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权奚慧 海事服务网CNSS
7月10日,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作组副组长许民强在2019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上做了题为《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演讲。他认为推进海运强国建设,不仅需要规模庞大的船队,更需要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海运强国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2018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视频连线洋山港并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9年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码头考察时再次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推进海运强国建设,不仅需要规模庞大的船队,更需要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做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海运强国的重要基本支撑。
一、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五个阶段
纵观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统包统分”制度包括预分配、计划指导下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偿接受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三项基本内容。这是我国当时从国情出发,在航海类专业人才短缺的前提下采取的计划分配体制。
21983年至1997年,实行预分配就业制度
交通部于1983年下发了《交通部海运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班学生实行预分配试行办法》,规定海运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根据交通部批准的分配方案,提前半年实行预分配;学生毕业后再按正式计划派遣到预分配单位。1989年6月起,对于航海类专业非船员标准毕业生,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分配办法。
1997年,交通部发出《关于做好1998年部属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决定自1998年起逐步实行在预分配计划指导下的“交通系统内自主择业”的办法。
2002年7月,交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交通部人事劳动司不再组织制订和下达毕业生预分配计划,改为指导院校制订毕业生预就业方案。同年10月,交通运输部在宁夏银川召开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成立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成为协调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律性工作组织。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海事局、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为协作组指导单位。经过十七年建设发展,协作组由成立之初46家单位,现已发展到139家单位,其中航海院校43家,航运企业96家,几乎囊括了国内最主要的航运企事业单位和航海院校,成为国内规模和影响力、凝聚力最大的就业行业协作体之一。
2008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取消了招聘单位缴纳培养费制度。自2009年起,基于航运业发展和航海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航海类专业实行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下“双向选择”制度。
二、当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 根据协作组编写《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航海类专业人才需求保持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一)整体情况
毕业生数逐年减少
近年来,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专科生2017届较2013届下降了31.3%;
图1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人数
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倍左右,保持一定的就业潜力。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求人倍率2017届较2013届增长了0.88;全国专科生求人倍率增长了0.84。
图2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求人倍率
三、进一步加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基于当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式与问题,重点从政府、行业、院校等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一)整体情况1毕业生数逐年减少
2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3就业率稳中有升
协作组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教育引导、沟通协调、信息服务、合理配置”等五大功能,搭建校企供需平台,保障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调查显示,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保持95%以上;专科生由于选择上船工作较多,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基本保持97%左右。
图3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4上船比例逐年下降
近年来,航海类毕业生择业意向趋于多元化,直接从事海上运输的毕业生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就业招聘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上船比例2017届较2013届下降近25%;专科生上船比例下降趋势相对平缓。
01
是建立海员市场供求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船员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协作组完善《就业信息报告》制度;开展“船员供给侧”研究,促进供需平衡。
是建立健全海员权益保障机制。
根据海员职业特点,设计出适合海员实际的个人所得税费用和附加费用扣除标准。加大对航运企业、中介机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侵害海员合法权益行为。依据办学历史、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指标,对国内航海院校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动航海类人才公费培养。
是提高海员社会地位。
广泛宣传海员职业在我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增加社会大众对海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加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开展航海文化、海员文化等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海员发展良好环境。
是规范海员薪酬调整。
根据陆地工作薪酬变化情况,合理优化、提高海员薪酬待遇,使其收入与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相匹配,增强海员工作薪酬“优越感”。
是重视海员职业发展。
充分考虑和预测不同职务级别的高级海员的需求,帮助海员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着力加强海员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归属感”。
