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员的出路在哪里?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返回 ] [首页]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
时至今日,随着WTO 条款的逐步实施,外派海员这一原本很早就与国际海运业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就要面临新的考验。作为一名在此行业服务多年的中国海员,深切盼望政府有关部门不要错过这一难得机遇,破除保守观念,本着开拓进取的思想,大手笔的改革创新,尽快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适应国际航运业以及世界海员劳务市场的操作惯例,与它们接轨,把本应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争夺过来,这样,与国有益,同时,也能造福人民。
那么,这一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到底存在多大距离呢, 以我个人观点,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 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协调,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前,中国在海运业管理方面的对外法规,依然是外经贸部法令规定的那样,外国企业不准介入或者有局限,有条件的参与;而在劳务中介方面更是拒人于门外,取而代之是国内中介机构。这原本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无形中造成行业垄断的做法,结果怎样呢,统计数字表明,每年中国外派海员的数量夸张地讲接近三万,而这三万,真正参与到多国籍海员队伍中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绝大多数是以全套人马,低廉价位的形式来争夺部分的东南亚船东市场,而对广阔的欧美市场难以涉足。不仅数字上反映出中国海员的国际地位,而在另一方面,从国外船东对中国海员的印象以及待遇上,都表明中国海员地位是在菲律宾,印度,东欧等国之后,仅比非洲几个穷国稍强。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几个主要海员中介机构,如MASES(北京中海), INMATESECO(大连国际), COSCO(中远)都看的很明显。我想,这个局面是与中国目前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其根本原因是国家长期以来在此领域过多地管制,不予重视,不求发展造成的。返过头再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菲律宾可以说是老牌的海员输出国,至今每年的海员出口量保持在20-30万,占据世界市场绝对地位。根据接触得到的信息,他们船员出国上船较容易,只需在一些知名的国际性海员中介机构登记。而国家的职能只是表现在监督和管理上;大量的劳动力外移,不仅缓解了该国的就业压力,更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和税收,同时也富裕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名利双收的好事。再看看后起之秀的东欧国家,如波兰,他们的海员无论从寻找船东,还是办***,都比我们容易和快捷得多。从船东的角度看,谁能提供素质好的船员,谁的效率高,反应快,就用谁的船员。所以说,政策上的相对滞后和一些法规反映出的自我保护,自我封闭意识,使中国失去了很多与海运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交往的机会,可以说,在这些地区的海员劳务市场,中国海员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在我看来,中国一天不改善在此领域的对外政策,不引进竞争机制,不打破行业垄断,不形成人才流动。就一天都难进入东南亚的主流市场和欧美的广阔市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如果将来想把自己的海员推向国际市场,相关的国际组织诸如ITF(国际运输联盟) 或SIU(国际海员工会)等早晚是要打交道的,一些相关的在劳工待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公约和规范注定要遵守的。因为你不接触它,不融入其中,不按章办事,就会被人排除在外,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国际地位。
第二,就是目前国内的中介机构急需整顿,因为太不规范,并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暗箱操作以及由此带来的腐败。一旦将来外资中介加入,我相信他们会变得处境艰难。就管理方式和服务意识而言,目前国内的中介机构与国外有着本质的区别。同国内几家大的中介都打过交道的我深有感触,原本船员是第一生产力,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也可以说是中介机构眼中的“摇钱树”,然而,实际上,多数中介没有摆正这一关系,而是以“主人”的姿态自居,在管理上想怎样办就怎样办,丝毫不考虑合不合法以及广大海员的感情;在服务上更是与国际惯例相差甚远,举例讲,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见到过哪家中介机构向船员出示它与国外船东签署的船员雇佣合同以及相关的船员福利条款,更不知我们的真正“价格”,换句通俗话讲,他们把我们“卖”了多少钱,我们还不知道呢。这与国际上正规中介公司明码实价的做法实在不相称。这种暗中操作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海员利益。目前国内大多数海员中介通行的做法是,一方面收取船东支付的船员管理费,另一方面,则私下与派出船员签合同,只将原合同50% - 70%的工资额支付给船员,这种做法与国际通行的船东给多少,船员就拿多少的原则又是相差甚远,其危害明显地表现在,船员意见大,却又无处投诉,在船工作消极,想方设法寻找财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违法犯罪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船东不满意,一旦营运出了问题,给船东造成损失,他们就会考虑选择别国价高的船员取而代之;另外,普遍存在的外派海员签署虚假工资单,蒙蔽国际检查以及近年来海外投诉的增多给国家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和不必要的国际麻烦。再者,由于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没有监督机制,船员不得不为上船请客送礼,行贿官员;中介机构人员也堂而皇之地利用权利敲诈勒索船员。久而久之,造成了国外船东眼里的中国海员素质差,不踏实工作,不求上进的印象。
