在泉州市晋江深沪湾建造,同年10月在深沪湾顺利下水。在成功试航厦门、香港等地后,由知名航海家刘宁生领军的“太平公主号”,于2008年6月15日从台湾基隆碧砂海港出发,横越太平洋。经过70多天的航行,于当年10月9日顺利到达旧金山。随后,“太平公主号”沿着美国西海岸继续前行。当年11月9日,“太平公主号”返航。
“太平公主号”长15.6米、宽4.5米,总排水量35吨,船重32吨左右,载重量35吨多(实际载重量19.8吨,压舱石16吨),全由木头组成,没有螺丝钉,也没有装设辅助动力引擎。使用的是深沪民间流传已久、现已几近失传的古老造船工艺——水密隔舱造船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大早惊闻沉船消息
昨天6点多,来自台湾的几个电话急匆匆找陈芳财,以前在“太平公主号”工作过的船员打电话告诉陈芳财,3点40分左右,“太平公主号”在台湾苏澳外海遭到其他船只撞击沉没。而这,离整个往返太平洋历程的终点台湾只有30海里之遥了。
据了解,“太平公主号”帆船在苏澳外海约30海里处遇难,发出求救讯号。救援人员救起11名船员,随后将他们送到台北两家医院。
陈芳财立即打开电视留意,台湾和大陆媒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帆船被9级狂风吹断的,另一种说法是帆船被油轮撞击的。上午9点多起,台湾媒体一致称是被一艘油轮撞击成两截。“台湾朋友打电话来说,确定是油轮撞击的,成了两截,而且船号都知道。”
船造好后体重瘦了31斤
陈芳财说,“太平公主号”由泉州制造,造船工匠都是泉州人,其中28个是晋江深沪的,另外2个来自惠安。
陈芳财14岁就开始学造船,参与造过大大小小的木船上百艘。他说,2005年5月,台湾省航海者刘宁生找到他,要制造一艘仿明代的古帆船,用于横渡太平洋。起初考虑到两点,600多年前的古帆船80%建造技术是未知数,另外如果造出的帆船有许多地方与历史不相符,有可能把造船历史带到一个“误区”,所以迟迟未答应。
随后,刘宁生找陈芳财60多次。2007年1月1日上午,刘宁生一行5人在陈芳财家里“耗”着。刘宁生告诉陈芳财,他们已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找了几百个造船的师傅,但没一个人知道明代古战船是怎么造的。直到晚上7点多他们还“赖”着不走。被刘宁生诚意打动的陈芳财松了口,答应研究一下古时的造船技术。
为此,陈芳财访遍30多位上年纪的造船老师傅、船员,又到处寻找有关古船建造的古籍古册研究琢磨。
“帆船造好后,我的体重从178斤瘦成147斤,整整瘦了31斤。”承载了陈芳财太多感情和心血的“太平公主号”于2007年10月下水。
造船工艺经受住考验
“船员没事不仅是幸运,还证明了这艘仿古帆船经受住考验,取得成功。”陈芳财说,几个方面反馈过来的消息说明,造船工艺技术经受住了考验。
航行数千公里,往返横渡太平洋,只差30海里到达终点台湾,这么远距离的航行途中没有事故,是在台湾海域被油轮撞击,说明在横渡整个太平洋过程中是成功的。
另外,“有两点让我觉得自豪。”陈芳财说,他观看台湾电视节目说:“(‘太平公主号’)被撞成船头、船尾两截,船头还浮在水面上,还没沉下水,船头整个情况很清楚,船甲板也没进水。早上6点多船尾大部分沉没下水,还有一点没有进水,撞船时是3点40分,2个多小时过去,船尾没有完全沉没,人还是在船尾被直升机救上来的。”这两点充分说明帆船的“水密隔仓”技术过硬,得到验证,起了作用。
陈芳财补充说,他的技术传承于泉州民间,“太平公主号”足以证明几百年前的泉州地区的造船技术就是无与伦比的,这也验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大港的身份和造船技术。
另外,船被巨大的油轮撞上,一般的木船早就被撞裂,木头都不知道散落到哪里去了。而这艘没安螺丝,按600多年前方法制造的帆船,被撞成两截,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散,说明强度够硬。
“太平公主号”之所以这么牢固,陈芳财还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在造好船后,虽然台湾方面一直催,但他还是耗着,硬是拖到帆船上的铁钉全部生锈了才放行。“刚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比较顺滑,容易***,而生锈的铁钉比较不好拔。这艘船毕竟要经受太平洋大风大浪的考验,安全是绝对重要的。”
“太平公主号”于2007年1月初在泉州市晋江深沪湾建造,同年10月在深沪湾顺利下水。在成功试航厦门、香港等地后,由知名航海家刘宁生领军的“太平公主号”,于2008年6月15日从台湾基隆碧砂海港出发,横越太平洋。经过70多天的航行,于当年10月9日顺利到达旧金山。随后,“太平公主号”沿着美国西海岸继续前行。当年11月9日,“太平公主号”返航。
“太平公主号”长15.6米、宽4.5米,总排水量35吨,船重32吨左右,载重量35吨多(实际载重量19.8吨,压舱石16吨),全由木头组成,没有螺丝钉,也没有装设辅助动力引擎。使用的是深沪民间流传已久、现已几近失传的古老造船工艺——水密隔舱造船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