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雪龙”号舰载直升机意外坠海 4人落水1人失踪
发表于 2009-04-13 00:00
现场起飞后一分钟突然坠落
据悉,该直升机是在完成任务返航时失事坠海的。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值班人员介绍,失事直升机是“雪龙号”租用哈尔滨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的舰载直九飞机,飞机编号为“直九7109”。昨日中午11点20分,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外高桥5号沟码头附近停靠,这架舰载直升机已完成在舰上工作的任务,准备从“雪龙号”上返航回驻地,飞机在起飞1分钟后突然坠海,机上4人随机落水。据现场目击人员称,飞机当时仅飞出60余米。“直升机在坠海之后,漂了一段距离后就沉入了海底。”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介绍,该直升机在南极时主要执行的是科学考察、后援支持和野外科考任务,坠海时机上有两名飞行员,两名机械师,四人均为男性,其中机长杨华和李宝辉、唐立君已被救起,机械师杨永昌仍失踪。
据外高桥边防负责人张鑫鑫了解到,坠海舰载直升机为“雪鹰”号,坠机地点位于雪龙号右舷70米左右。
在“雪鹰”号落水后不久,落水机械师杨永昌的身份很快得到确认,据悉,他的职务是舰载机机械师,东北哈尔滨人,此次跟随“雪龙号”一起前往南极考察。而在这次考察之前,杨永昌还曾跟随去过北极。
搜救出动扫测船搜寻直升机
据海事部门介绍,在昨日中午11点20分接到报告后,外高桥海事处指挥分中心立即启动辖区应急抢险应急预案,指派“海巡21”、“海巡1003”、“海巡1058”三艘巡逻艇,打捞船“吴捞1”、“吴捞5”和清污船“沪环货117”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抢险,并通知东海救助局派2艘专业救助船和救护车赶往事故现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已派出海事执法船及东海救助局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11”、“华英388”赴现场进行救助。失事直升机的位置在上海长江口水域,位于华东路、港建路附近外高桥外六七码头外100米处。
事发当时,正靠泊在5号沟极地中心码头附近的“海巡21轮”率先采取了搜救措施。向失事江面抛投救生圈、救生衣,并向全船发出人员落水警报,安排人员负责救起落水人员后的后勤保障工作,全船集合放救生艇,所有过程在5分钟内全部完成。
11时25分,刚刚到达事故现场的海巡21轮救助艇迅速从水中救起一名落水人员,2分钟后,到达现场的海巡1058艇接下刚被参与搜救的周围船舶救起的2人,并迅速送至海巡21轮。
据悉,由于现场能见度只有100-200米,海上搜救中心已派扫测船带上声呐设备去现场扫测直升机具体位置;要求VTS加强信息广播和交通管制,在全力做好搜寻的同时,防止次生和衍生事故的发生。
救治一人出现短时昏迷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时,医院正将刚刚送入急诊部门的3名坠海者转入胸外科住院部进一步救治。据门诊接待护士透露,3人于下午1时07分被紧急送入医院,由于抢救需要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3人光着膀子在急诊抢救室做了基本处理。
在住院部的7楼胸外科的22至24病床门口,陪伴伤者的同事拒绝无关人员进入病房,记者只能在外守候。通过门口的玻璃窗,只见2张病床均拉起了淡黄色的窗帘,无法看到伤员的情况,仅能看见病房的窗台上摆放着3束鲜花。
与此同时,不断有医护人员进出病房,在对病人进行各项检查。医护人员走出病房后相互低声交流,似乎在讨论着病人的具体情况。记者获悉,住在7楼的伤者为37岁的杨华和30岁的李宝辉。另一人名叫唐立君,在9楼的ICU病房,其为头皮裂伤,需留院观察一晚,病情稳定后即可转入普通病房。
据医院介绍,坠海前直升机处于低空飞行状态,当时同机人员都系着安全带,所以3名坠海者经过救治后目前伤势平稳。“患者神智清醒,主要是肺部吸入海水,并伴有轻微脑震荡。院方已对其采取防脱水治疗和抗***,防止肺部感染,主要还是观察治疗。”医生透露道。
原因失事疑与大雾有关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这架“直9”直升机的坠落原因虽然尚不清楚,但应该不会是机械检修问题。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介绍,失事的“直九”飞机系国家海洋局向哈尔滨飞龙通用航空公司租用,双方合作已有十多年,多次在极地执行考察任务,“即使是在极地的恶劣环境下,也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据介绍,直升机发生事故时,事发水域上空浓雾弥漫,但失事原因是否与天气有关还不能确定。目前,有关部门已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吴金友告诉记者,事故不会对我国的极地科考造成任何影响。
失事飞机10年征战极地科考
2005年,记者曾随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同行的也有两架同样机型的直升机。
出征南极的“神秘”群体
这次失事的直升机机长杨华2005年也曾随队出征,是记者的队友。当年是他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
在前往南极的整个过程中,哈飞直升机组一直是个“神秘”的群体,两架直升机也是雪龙号上最宝贵的科考装备之一。直到雪龙号正式登陆南极,“直九”才真正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出现在随队记者镜头中频率最高的科考装备。
当时在科考队里,有幸乘坐直升机的除了大牌科学家就是考察队领导,但是另一个跟着“沾光”的特殊群体就是随队的6名记者。
连飞11小时救助澳飞机
