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第二十航次大洋科考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发表于 2009-03-17 00:00
资料图:2007年8月12日,香港市民近万人冒雨纷纷来到香港尖沙咀海运大厦底层码头,登上中国“大洋一号”船舶参观。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七日电(记者 阮煜琳)圆满完成中国第二十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于十七日凯旋青岛。这次历时最久、航程最长的大洋科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十一个海底热液区和四个热液异常区。
自去年五月二十二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三百多天,共七个航段,累计航行达四万六千多海里,创下中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的历史纪录。
国家海洋局十七日发布消息说,第二十航次大洋科考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十一个海底热液区和四个热液异常区。
本航次中国发现的海底热液区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海隆赤道附近和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这也是人类首次在这两个海域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在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海隆发现了五个新的活动的海底热液区,其中四个热液区总长达二十一千米,属于超大型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在西南印度洋超慢度扩张洋中脊共发现六个新的海底热液区,并且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个以地幔岩为基底的多金属硫化物区,科学意义重大。另外还包括约二十千米的超大范围的新型碳酸钙“白烟囱”热液区和极难被发现的非活动海底热液区。
自一九七七年人类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发现海底热液区以来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在大洋中脊仅发现了一百六十多个热液区。中国于二00七年第十九航次大洋科考在西南印度洋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海底热液区。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