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

航运媒体
群组类型:公共群组
分类:行业媒体
帖子:3 成员:10
楼主

       认真说来,明朝的建国方略中,闭关锁国政策是被断续执行。元末明初,中国沿海地区倭患不断,大批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刚刚建立的明王朝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继续实施自元朝就开始的海禁政策 。

u=2143788792,2982646396&fm=173&s=56101EC41E61FB455E17812703001008&w=640&h=340&img.JPEG

倭寇扰明

       只是,到了朱棣时代,永乐帝认识到一味锁国自娱太小家子气,所以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惊世之举。有人说朱棣之所以要派出如此庞大的船队屡下西洋,是有着巨大私心的,那就是找寻下落不明的朱允炆。不管永乐帝的初衷是什么,郑和的西洋行,确实将我国的航海业推上了前所末有的高峰。

u=156832656,154079443&fm=173&s=EE41EE160D03464506523F6C0300B079&w=529&h=800&img.JPEG

                                               永乐帝朱棣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代表着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最高峰。

u=3286217764,430300525&fm=173&s=01105F93E879528C32C81D650300C070&w=640&h=419&img.JPEG

郑和雕像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u=1084882361,1654516639&fm=173&s=7009BC555ACB1B455823913703008069&w=500&h=284&img.JPEG

郑和下西洋

        可是,随着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航海造船技术随之衰落,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档案等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荡然无存。因为资料、技术等等的史无可考,由此,对于中国当时的造船术与航海成就,许多海外专家们是持怀疑态度的。

u=4016592944,3881702187&fm=173&s=BD44CB105760790D43745DD2030040B0&w=640&h=366&img.JPEG

郑和下西洋

        那么,那些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宝贵历史资料为何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有专家分析认为,大致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资料档案本身所存不多。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成员包括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右少监洪保等领导层,以及所辖官校、旗军、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名。下西洋的领导层以宦官为主,他们虽擅长航海,知晓兵事,但大多是自小入宫,粗通文墨,甚至目不识丁,他们不可能留下太多的资料。

u=969650860,773048951&fm=173&s=8F72C716198ACC470AD0345A0300B0F3&w=640&h=346&img.JPEG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其次是明朝中后期又多次采取了禁海政策。明成祖去世,仁宗即位,应前户部尚书夏原吉的请求,下诏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明宣宗宣德中复开,到明英宗正统初再次禁海。明宪宗成化年间,曾一度考虑恢复出海,但因为大臣的激烈反对而不了了之。

u=2664794542,3976915481&fm=173&s=60F07AD9565171CC4529537203005074&w=640&h=352&img.JPEG

郑和下西洋

       第三个原因,是相关资料遭到隐匿、毁坏。郑和下西洋兴师动众,对国家消耗极大,当时就遭到很多官员的反对和抵制。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刊刘大夏焚毁了航海图(也有人认为是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故意毁掉的)。现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就明确写道:“郑和之后再未有派遣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

u=3466224453,1508737970&fm=173&s=CA9636C51C414A531EA1F5230300F042&w=550&h=246&img.JPEG

郑和下西洋

        逐渐的,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最终为后人所知,并广为流传的只有一本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正是因为这些靠传说来诠释的历史,才让一些西方学者对明朝在航海史上创造的辉煌产生怀疑。很多外国学者就质疑说,明朝以木质结构造船,绝对不可能造出这种长度,而且人力也不可能操纵这么大的船舶,更不可能长期在海上航行,所以1416年英国建造的1400多吨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

u=1269771808,3106923869&fm=173&s=8524D413466352AE4C8789F40300502B&w=400&h=321&img.JPEG

郑和宝船(模型)

       因为造船的资料已经失传了,在讲究孤证不立的情况下,史书中对宝船长宽的描述显然没有说服力。不过问题随着专家在明朝一位太监墓中的意外发现迎刃而解。

       2010年,南京江宁区福利院要扩建。当施工人员在扩建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专家,通过对这个墓的墓志铭,还有年代、紫檀馆的质地研究发现。这个墓地的主人是明代著名的太监——洪宝。

u=2639694958,1905538766&fm=173&s=71899B570A1047C2423931700300C030&w=640&h=320&img.JPEG

洪宝墓

       这位太监名叫洪保可是史有名的人物,郑和下西洋时,他一直以副使右少监的身份参与了所有的下西洋活动。虽然因为年代太久,又被多次盗挖,墓中的尸骨早就不复存在,但可喜的是专家在一块碑文上发现了一行记载墓主人生平的文字,上面写着:“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u=4222106558,1763662121&fm=173&s=CF2028C446A6A0EE04A849980300509A&w=640&h=424&img.JPEG

郑和下西洋启锚地

       “五千料巨舶”是什么规格的巨船呢?料,是古代的船舶计量单位,一石粮食或者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5000料,至少是2500吨。要知道100多年以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的船排水量也不过1000吨。

        这下,那些曾经质疑过郑和宝船的外国专家可以闭嘴了。

u=2638309705,1601143655&fm=173&s=C0721FD0C66566AEECA67C610300E060&w=640&h=474&img.JPEG

我欲破浪扬帆

       郑和下西洋造船和航海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在近代被海洋文明所抛弃,几百年后,天朝上国被来自大洋之外的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击败,华夏文明几近灭绝,这也是明朝那些信奉儒家文化,只顾当下,坚决反对下西洋的大臣们所始料不及的!


打开App,看更多相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