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名叫“海上天堂”的网站进行一次测试:海上哪些事件最能引起你的兴趣“幽灵岛”、“海底人”、“神秘的魔鬼大三角”、忽隐忽现的“鬼船”、神出鬼没的“海盗”……
没有想到排在首席却是“鲨鱼”。
这源于一本“鲨口余生”的书,作者是位名叫史迪威的远洋船长。
一次海难中,死里逃生的史迪威游到一个鲨鱼密布的荒岛边。
望着四周张着血口露出利齿的鲨鱼,史迪威认为必死无疑。
谁知,鲨鱼不但没有伤害他,还簇拥着把他“护送”上岸,直到史迪威安全爬上岛边的礁石,鲨鱼才摇头摆尾恋恋不舍地离开……。
史迪威获救后,开始搜集鲨鱼救人的资料。
研究资料证明,近几年千余起鲨鱼袭人事件,绝大多数安然无恙,与世间传说的“大部分致命”大相径庭。
这个结论,顿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史迪威进退两难,就在这时,一份杂志登载了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女大学生被鲨鱼救助的消息,坚定了戴维斯继续探索的决心。
史迪威辞去船长职务,专心研究:鲨鱼袭击人的真相。
经过多年潜心鑚研和调查,史迪威船长澄清了许多鲨鱼袭击人的真相和误传的谬论。
“鲨口余生”瞬时畅销全球。
这天,随船实习的航海学校学生姚航来到美国西海岸西雅图,立刻买了这本向往已久的书。兴奋之余,把这一消息发短信给远在航海学校的老师。
老师希望姚航回国后,能把书带到学校,让校友们一睹为快。
谁料,未等姚航踏进国门,史迪威船长应邀前往中国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专题研讨会。
会后,史迪威参加了一个记者座谈会。
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史迪威坦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每年全球有百余起鲨鱼袭人事件,其中大部分是致命的,这是真的吗?”
“错了。根据调查统计证明;全球‘鲨鱼袭人’事件,每年不足30起,死亡率只有10-15%。”
“大部分袭人事件发生在水深不超过5英尺的浅水区。”
史迪威停顿了一下:“这个数字只对海滩边游泳的人而言。根据《鲨鱼袭击记录》,离岸越远,越容易遭到鲨鱼的袭击。”
“鲨鱼只会在狂怒的情况下才攻击人。”
“只有4%的情况是这样。”史迪威肯定的说:“80%的情况下,鲨鱼离开时只袭击个别人。”
“鲨鱼袭击个别人的同时,也会袭击周围的人吗?”
史迪威笑了笑说:“一般不会,鲨鱼习惯选择一个人做为袭击对象,而不会理会其他人。所以救援者风险很小。”
“鲨鱼发动进攻前”,一位女记者插话说:“先围着被袭击者转圈圈?”
“鲨鱼在观察被袭击者是否对它有威胁。”
“什么是威胁?”女记者追问道。
“比如打扰了鲨鱼的求偶,侵入它的‘领地’,切断它的退路。”史迪威解释说:“被袭击者惊慌失措的呐喊和逃窜,都会对鲨鱼产生‘威胁感’。”
“有伤口流血的人多半会成为鲨鱼袭击的对象?”记者争先恐后的提问。场面十分热烈。
“海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引起鲨鱼警觉。不过,微量的血不会引起鲨鱼发狂。调查证明;鲨鱼袭击后立刻离开,任凭牺牲者流血。”
一位来自《航海》杂志的记者,忽然提到上世纪美国新泽西海岸一连串鲨鱼袭人的事件,说:“这一事件后,人民进行空前的猎鲨行动。”
“后来,经过仔细勘察和推敲,鲨鱼冤枉了,因为这个海湾鲨鱼从来不光顾。由于人们对鲨鱼的误解,把所有罪名都归罪于它。”
还是那位女记者,突然提高了嗓门,站起来说:“船长先生,海难后,面对凶残的鲨鱼是如何脱身的?”
“当时精疲力竭,面对开着血盆大口的鲨鱼,感到十分恐怖,只有紧闭双眼等待鲨鱼的摆布。”史迪威有些激动:“没想到,鲨鱼没有丝毫伤害自己的意图。两只鲨鱼在身边转了几圈,然后一左一右拖住我的双臂朝岸边游去…...。待我爬上岸礁,鲨鱼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简直是奇迹!”全场一片暄腾和掌声。
接着,史迪威又讲述上世纪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马拉库岛风景区,一名叫罗莎琳的女大学生被鲨鱼救助的故事。
“一般情况下,鲨鱼不会主动伤人。有经验的海洋科考人员和潜水者,遇到鲨鱼都会‘心平气和’‘若无其事’与鲨鱼和平共处。”
座谈会开的热烈紧张,与会者受益匪浅。
姚航虽然未能参加座谈会,但是个幸运儿。在归国的机场上,见到了将离境的史迪威船长。
姚航那本“鲨口余生”的扉页上,史迪威船长写了两行字:“神奇的海洋,勇敢的海员”史迪威.2010年8月·北京。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