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牢固树立以海员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保障海员在船服务期间良好工作条件;为休假海员提供众多人性化服务;逐步形成尊重海员、关心海员、爱护海员的行业企业文化,增强海员“幸福感”。
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完善航海教育知识体系。鼓励和支持航运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航海院校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是加大实践教学监控力度。
建立实验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不同的实验实践课程进行分类评价。加强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制定指导方案,编制实习大纲,明确评价标准。
是提升航海人才职业素养。
推动降低海员健康检查中的视力要求,提升航海类专业生源质量。将专业思想有机融入思想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管理、支撑保障等航海人才培养各环节,坚定学生投身航运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3
就业率稳中有升
图4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比例
(二)问题原因
参照发达国家船员发展经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比例随之降低,船员在船服务期限相应缩短。
1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船员社会地位大幅下降。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海员社会地位较低,认可度不高。航海文化、海员文化未能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对海员职业重要性和社会贡献度缺乏认知;尊重海员、致敬海员、关爱海员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二是船员福利待遇优惠力度不够。船员职业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我国船员大国地位不相符,与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海员个人所得税未有明显优惠政策。
一是船员职业优势明显降低。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陆地工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船岸工资收入差距逐年缩小,航运企事业单位陆上工作工资与海上工作工资由90年代(5~10):1降为现在的(1~3):1,初级职务的工资水平甚至出现“水陆倒挂”现象。
二是船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国内尚未建立海员分类选拔和培训机构分级管理机制,高水平海员队伍无法有效体现竞争优势,低端供给充斥劳务市场,毕业生获得上船任职机会难度加大,船上职务晋升普遍过缓。
是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同频。
部分航海院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专业”的苗头,现有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实际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同频共振。
是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根据招聘企业反馈,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较弱。
是行业现状与学生期望不一致。
船员已经逐渐沦为边缘化的职业,95后学生择业重点关注薪酬、工作强度、职业归属感,航运市场现状距离毕业生期望值仍存在较大差距。
发表于:2019-07-16 10:10
一、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五个阶段
纵观我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建国初期至1982年,实行“统包统分”制度“统包统分”制度包括预分配、计划指导下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偿接受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三项基本内容。这是我国当时从国情出发,在航海类专业人才短缺的前提下采取的计划分配体制。
21983年至1997年,实行预分配就业制度
交通部于1983年下发了《交通部海运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班学生实行预分配试行办法》,规定海运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根据交通部批准的分配方案,提前半年实行预分配;学生毕业后再按正式计划派遣到预分配单位。1989年6月起,对于航海类专业非船员标准毕业生,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分配办法。
31998年至2002年,实行“交通系统内自主择业”制度1997年,交通部发出《关于做好1998年部属院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决定自1998年起逐步实行在预分配计划指导下的“交通系统内自主择业”的办法。
4 2003-2008年,实行预就业方案指导下的“双向选择”制度2002年7月,交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交通部人事劳动司不再组织制订和下达毕业生预分配计划,改为指导院校制订毕业生预就业方案。同年10月,交通运输部在宁夏银川召开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成立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成为协调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律性工作组织。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海事局、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为协作组指导单位。经过十七年建设发展,协作组由成立之初46家单位,现已发展到139家单位,其中航海院校43家,航运企业96家,几乎囊括了国内最主要的航运企事业单位和航海院校,成为国内规模和影响力、凝聚力最大的就业行业协作体之一。
52009年至今,实行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下双向选择制度2008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取消了招聘单位缴纳培养费制度。自2009年起,基于航运业发展和航海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航海类专业实行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下“双向选择”制度。
二、当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
根据协作组编写《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报告》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航海类专业人才需求保持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一)整体情况
1
毕业生数逐年减少
近年来,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专科生2017届较2013届下降了31.3%;
图1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人数
2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倍左右,保持一定的就业潜力。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求人倍率2017届较2013届增长了0.88;全国专科生求人倍率增长了0.84。
图2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求人倍率
发表于:2019-07-16 10:15
三、进一步加强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建议基于当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式与问题,重点从政府、行业、院校等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一)整体情况1毕业生数逐年减少
近年来,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专科生2017届较2013届下降了31.3%;