2006年1月,澳大利亚南极科考队一架飞机在冰盖上迫降,由于路途遥远救援不便向我国求援。中山站随即派出两架直升机参与救援保障工作。记者也参加了这个救援小组,当时两架直九连续飞行11个小时,创下了极地科考历史上的一项纪录。这还是我国极地科考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救援行动。哈飞机组还被考察队授予“功勋机组”称号。
征战极地10年
1999年,我国首次北极考察时,船上就搭载了来自哈飞公司的直九飞机。到今年,这种机型已经为极地科考征战了整整10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雪龙号上的直升机要承担哪些工作呢?首先,直升机是众多科考工作的唯一载体。其次,直升机还是运载科考物资的“老黄牛”。记得22次科考队刚刚抵达南极时,必须尽快将中山站所需的各种物资运到考察站上,可是当时海面冰层厚度不够,承载不了雪地车的重量。于是,数十吨物资都要靠队员们肩扛手提运下船,再用直升机上运往中山站。当时机组成员连轴转工作,机长一天只能睡3、4个小时。
““去过南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
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的队员回忆杨永昌
昨日中午,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刚回到武汉不久的科考人员张胜凯。他告诉记者,不幸坠海失踪的杨永昌,是每天吃住在一起的“战友”。
昨日中午1时许,刚接受完记者采访走在返回寝室的路上,张胜凯接到上海一位科考队友的电话,“老杨他们可能出事了!”他们口中的“老杨”,是失事飞机的机械师杨永昌。
据张胜凯回忆,杨永昌大约50多岁,脾气很好;每次装卸货物时,老杨都干得很卖力。在“雪龙号”上,机师组和其他队员一起吃饭、休息,大家都亲切地叫杨永昌为“老杨”。
武汉大学去中山站进行绝对重力点测试的高级工程师赵珞成,和老杨同在“综合组”。他回忆,进行重力点测试时,重力网10个网点,有7个在海中岛屿上,全靠舰载直升机运着重力仪和GPS定位仪到处飞,老杨还帮他们搬仪器。
赵珞成和老杨住在“生活洞”的同一层,每天老杨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不执行飞行任务时,他就跑到“雪龙号”的驾驶舱,做全天候的“船员”。每次回来,都会或兴奋或沮丧地带回各种消息。“去年我去过北极,今年又来了南极,这辈子不遗憾了。”老杨常和身边的人说。
赵珞成回忆,4月10日上午,他准备从上海返汉,在船上还遇到老杨两次。老杨逢人就高兴地说:“还有两天就能回家了”。
昨日12时许,赵珞成在新闻里看到直升机失事的消息。他赶紧发短信给机上驾驶员李宝辉,可等到下午也没有回音。在晚间新闻里,他看到李宝辉躺在病床上昏迷的画面,而老杨还没有找到。
说起杨永昌,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的唐山小伙儿李方明心里的石头一直悬着,时时关注着网上关于失事飞机的最新进展。“为了让直升机装上尽可能多的物品,而且要保证飞行安全,我们经常听老杨讲课,东西怎么装是最安全,怎么装最节省空间。真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李方明说。
相关新闻
卡莫夫直升机将落户“雪龙”号
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即将配备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机——“雪鹰”,目前已经从俄罗斯购买入境,正在深圳进行试飞,不久将进行正式交接手续。
据介绍,卡莫夫直升机是俄罗斯生产的一种大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公里,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5吨重的货物,搭载16名乘客。由于卡莫夫直升机采用了双层对旋螺旋桨的设计,抗风性能较强,能抗20节风速(10米/秒)。此外,飞机上还配备了GPS、通讯、吊挂装置、救生等设备。
据悉,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乌克兰设计的时候,机库就是按照卡莫夫直升机设计的,因此,卡莫夫直升机是“雪龙”号所能搭载的最大机型之一。
我国在第24、25次南极考察中,从韩国苍云公司租用了卡莫夫(卡32)直升机和机组人员,在两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购买的这架卡莫夫“雪鹰”落户“雪龙”号以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将委托中信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托管。
链接
直九直升机
直九直升机是哈飞集团引进法国宇航公司SA365N1型直升机技术专利生产制造的10/14座快速轻型多用途双发涡轴直升机。直九直升机于2001年4月12日取得了中国民航总局的型号合格证(TC0018),批准的运行类型为仪表飞行(IFR)与目试飞行(VFR),最小机组成员1人。
直九直升机选装合作的设备后,可用于客货运输、近海支援、救护、消防、空中摄影、海上巡逻、搜索救援、护林防火、外部吊挂、公安执法、缉毒缉私等民用用途。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前苏联解体后,因为这条船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造的,没办法继续,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该船耐寒,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破冰船。“雪龙”号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7亿人民币左右。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