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前发展的五年
访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
□背景
为理顺和完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998午,国务院决定对永监体制实施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交通部船舶检验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沿海(包括岛屿)海域和港口、对外开放水域及主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垂直管理体制,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合并中央与地方的水上安全监督机构,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在统一领导体制下,界定有关水域的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分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成立五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部海事局党委书记何建中。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形成一体化格局
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
记:水监体制改革的最大变化是实行了“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体制,这给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什么影响?
刘:通过水监体制改革,直属海事系统管辖水域已经覆盖了我国沿海(包括岛屿)海域和港口、对外开放水域和主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航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海区管理,沿海航标管理关系基本理顺。与此同时,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水域,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地方海事机构已经先后挂牌,总体组建完毕。全国海事系统统一了以海事局(处)名义履行海事行政执法。
可以说,水监体制改革形成了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一体化的格局。实现了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避免了机构重叠,克服反了职能交叉;对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增强监管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发挥长远的影响。其成效表明国务院对水监体制改革决策的英明和部党组为实施水监体制改革一系列决策的正确和有力。
海事事业空前发展
涉及海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已达800多部;国际航行船舶连续三年“脱黑”;初步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对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人员实施资质认可;通航水域实现动态管理、立体监控;三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效果明显;水上搜救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记:海事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水上交通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水监体制改革以后,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海事局成立后,按照部党组的要求,针对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监管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同时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活动,扩大和增强中国海事在国际海事舞台上的影响。应该说,水监体制改革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海事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的五年。
首先确立了海事法律体系框架,健全了执法监督机制。目前,涉及海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已达800多部。同时,组织推进海事系统执法监督制度落实和统一政务公开活动,试行了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另外,船舶监督管理力度明显加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连续三年脱离港口国检查黑名单;对国内船舶实施了“安全诚信船舶”制度;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海上船舶应急计划及沿海重要水域的溢油应急反应计划,初步建立了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了对船舶检验的行政管理,对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人员实施了资质认可制度;通航水域逐步实现有效监管,在成山角、长江江苏段和三峡库区实施了船舶分道通航制,在重点水域充分发挥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中央电视监控系统(***)、飞机等先进技术手段作用,推行与现场巡逻船舶有机配合的动态管理、立体监管办法;不断提高水上搜救组织协调能力,5年来,共组织搜救行动1790次;30265名遇险人员获救,其中外籍人员1489人。
从2000年开始的、连续三年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按照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突出专项整治的工作思路,以“四区一线”为重点地区,以“四客一危”为重点船舶,以节假日为重点时段,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实现了“四个明显,一个确保”的预期目标。
我们积极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多次成功举办亚太地区海事首脑论坛、亚洲地区海事调查官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在东亚海道测量委员会第七届大会上,我国当选为主席国;在国际航标协会第15届大会上,我国又被推举为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副主席。
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监管现代化
水监信息系统、中央电视监控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中国船位报告系统、多波束测探、电子海图已投入使用并显现成效
记:目前,许多政府管理部门都在强化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运用最新的技术,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在这方面,海事部门是怎样做的呢?
刘:水监体制改革以来,海事信息化工作从起步到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监管的现代化”。水监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开发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事故与应急管理等七个应用软件系统,已于2003年7月22日通过竣工验收,并已在部分海事机构正式使用。
利用***技术初步实现了对重点港口、水域的现场监控。目前,上海、深圳、烟台、天津、海南等部分现场监控图像可经水监信息网的传输通道,传至部局机关。在我国主要港口和重要通航水域已建成VTS中心18个、雷达站50个。这些VTS系统的投人使用,提高了水域通航能力和航道设施的利用率,在减少船舶交通事故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事测绘中积极应用卫星定位、多波束测探、电子海图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测绘水平。在海区航标管理工作中,沿海20个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S)台站已全部建立,覆盖了沿海200海里以内海域及港口水域,提供高精度定位系统。
“九五”开始建设的全球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包括海事搜救卫星(INMARSAT)、低级轨道卫星系统(COSPASSARSAT)、航行謦告播发系统(NAVTEX)、数字遇险呼号系统(DSC)和中国船位报告系统(CHISREP)五个子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海上人命救助事业的高度重视,履行了缔约国对搜救责任区内的救助义务的承诺。其中中国船位报告系统(CHISREP)于2002年11月16日通过验收,正式对外运行。2002年i系统共拥有1865艘船舶的静态资料,584艘船舶的外观相片,全年共有13拢牟8艘次船舶参与报告,提供遇险搜救信息38次。
海事监管确定工作目标
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
记:今后海事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刘:一是海事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服务水运经济发展的理念,紧紧依靠部党组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巩固水监体制改革成果。按照“着眼发展,与时俱进,保持延续;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海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及时总结推广管理工作新成果。
二是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合理设置机构、编制,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整体覆盖、职责清晰、分工协调的海事系统四级管理架构,ˉ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高素质的海事管理队伍。
三是中心工作要有新举措。立足长效管理,加强海事法规建设,提高监管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有效加强现场监管,推进建立油污赔偿机制,加快高科技装备设施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反应手段,进一步提升预控监管能力。按照“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要求,尽快建成适应航运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是适应开放要有新局面。研究WTO规则要求和国际海事公约对我海事管理的影响和作用,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逐步实现与国际海事管理惯例接轨。
访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
□背景
为理顺和完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998午,国务院决定对永监体制实施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交通部船舶检验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沿海(包括岛屿)海域和港口、对外开放水域及主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垂直管理体制,由交通部统一领导。合并中央与地方的水上安全监督机构,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在统一领导体制下,界定有关水域的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分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成立五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部海事局党委书记何建中。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形成一体化格局
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
记:水监体制改革的最大变化是实行了“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体制,这给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什么影响?
