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首届劳氏船员配备和培训会议在上海落下帷幕,但关于中国船员外派课题的国际交流与探讨正日益深入。
据中国海事局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国已有近40万名海员。今年1月份,3927名航海类专业本科、大专和中专毕业生中的3477人参加了由中国海事局举办的适任证书统一考试,这意味着今年将有3477人加入航海高级人员的队伍。根据海事局的调查,近年来每年都有3500至4000人加入到海员队伍;各类海事教育院校也还有很大的提供更多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空间。正是由于中国船员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船员教育、培训和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航运界正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
此次劳氏船员配备和培训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吸引了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务公司、船东协会、船级社及航海院校的近500名精英参加。一位多次参加过类似会议的代表指出,此次会议的专业程度和受航运界的关注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英语不是障碍
英语交流技能是检验国际船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次会议上,很多代表对中国船员的英语培训方式和效果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有不少外国代表认为,中国船员的英语水平不足以在外国船队中工作,英语技能的缺陷是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这些代表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中国船员的现状不是很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他们忽略了船务公司在培训船员语言能力方面的责任。一位专门从事海事英语教育和培训的代表指出,船员的英语能力对于航行安全和船务公司的利益都很重要,因此进行专业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船队里营造一种语言学习和应用的氛围也很重要。这位代表指责一些高级船员如船长、大副等,认为他们只知道抱怨一般船员的英语水平不够,而忽视了时常与一般船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于跟其他船员的交流。
中国代表在会上也谈到了语言技能的问题,他们向外国同行介绍了中国船员英语水平的现实状况。毋庸置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掌握,中国海员的英语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中国3.7万多名外派船员的优秀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与会代表也认识到,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方式还有不少的缺陷,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的航海英语教育还是以“考级”为主要方式,还处在一种书面英语的阶段。怎样培训船员真正熟练地使用规范英语进行工作和交流是航海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有相关的部门正在进行航海英语教育大纲的修订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船员的英语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英语将不会成为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拦路虎。
协同合作是方向
有些外国代表在会上质疑中国政府部门对船员输出的立场,他们对快速简便地租用到高素质的中国船员没有信心。
交通部上海船员培训中心主任高德毅的主题发言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外国同行对中国政府的信心。高主任在发言中谈到,交通部是我国船员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它协同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和外交部一起管理中国船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管理。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对中国航海教育提出培养教育规格、专业资格和职业标准。根据国家航运业发展的需要,交通部定期对航海教育和培训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南,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资金对航海教育给予重要的支持。随着中国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对国家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行业管理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宋溱也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20多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一直鼓励发展海员外派事业,现在有3.7万多名海员在其他国家的船舶上工作,而且中国政府各部门将会采取更多、更积极的步骤促进海员劳务输出。从中国海事局方面来说,他们将进一步简化发放证件和海员证程序的措施。按照STCW95公约的最低要求,包括航海教育和培训在内最快需5.5年可得到船长证书,但按我国的要求需9年时间,今后在修改有关规定时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8年。海事主管机构对中外合作教学也持积极态度,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挪威船东协会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培训仍需完善
大多数人都承认,工资方面的竞争优势是中国船员受到国际航运界青睐的重要原因。但人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方面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而且,船员的质量和稳定性才是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务公司利益的保证。因此,无论是航海教育机构还是船务公司,都应该为船员培训的完善与发展出力。
航海教育机构需要考虑毕业生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改进航海教育和培训内容以满足船务公司的要求,提高中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应该增加学生的数量,为拓展中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份额做出努力。此外,也应主动寻求与企业更多的合作以更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和教育资源。船员或船舶管理公司在海员招募上也应有长远战略,应更多地参与船员培训和航海教育。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航海教育学院拥有富有经验的教师和好的设备、设施,但仍因考虑到航海教育的高投入不愿扩大学生规模。劳务外派公司等未来海员的雇主不仅可能在经费上为航海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而且可以提出要求改进培训和教育使未来的海员融入今后所服务企业的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安全文化的建立。STCW95公约对海员的知识更新有一定要求,海事部门也有具体规定,但劳务公司等应提出更进一步的培训要求,以促进船员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海上安全,这样做将会有益于保持海员队伍的稳定,减少海员流失。
前景不会渺茫
目前中国船员输出只占全球船员输出的5%。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们普遍认为,尽管由于中国船员的语言技能和劳务稳定性较差以及中国船员劳务公司管理方面不足等原因,世界船员需求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中国船员输出带来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中国的船员产业前景广阔,具有提供高素质船员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船员将成为未来国际航运业的重要力量。
劳氏船员配备和培训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并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应该成为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尽管此次会议谈论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困难,但这种全面的交流与探讨必将为中国船员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船员会航行于全球各地,工作在全球各国的船队中。
