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船只来得快!”
昨日上午,记者在山东省蓬莱人民医院一楼的ICU重病房见到了“辽旅渡7号”船船长张永山,他的左手缠着纱布,躺在床上,打着吊针,面对着从家乡赶来的记者,张永山有些激动,仿佛是久违了的朋友。憔悴的面容,眼里含着泪花,低声地向记者讲述着生死一瞬……
张永山船长回忆说,事发是在22日下午2时半左右,船正在行驶途中,天气突变,风高浪急,船体突然发生倾斜,按照自救方法,组织人员立即展开自救。当时船上有400多件救生衣,全部都拿了出来,发给了大家。“那个时候,我的心里默默地为“辽旅渡7号”船祈祷,希望船慢慢地沉,救援船只快点到。
船长张永山说:“当时海上的风太大,大浪一个接着一个,当天的天气预报说海面风力只有6至7级,因此我们才启航的。”
面对着最先赶到遇难地点的“鲁长渔3045”,张永山感慨颇深,“当时,看到这艘船来,我们又燃起对生的希望,事后我们才知道是长岛县砣矶镇党委书记王成强率领渔民,驾着‘鲁长渔3045’号船赶过来救援的,当时200多名抢险人员腰系绳索,冒着随时可能被巨浪卷入海中的危险,趴在船舷上,奋力拉起海中的遇险人员。这种精神,令船上的每个人都非常感动。”
王成强书记告诉记者,“辽旅渡7号”船遇险的消息之后,当即与岛上的风位经验丰富的渔民进行了沟通,随后,我带着岛上的10多条大马力的渔船,向遇险海域驶去,船在波峰浪谷里,逆风而行,当时风特别的大,大约在8级左右,救人过程中,我们的渔民也是冒死抢救的。不久,长岛县又派出“海马号”快船出海救援,由于风高浪急,船刚出港不远,一个大浪袭来,击碎了船玻璃,因此,“海马号”被迫返行。
“事发当日17时22分,渔船“3025”号、“艾丁湖”轮、两艘军队舰艇也及时赶到了遇险海域。这些船在救援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张永山船长眼里的泪花翻滚出了眼角。这位44岁的汉子,抽噎了……
“乘客听指挥自救得当!”
32岁的山东省青州市的杨允强告诉记者,他并不是第一次乘船,由于生意上的往来,经常坐船,但是经历海难是头一次,当时,自己有点害怕,后来见到救援船只以后,非常高兴,觉得生存还是大有希望的,我相信自己不能死,一定要活着。
他还说,当时船上的乘客心也特别齐,除几个妇女和儿童有些慌张之外,其余的人们只是时刻注意着船外的动向,大家并未惊慌而走来走去的。
乘客跟着船员走出船舱,每人都领到了一件救生衣,过了一会儿,船员开始往下放救生筏。
“船要沉了!”人群中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有人焦急地给亲人拨***机,有人惊慌地互相搂抱在一起,但过了一会儿,大家渐渐平静下来,各自尽可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5只橘红色的救生筏放到了船下,可是巨浪却将一只打坏,一只冲走!在明知不能载下所有的乘客的情况时,船上的男性都主动地将第一只救生筏让给了女人和孩子,并帮助他们安全地乘上了筏子,在这只救生筏中,除了掌握航行的船员,只有3人为男性。
最揪心的时候,是乘客在往救援船只上爬的时候。当第一个救生筏打开,大家手拉手,一个一个往救生筏上下。就这样,第一个救生筏上,登上了25人。
张永山船长说:“我和几名船员最后跳下船,在冰冷的海水中,我们浮出海面后,游到一起,相互拥抱在一起,一同奋力地向救援船只游去。当时,我鼓励他们说,咱们一定要活着回去,要沉着,不要着急,其实我这也是给自己鼓励!”
在海水中生死挣扎,张永山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他说,当时的场面与“泰坦尼克”号一样,不一样的是前来救援的船只与我们相隔较近,因此,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得救!
“后方救援工作太及时了!”
海难发生后,砣矶岛的全岛人员都忙活起来了,岛上的男子大部分跟着党委书记王成强赶赴遇险海域。岛上的妇女,在家里准备好了为遇险者更换的衣服,烧沸了水,熬好了姜汤,烧热了火炕,就连被褥都已放好,就等着遇险者的归来。
当第一艘救援船只归来的时候,大家伙“争抢”着遇险人员,要求到自己家中去。一切安排好后,村民们又端上来了热乎乎的面条、饺子,让遇险人员吃,感动得乘客热泪盈眶。随后,镇上医院更及时地为大家送来了医药,对伤者进行抢救。
旅顺铁口镇57岁的乘客周高贤告诉记者,他落水后,被救时已经冻僵了,当被救上船后,8002艇的战士轮番为他搓身,当船靠近岸边时,他看到了在那里抱着棉被的群众,刚一上岸,就被几户人家争着往家里抢,最后东山北村的赵吉平开着车将他接进家中,躺在热乎乎的炕头,喝着熬得黏糊糊的小米粥,老人禁不住热泪纵横。
采访中,被救的遇险人员都称砣矶岛为“生命之岛”。据了解,在历次的海难中,砣矶岛都发挥了重要的救援作用。
张永山船长认为,以上三点原因,是这次海难救援较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完)
http://news.nen.com.cn/72340168526266368/20030225/1086542.shtml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