刘:通过水监体制改革,直属海事系统管辖水域已经覆盖了我国沿海(包括岛屿)海域和港口、对外开放水域和主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港口。航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海区管理,沿海航标管理关系基本理顺。与此同时,在中央管理水域以外的水域,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地方海事机构已经先后挂牌,总体组建完毕。全国海事系统统一了以海事局(处)名义履行海事行政执法。
可以说,水监体制改革形成了全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一体化的格局。实现了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监督管理;避免了机构重叠,克服反了职能交叉;对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增强监管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发挥长远的影响。其成效表明国务院对水监体制改革决策的英明和部党组为实施水监体制改革一系列决策的正确和有力。
海事事业空前发展
涉及海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已达800多部;国际航行船舶连续三年“脱黑”;初步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对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人员实施资质认可;通航水域实现动态管理、立体监控;三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效果明显;水上搜救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记:海事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水上交通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水监体制改革以后,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海事局成立后,按照部党组的要求,针对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监管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同时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活动,扩大和增强中国海事在国际海事舞台上的影响。应该说,水监体制改革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海事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的五年。
首先确立了海事法律体系框架,健全了执法监督机制。目前,涉及海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已达800多部。同时,组织推进海事系统执法监督制度落实和统一政务公开活动,试行了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另外,船舶监督管理力度明显加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连续三年脱离港口国检查黑名单;对国内船舶实施了“安全诚信船舶”制度;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海上船舶应急计划及沿海重要水域的溢油应急反应计划,初步建立了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了对船舶检验的行政管理,对船舶检验机构和验船人员实施了资质认可制度;通航水域逐步实现有效监管,在成山角、长江江苏段和三峡库区实施了船舶分道通航制,在重点水域充分发挥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中央电视监控系统(***)、飞机等先进技术手段作用,推行与现场巡逻船舶有机配合的动态管理、立体监管办法;不断提高水上搜救组织协调能力,5年来,共组织搜救行动1790次;30265名遇险人员获救,其中外籍人员1489人。
从2000年开始的、连续三年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按照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突出专项整治的工作思路,以“四区一线”为重点地区,以“四客一危”为重点船舶,以节假日为重点时段,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实现了“四个明显,一个确保”的预期目标。
我们积极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多次成功举办亚太地区海事首脑论坛、亚洲地区海事调查官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在东亚海道测量委员会第七届大会上,我国当选为主席国;在国际航标协会第15届大会上,我国又被推举为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副主席。
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监管现代化
水监信息系统、中央电视监控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中国船位报告系统、多波束测探、电子海图已投入使用并显现成效
记:目前,许多政府管理部门都在强化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运用最新的技术,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在这方面,海事部门是怎样做的呢?
刘:水监体制改革以来,海事信息化工作从起步到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监管的现代化”。水监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开发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事故与应急管理等七个应用软件系统,已于2003年7月22日通过竣工验收,并已在部分海事机构正式使用。
利用***技术初步实现了对重点港口、水域的现场监控。目前,上海、深圳、烟台、天津、海南等部分现场监控图像可经水监信息网的传输通道,传至部局机关。在我国主要港口和重要通航水域已建成VTS中心18个、雷达站50个。这些VTS系统的投人使用,提高了水域通航能力和航道设施的利用率,在减少船舶交通事故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事测绘中积极应用卫星定位、多波束测探、电子海图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测绘水平。在海区航标管理工作中,沿海20个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S)台站已全部建立,覆盖了沿海200海里以内海域及港口水域,提供高精度定位系统。
“九五”开始建设的全球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包括海事搜救卫星(INMARSAT)、低级轨道卫星系统(COSPASSARSAT)、航行謦告播发系统(NAVTEX)、数字遇险呼号系统(DSC)和中国船位报告系统(CHISREP)五个子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海上人命救助事业的高度重视,履行了缔约国对搜救责任区内的救助义务的承诺。其中中国船位报告系统(CHISREP)于2002年11月16日通过验收,正式对外运行。2002年i系统共拥有1865艘船舶的静态资料,584艘船舶的外观相片,全年共有13拢牟8艘次船舶参与报告,提供遇险搜救信息38次。
海事监管确定工作目标
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
记:今后海事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刘:一是海事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服务水运经济发展的理念,紧紧依靠部党组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巩固水监体制改革成果。按照“着眼发展,与时俱进,保持延续;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海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及时总结推广管理工作新成果。
二是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合理设置机构、编制,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整体覆盖、职责清晰、分工协调的海事系统四级管理架构,ˉ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高素质的海事管理队伍。
三是中心工作要有新举措。立足长效管理,加强海事法规建设,提高监管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有效加强现场监管,推进建立油污赔偿机制,加快高科技装备设施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反应手段,进一步提升预控监管能力。按照“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要求,尽快建成适应航运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是适应开放要有新局面。研究WTO规则要求和国际海事公约对我海事管理的影响和作用,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逐步实现与国际海事管理惯例接轨。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