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有所耳闻。郑和幼年参加明军,受到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年(1404年)赐姓郑,从此名郑和。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派遗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郑和率领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27800多人,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
郑和历经艰险,在28年(1450-1433)年航海生涯中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在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当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派遗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序幕。郑和率领水手、官兵、采办、工匠、医生、翻译等27800多人,宝船六十二艘,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主要为今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
郑和历经艰险,在28年(1450-1433)年航海生涯中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在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当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峰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