图1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人数
2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倍左右,保持一定的就业潜力。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求人倍率2017届较2013届增长了0.88;全国专科生求人倍率增长了0.84。
图2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求人倍率
3就业率稳中有升
协作组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教育引导、沟通协调、信息服务、合理配置”等五大功能,搭建校企供需平台,保障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调查显示,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保持95%以上;专科生由于选择上船工作较多,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基本保持97%左右。
图3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4上船比例逐年下降
近年来,航海类毕业生择业意向趋于多元化,直接从事海上运输的毕业生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就业招聘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上船比例2017届较2013届下降近25%;专科生上船比例下降趋势相对平缓。
(一)政府层面01
是建立海员市场供求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船员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协作组完善《就业信息报告》制度;开展“船员供给侧”研究,促进供需平衡。
02是建立健全海员权益保障机制。
根据海员职业特点,设计出适合海员实际的个人所得税费用和附加费用扣除标准。加大对航运企业、中介机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侵害海员合法权益行为。依据办学历史、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指标,对国内航海院校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动航海类人才公费培养。
03是提高海员社会地位。
广泛宣传海员职业在我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增加社会大众对海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加强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开展航海文化、海员文化等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海员发展良好环境。
(二)企业层面01是规范海员薪酬调整。
根据陆地工作薪酬变化情况,合理优化、提高海员薪酬待遇,使其收入与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相匹配,增强海员工作薪酬“优越感”。
02是重视海员职业发展。
充分考虑和预测不同职务级别的高级海员的需求,帮助海员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着力加强海员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归属感”。
03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牢固树立以海员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保障海员在船服务期间良好工作条件;为休假海员提供众多人性化服务;逐步形成尊重海员、关心海员、爱护海员的行业企业文化,增强海员“幸福感”。
(三)院校层面01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完善航海教育知识体系。鼓励和支持航运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航海院校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02是加大实践教学监控力度。
建立实验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不同的实验实践课程进行分类评价。加强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制定指导方案,编制实习大纲,明确评价标准。
03是提升航海人才职业素养。
推动降低海员健康检查中的视力要求,提升航海类专业生源质量。将专业思想有机融入思想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管理、支撑保障等航海人才培养各环节,坚定学生投身航运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发表于:2019-07-16 10:11
3
就业率稳中有升
协作组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教育引导、沟通协调、信息服务、合理配置”等五大功能,搭建校企供需平台,保障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调查显示,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保持95%以上;专科生由于选择上船工作较多,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基本保持97%左右。
图3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4上船比例逐年下降
近年来,航海类毕业生择业意向趋于多元化,直接从事海上运输的毕业生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就业招聘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查显示,全国本科生上船比例2017届较2013届下降近25%;专科生上船比例下降趋势相对平缓。
图4 2013届-2017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比例
(二)问题原因
参照发达国家船员发展经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比例随之降低,船员在船服务期限相应缩短。
1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船员社会地位大幅下降。海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海员社会地位较低,认可度不高。航海文化、海员文化未能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对海员职业重要性和社会贡献度缺乏认知;尊重海员、致敬海员、关爱海员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二是船员福利待遇优惠力度不够。船员职业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我国船员大国地位不相符,与世界航运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海员个人所得税未有明显优惠政策。
2行业发展处于持续低迷一是船员职业优势明显降低。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陆地工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船岸工资收入差距逐年缩小,航运企事业单位陆上工作工资与海上工作工资由90年代(5~10):1降为现在的(1~3):1,初级职务的工资水平甚至出现“水陆倒挂”现象。
二是船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国内尚未建立海员分类选拔和培训机构分级管理机制,高水平海员队伍无法有效体现竞争优势,低端供给充斥劳务市场,毕业生获得上船任职机会难度加大,船上职务晋升普遍过缓。
(三)院校人才培养亟待加强01
是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同频。
部分航海院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专业”的苗头,现有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实际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同频共振。
02是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根据招聘企业反馈,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较弱。
03是行业现状与学生期望不一致。
船员已经逐渐沦为边缘化的职业,95后学生择业重点关注薪酬、工作强度、职业归属感,航运市场现状距离毕业生期望值仍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