第三,外派海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接触过菲律宾以及东欧的海员,我感到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英语沟通能力和船舶安全应变能力。我感到这也中国海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较其他国家的海员,这是我们的“先天不足”,虽然中国的院校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上领先于他们,但在行业英语或日常英语的实际应用上仍然与现实脱节,船员的安全防范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够。二是,敬业精神与服从意识较差。以前我们很少与外界打交道,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太强,但现在不同,我们要挣人家的钱,就要服从他们的规矩,听从人家的管理,这就是“国际惯例”。而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这是国际海员最基本的素质。三是,学会与多国籍船员共处,增强适应能力。在真正的外派船上,搞好与外籍领导,外籍同事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彼此竞争,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保持一种融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处和睦,才会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这么多棘手的困难,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所付出的努力可能不是短时期就能见效的,但是,我们确实没有更好的路可走。既然我们能够申奥成功,顺利入世,就足以证明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面对目前和将来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出现的有利于我们的机遇,我们不可再彷徨,只有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一方面改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提高海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海员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海员
本贴由chinaseaman于2003年9月19日12:20:16在乐趣园〖seaman〗发表.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返回 ] [首页]
本贴内容为原创作品,版权为作者和版主共同所有,内容观点不代表乐趣园立场。
--------------------------------------------------------------------------------
时至今日,随着WTO 条款的逐步实施,外派海员这一原本很早就与国际海运业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就要面临新的考验。作为一名在此行业服务多年的中国海员,深切盼望政府有关部门不要错过这一难得机遇,破除保守观念,本着开拓进取的思想,大手笔的改革创新,尽快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适应国际航运业以及世界海员劳务市场的操作惯例,与它们接轨,把本应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争夺过来,这样,与国有益,同时,也能造福人民。
那么,这一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到底存在多大距离呢, 以我个人观点,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 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协调,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前,中国在海运业管理方面的对外法规,依然是外经贸部法令规定的那样,外国企业不准介入或者有局限,有条件的参与;而在劳务中介方面更是拒人于门外,取而代之是国内中介机构。这原本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无形中造成行业垄断的做法,结果怎样呢,统计数字表明,每年中国外派海员的数量夸张地讲接近三万,而这三万,真正参与到多国籍海员队伍中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绝大多数是以全套人马,低廉价位的形式来争夺部分的东南亚船东市场,而对广阔的欧美市场难以涉足。不仅数字上反映出中国海员的国际地位,而在另一方面,从国外船东对中国海员的印象以及待遇上,都表明中国海员地位是在菲律宾,印度,东欧等国之后,仅比非洲几个穷国稍强。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几个主要海员中介机构,如MASES(北京中海), INMATESECO(大连国际), COSCO(中远)都看的很明显。我想,这个局面是与中国目前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其根本原因是国家长期以来在此领域过多地管制,不予重视,不求发展造成的。返过头再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菲律宾可以说是老牌的海员输出国,至今每年的海员出口量保持在20-30万,占据世界市场绝对地位。根据接触得到的信息,他们船员出国上船较容易,只需在一些知名的国际性海员中介机构登记。而国家的职能只是表现在监督和管理上;大量的劳动力外移,不仅缓解了该国的就业压力,更增加了国家外汇储备和税收,同时也富裕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名利双收的好事。