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福总裁当年做船长时,有个亲身体验:在海上航行若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小船,紧急掉头停机,那也要冲出1— —2海里才能停住。
记者想说的是——船大难掉头。
虽说中远自打1961年成立开始就走上了***买船、负债经营、赢利还贷、滚动发展的路子,很早就开始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但中远真正完全“下海”从现在开始,魏家福说:从今年起中远已完全被推进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船东之一,早已名扬四海的中远公司无疑是这样一艘“大船”。
中远有近600艘商船,总资产近1200亿。其中集装箱船有130多艘,排名世界第五;干散货船205条,居世界第二;杂货船128艘,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把中国银行、青岛啤酒和“COSCO”(中远英文缩写)定为中国的三大国际名牌,前两个品牌都有百年的历史,而COSCO还不到40年。中远人常常自豪地告诉你:国外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COSCO”。话虽有些夸张,但道出了中国的中远公司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的任何一个有航线的大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港口,
“COSCO”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标志。
和中远打交道是一件令人扬眉吐气的事,在国内我们见惯了中国人给外国人打工,但在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驻外职工5000多人的中远公司,是外国人给中国人打工,仅在美国中远就为美国提供了700个就业岗位。
中远的竞争对手来自整个世界。
摩托罗拉、西门子、柯达、福特……这些外国跨国公司我们能说出一大串,而要让国人说出出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很难。中远应该算!记者是带着采访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心态去采访魏家福总裁的。
在中远北京总部内,记者能感到那种国际化的氛围与一家管理良好的著名跨国公司相比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远人习惯了笔挺的西装领带、热情有礼的态度,在这栋大楼里与你擦肩而过的大部分人都能讲一种以上外语。
魏家福在天津远洋公司当老总的时候,对***西装、打领带的职员的制裁办法是:我给你买,再从你的工资里扣除。中远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被带出来的。当了集团公司总裁的魏家福依然坚持“文化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中国目前有5家政府扶持起来的国企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这并没有让国人振奋,相反,在今年的《财富》杂志“上海年会”期间,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在反思一个问题:没有竞争力光“大”有什么用?
而中远的“大”却是与市场竞争力并存的,因为中国的货运市场基本上是开放的,相对于日、美国家的远洋运输企业,中远得到的政策保护不是多了,而是要少得多,所以中远必须很早就要学会自己到国际市场上去抢饭吃。
中远的“大”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保证一部分货运、供需不太矛盾时迅速发展起来的,如今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过“大”就暴露出高成本的弊病,不求大而追求竞争力一直是魏家福上任以来积极倡导的改革思想,中远的改革措施是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
驾驭中远这艘改革大船非一般人所能为。
魏家福显然是以世界为工作坐标,在他的用人原则里,“会说(英语)、会走(开车)、会办事(懂业务)”代替了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中远员工很骄傲地对记者说:在国内,光靠说一门外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对我们总裁来说,说流利的英语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工具而已。
几十年的远洋生涯已使魏家福和他所服务的中远一样名扬四海。
今秋魏家福赴马拿马考察业务,巴拿马副总统亲自会见这位中国跨国公司的总裁。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中远公司每年为巴拿马运河贡献2000万美元。
经济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地位,企业的地位决定了当今国家的形象。
魏家福与别人不同,他不把那些国际同行当作竞争对手,而是当作伙伴,中远保持一贯的儒雅。但是作为一家中国跨国公司的总裁,魏家福身上不得不具备一种外交家的锋芒。
1999年9月初,魏家福借视察美国中远海外公司工作之机,拜会了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克里而主席及运输部海运总署卡登署长助理等官员,针对中远军事***的锋利提问,魏总裁表现了中国外交家的才能:
美官员:总裁先生,听说COSCO的主要业务是运输武器,是这样码?
魏家福:我们的业务客户来自全世界,包括你们美国,至于集装箱里装什么,那应该去问海关,我们的责任是将海关通过的货品运到客户指定地点。
美官员:听说COSCO是中国海军船队,总裁先生,真是这样吗?
魏家福:假如是军队,一个拥有600艘战船、8万人的大军,总指挥起码应该是一名将军,可我从没当过兵。(一阵笑声)
美官员:听说你们全靠国家给钱,与国际融资无关,是真的吗?
魏家福:我们在经营、***方面完全依照国际惯例,根本不是靠国家给钱,就在我今次访美期间,还同你们大通银行正式签署了数亿的融资协议,怎么能说我们只靠国家给钱呢?
美官员:你们的雇员为什么全用中国人而无海外员工呢?
魏家福:由于业务关系,我们的员工大多为华人这是事实,但海外员工并不少,其中有700多人就是你们美国人。
魏家福实现了对自己的定位:做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名政治家。
魏家福指挥的中远可能不会沿着惯性思维,在总资产、拥有船量上越来越大得令员工面子十足,但有理由相信中远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令同胞骄傲。
“大”代表了计划经济时期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是中远38年来最根本性的改变,是经营理念的巨大变化
记者:中远堪称一家有国际竞争力(有别与国家扶持起来的大国企)的超大国有企业,您会为中远的“大”而骄傲吗?
魏家福:“大”代表了计划经济时期对企业的评价标准,现在我这个总裁没有时间为中远“大”而骄傲,我的时间要用来解决“大”给中远今天带来的巨大压力。
记者:中远一直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物,怎么也会存在“大”与竞争力的矛盾呢?
