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情人节在初春,中国的情人节在初秋。春香熏梦;秋水伊人。春天和秋天,最是相思的季节。
初春的相思是灿烂而浪漫的,象绽开的玫瑰,象少女的红唇,热烈、纯洁、娇艳。秋天的思念是深沉而含蓄的,如熟透的果实,如少妇的眼睛,娴静、丰腴、甜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春思和秋思,春情与秋情,都是很美的。
春天的相思是烈酒,劲道猛烈狂放而刺激,却难得持久。一如春花,一夜风雨,便憔悴凋零,落红成阵。秋天的思念是陈酿,醇厚甘美而回味绵长。宛若秋菊,霜袭香更浓,雨打瓣尤芳。因此,我更喜欢秋天的情人节,我更渴望秋天的思念。
春天的相思太现代,一束玫瑰,几条短信,数次热吻而已。哪里及得上秋思那份沉甸甸的古典牵挂酝酿出的揪心断肠的意境。
“欲寄征衣君不还,不寄征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首《凭栏人-寄征衣》,我不知读过多少遍。少妇的千般情万般爱凝结在征衣上,寄吧,怕他有衣保暖久不回来,不寄吧,恐他无衣御寒冻着身体,一腔柔情尽化做欲罢不能的相思,真真是千难万难呀!这份刻骨铭心的牵挂,岂是一束玫瑰可以比拟?!
另一首古老的情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同样没有一个思念的字眼,却如同一幅跃然而出的春闺相思图:思念一夜的女子刚在美梦中与远征的情人相会,却被清晨啼鸣的黄莺惊醒,气得她跳出门拣起石子就朝黄莺打去。生动传神,让人莞尔过后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那份***悱恻的相思,又岂是几条短信可代替万一?
尤其当我们读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里人”时,那份思念的悲壮结局直让人肝肠寸断,痛彻心脾!
但思念的本身依然是甜美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人生中许多美好的关于情爱的愿望是否都只能在思念中架构并在思念中完成。当一种相思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往往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惶恐。而相思一但变成现实,留下的或许是错、错、错,莫、莫、莫的感慨。
思念最终转化成一种渴望,这种渴望最终要演变成现实,而现实的最终结局往往不是人们所期盼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多的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思念的结局往往是悲剧。也许,情爱本身就是一场悲剧,相思是悲剧的情节,情人是这场悲剧的主人公。
如果永远的情是一种相思,那么永远的情人只能是拿来思念的!
此说来,相思何尚不是一场忧愁!真真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主李煜也只在***后才有了那真真切切的思念,是故国?还是故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愁便愁罢,又有何惧?在端午节,我依然要顽固不化的多那几许思念……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