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漂洋过海的海员,曾一度是中国年轻人热捧的黄金行当,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风雨追舟的海上话题甚而进入“样板”剧目《海港》。来源于:防护鞋
当时恐怕谁也不曾料想,到了新世纪,正加速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却面临着高级船员紧缺、航运服务人才匮乏等“人才困局”。
上海这个傍水而生的港口城市,其早年发迹也源于航运。当年***曾有宏伟设想:扩建上海黄浦江右岸建设一个“东方大港”。而2009年,上海正式获国务院支持,宣告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迈向国际大港,上海的硬件已有可观筹码。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新加坡港,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的货物年吞吐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有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头戏要放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集疏运体系等方面的“软提速”,以及对海、陆两方面航运人才的升级上。
上海航运业内人士吴明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前急缺两方面人才:海上的高级船员以及航运金融、法律等航运服务人才。于前者,吴明华认为,目前全世界船队的规模不断扩张,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船员如今都从发展中国家招募,加之高级船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大,“市场需求扩大的前提下,高级船员队伍不可避免地出现匮乏局面。”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曲林迟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上海培育高级船员的重点高校之一,该校每年招生力度其实都在不断扩大,但在船员流动性较强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海上航运人才仍供不应求。
“海上生活单调,很多毕业生上船几年后,还没晋升,就下船了。”曲林迟指出,高级船员的匮乏,不仅需要从培养上解决,重点还在如何留住航运人才,他认为,“提高薪资优势、提升海运行业形象等都有助于留住人才。”
另一类此间航运产业链急需的人才,是航运金融、法律等服务性人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列居世界前茅,但船舶***、融资业务等相关领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尚不足1%。这背后,除“软环境”需改善外,参与其中的航运人才势必需要扩充。权威人士估计,上海在航运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至5万人次。
吴明华认为,要补足该类人才缺口,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方面从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引进,另一方面,加快本土人才的培养。而曲林迟则指出,中国内地航运培养机构目前主要向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取经”,上海海事大学与香港大学、韩国的海洋大学等都有项目及人才培养的交流。
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尽速补强“航运人才库”,将成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大“功课”,此举将助推其“东方大港”之梦的早日实现。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