再看看后起之秀的东欧国家,如波兰,他们的海员无论从寻找船东,还是办***,都比我们容易和快捷得多。从船东的角度看,谁能提供素质好的船员,谁的效率高,反应快,就用谁的船员。所以说,政策上的相对滞后和一些法规反映出的自我保护,自我封闭意识,使中国失去了很多与海运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交往的机会,可以说,在这些地区的海员劳务市场,中国海员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在我看来,中国一天不改善在此领域的对外政策,不引进竞争机制,不打破行业垄断,不形成人才流动。就一天都难进入东南亚的主流市场和欧美的广阔市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如果将来想把自己的海员推向国际市场,相关的国际组织诸如ITF(国际运输联盟) 或SIU(国际海员工会)等早晚是要打交道的,一些相关的在劳工待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公约和规范注定要遵守的。因为你不接触它,不融入其中,不按章办事,就会被人排除在外,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国际地位。
第二,就是目前国内的中介机构急需整顿,因为太不规范,并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暗箱操作以及由此带来的腐败。一旦将来外资中介加入,我相信他们会变得处境艰难。就管理方式和服务意识而言,目前国内的中介机构与国外有着本质的区别。同国内几家大的中介都打过交道的我深有感触,原本船员是第一生产力,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也可以说是中介机构眼中的“摇钱树”,然而,实际上,多数中介没有摆正这一关系,而是以“主人”的姿态自居,在管理上想怎样办就怎样办,丝毫不考虑合不合法以及广大海员的感情;在服务上更是与国际惯例相差甚远,举例讲,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见到过哪家中介机构向船员出示它与国外船东签署的船员雇佣合同以及相关的船员福利条款,更不知我们的真正“价格”,换句通俗话讲,他们把我们“卖”了多少钱,我们还不知道呢。这与国际上正规中介公司明码实价的做法实在不相称。这种暗中操作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海员利益。目前国内大多数海员中介通行的做法是,一方面收取船东支付的船员管理费,另一方面,则私下与派出船员签合同,只将原合同50% - 70%的工资额支付给船员,这种做法与国际通行的船东给多少,船员就拿多少的原则又是相差甚远,其危害明显地表现在,船员意见大,却又无处投诉,在船工作消极,想方设法寻找财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违法犯罪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船东不满意,一旦营运出了问题,给船东造成损失,他们就会考虑选择别国价高的船员取而代之;另外,普遍存在的外派海员签署虚假工资单,蒙蔽国际检查以及近年来海外投诉的增多给国家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和不必要的国际麻烦。再者,由于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没有监督机制,船员不得不为上船请客送礼,行贿官员;中介机构人员也堂而皇之地利用权利敲诈勒索船员。久而久之,造成了国外船东眼里的中国海员素质差,不踏实工作,不求上进的印象。
第三,外派海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接触过菲律宾以及东欧的海员,我感到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英语沟通能力和船舶安全应变能力。我感到这也中国海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较其他国家的海员,这是我们的“先天不足”,虽然中国的院校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上领先于他们,但在行业英语或日常英语的实际应用上仍然与现实脱节,船员的安全防范和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够。二是,敬业精神与服从意识较差。以前我们很少与外界打交道,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太强,但现在不同,我们要挣人家的钱,就要服从他们的规矩,听从人家的管理,这就是“国际惯例”。而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这是国际海员最基本的素质。三是,学会与多国籍船员共处,增强适应能力。在真正的外派船上,搞好与外籍领导,外籍同事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彼此竞争,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保持一种融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处和睦,才会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这么多棘手的困难,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所付出的努力可能不是短时期就能见效的,但是,我们确实没有更好的路可走。既然我们能够申奥成功,顺利入世,就足以证明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面对目前和将来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出现的有利于我们的机遇,我们不可再彷徨,只有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一方面改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提高海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海员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海员
本贴由chinaseaman于2003年9月19日12:20:16在乐趣园〖seaman〗发表.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