(转载自《中国交通报》 记者:刘兴增)
http://mei.jmu.edu.cn/psl/%7Etideplayer/go.asp?id=392
据中国海事局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国已有近40万名海员。今年1月份,3927名航海类专业本科、大专和中专毕业生中的3477人参加了由中国海事局举办的适任证书统一考试,这意味着今年将有3477人加入航海高级人员的队伍。根据海事局的调查,近年来每年都有3500至4000人加入到海员队伍;各类海事教育院校也还有很大的提供更多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空间。正是由于中国船员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船员教育、培训和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航运界正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
此次劳氏船员配备和培训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吸引了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务公司、船东协会、船级社及航海院校的近500名精英参加。一位多次参加过类似会议的代表指出,此次会议的专业程度和受航运界的关注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英语不是障碍
英语交流技能是检验国际船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次会议上,很多代表对中国船员的英语培训方式和效果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有不少外国代表认为,中国船员的英语水平不足以在外国船队中工作,英语技能的缺陷是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这些代表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中国船员的现状不是很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他们忽略了船务公司在培训船员语言能力方面的责任。一位专门从事海事英语教育和培训的代表指出,船员的英语能力对于航行安全和船务公司的利益都很重要,因此进行专业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船队里营造一种语言学习和应用的氛围也很重要。这位代表指责一些高级船员如船长、大副等,认为他们只知道抱怨一般船员的英语水平不够,而忽视了时常与一般船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于跟其他船员的交流。
中国代表在会上也谈到了语言技能的问题,他们向外国同行介绍了中国船员英语水平的现实状况。毋庸置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掌握,中国海员的英语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中国3.7万多名外派船员的优秀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与会代表也认识到,中国目前的英语教育方式还有不少的缺陷,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的航海英语教育还是以“考级”为主要方式,还处在一种书面英语的阶段。怎样培训船员真正熟练地使用规范英语进行工作和交流是航海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有相关的部门正在进行航海英语教育大纲的修订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船员的英语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英语将不会成为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拦路虎。
协同合作是方向
有些外国代表在会上质疑中国政府部门对船员输出的立场,他们对快速简便地租用到高素质的中国船员没有信心。
交通部上海船员培训中心主任高德毅的主题发言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外国同行对中国政府的信心。高主任在发言中谈到,交通部是我国船员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它协同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和外交部一起管理中国船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管理。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对中国航海教育提出培养教育规格、专业资格和职业标准。根据国家航运业发展的需要,交通部定期对航海教育和培训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南,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资金对航海教育给予重要的支持。随着中国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对国家航海教育和培训的行业管理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宋溱也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20多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一直鼓励发展海员外派事业,现在有3.7万多名海员在其他国家的船舶上工作,而且中国政府各部门将会采取更多、更积极的步骤促进海员劳务输出。从中国海事局方面来说,他们将进一步简化发放证件和海员证程序的措施。按照STCW95公约的最低要求,包括航海教育和培训在内最快需5.5年可得到船长证书,但按我国的要求需9年时间,今后在修改有关规定时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8年。海事主管机构对中外合作教学也持积极态度,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挪威船东协会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培训仍需完善
大多数人都承认,工资方面的竞争优势是中国船员受到国际航运界青睐的重要原因。但人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方面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而且,船员的质量和稳定性才是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务公司利益的保证。因此,无论是航海教育机构还是船务公司,都应该为船员培训的完善与发展出力。
航海教育机构需要考虑毕业生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改进航海教育和培训内容以满足船务公司的要求,提高中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应该增加学生的数量,为拓展中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份额做出努力。此外,也应主动寻求与企业更多的合作以更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和教育资源。船员或船舶管理公司在海员招募上也应有长远战略,应更多地参与船员培训和航海教育。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航海教育学院拥有富有经验的教师和好的设备、设施,但仍因考虑到航海教育的高投入不愿扩大学生规模。劳务外派公司等未来海员的雇主不仅可能在经费上为航海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而且可以提出要求改进培训和教育使未来的海员融入今后所服务企业的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安全文化的建立。STCW95公约对海员的知识更新有一定要求,海事部门也有具体规定,但劳务公司等应提出更进一步的培训要求,以促进船员更好地服务企业和海上安全,这样做将会有益于保持海员队伍的稳定,减少海员流失。
前景不会渺茫
目前中国船员输出只占全球船员输出的5%。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们普遍认为,尽管由于中国船员的语言技能和劳务稳定性较差以及中国船员劳务公司管理方面不足等原因,世界船员需求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中国船员输出带来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中国的船员产业前景广阔,具有提供高素质船员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船员将成为未来国际航运业的重要力量。
劳氏船员配备和培训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并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应该成为中国船员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尽管此次会议谈论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困难,但这种全面的交流与探讨必将为中国船员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船员会航行于全球各地,工作在全球各国的船队中。
(转载自《中国交通报》 记者:刘兴增)
http://mei.jmu.edu.cn/psl/%7Etideplayer/go.asp?id=392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