魏家福:1995年之前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航运企业日子红火,那时是站着、坐着、躺着都能赚,船越多,运输能力越大,你的收入就越多。可进入1996年以后,世界经济不景气,航运市场整体低迷,各大公司运力大量闲置,“
大”产生的高成本危机凸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不会总是牛市,企业的资产结构必须能随时适应市场,而不能指望让市场来适应企业。
市场有好有坏,而企业不能有高兴和不高兴,应该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记者:国家扶持了5家国有企业大得进入了5
00强,像中远这样的重要国有企业会不会也可以依靠扶持过日子?
魏家福:中远必须自己到国际市场上抢饭吃,在国内市场我们也一样要和其他国际大公司平等竞争。其实中远在国货国运、优先得到市场方面得到的政府扶持比西方国家要少得多。
国家进出口货物在增多,而中远承运的比例却在下降。19
98年,中远运货1.1亿吨,运费收入200多亿元,当年我国进出口货运量4亿吨,若都交由国轮运输,应收入80多亿即100亿美元左右。结果只能是国家外汇储备流失。
记者想说的是——船大难掉头。
虽说中远自打1961年成立开始就走上了***买船、负债经营、赢利还贷、滚动发展的路子,很早就开始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但中远真正完全“下海”从现在开始,魏家福说:从今年起中远已完全被推进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船东之一,早已名扬四海的中远公司无疑是这样一艘“大船”。
中远有近600艘商船,总资产近1200亿。其中集装箱船有130多艘,排名世界第五;干散货船205条,居世界第二;杂货船128艘,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把中国银行、青岛啤酒和“COSCO”(中远英文缩写)定为中国的三大国际名牌,前两个品牌都有百年的历史,而COSCO还不到40年。中远人常常自豪地告诉你:国外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COSCO”。话虽有些夸张,但道出了中国的中远公司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的任何一个有航线的大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港口,
“COSCO”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标志。
和中远打交道是一件令人扬眉吐气的事,在国内我们见惯了中国人给外国人打工,但在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驻外职工5000多人的中远公司,是外国人给中国人打工,仅在美国中远就为美国提供了700个就业岗位。
中远的竞争对手来自整个世界。
摩托罗拉、西门子、柯达、福特……这些外国跨国公司我们能说出一大串,而要让国人说出出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很难。中远应该算!记者是带着采访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心态去采访魏家福总裁的。
在中远北京总部内,记者能感到那种国际化的氛围与一家管理良好的著名跨国公司相比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远人习惯了笔挺的西装领带、热情有礼的态度,在这栋大楼里与你擦肩而过的大部分人都能讲一种以上外语。
魏家福在天津远洋公司当老总的时候,对***西装、打领带的职员的制裁办法是:我给你买,再从你的工资里扣除。中远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被带出来的。当了集团公司总裁的魏家福依然坚持“文化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中国目前有5家政府扶持起来的国企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这并没有让国人振奋,相反,在今年的《财富》杂志“上海年会”期间,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在反思一个问题:没有竞争力光“大”有什么用?
而中远的“大”却是与市场竞争力并存的,因为中国的货运市场基本上是开放的,相对于日、美国家的远洋运输企业,中远得到的政策保护不是多了,而是要少得多,所以中远必须很早就要学会自己到国际市场上去抢饭吃。
中远的“大”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保证一部分货运、供需不太矛盾时迅速发展起来的,如今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过“大”就暴露出高成本的弊病,不求大而追求竞争力一直是魏家福上任以来积极倡导的改革思想,中远的改革措施是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
驾驭中远这艘改革大船非一般人所能为。
魏家福显然是以世界为工作坐标,在他的用人原则里,“会说(英语)、会走(开车)、会办事(懂业务)”代替了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中远员工很骄傲地对记者说:在国内,光靠说一门外语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对我们总裁来说,说流利的英语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工作工具而已。
几十年的远洋生涯已使魏家福和他所服务的中远一样名扬四海。
今秋魏家福赴马拿马考察业务,巴拿马副总统亲自会见这位中国跨国公司的总裁。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中远公司每年为巴拿马运河贡献2000万美元。
经济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地位,企业的地位决定了当今国家的形象。
魏家福与别人不同,他不把那些国际同行当作竞争对手,而是当作伙伴,中远保持一贯的儒雅。但是作为一家中国跨国公司的总裁,魏家福身上不得不具备一种外交家的锋芒。
1999年9月初,魏家福借视察美国中远海外公司工作之机,拜会了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克里而主席及运输部海运总署卡登署长助理等官员,针对中远军事***的锋利提问,魏总裁表现了中国外交家的才能:
美官员:总裁先生,听说COSCO的主要业务是运输武器,是这样码?
魏家福:我们的业务客户来自全世界,包括你们美国,至于集装箱里装什么,那应该去问海关,我们的责任是将海关通过的货品运到客户指定地点。
美官员:听说COSCO是中国海军船队,总裁先生,真是这样吗?
魏家福:假如是军队,一个拥有600艘战船、8万人的大军,总指挥起码应该是一名将军,可我从没当过兵。(一阵笑声)
美官员:听说你们全靠国家给钱,与国际融资无关,是真的吗?
魏家福:我们在经营、***方面完全依照国际惯例,根本不是靠国家给钱,就在我今次访美期间,还同你们大通银行正式签署了数亿的融资协议,怎么能说我们只靠国家给钱呢?
美官员:你们的雇员为什么全用中国人而无海外员工呢?
魏家福:由于业务关系,我们的员工大多为华人这是事实,但海外员工并不少,其中有700多人就是你们美国人。
魏家福实现了对自己的定位:做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名政治家。
魏家福指挥的中远可能不会沿着惯性思维,在总资产、拥有船量上越来越大得令员工面子十足,但有理由相信中远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令同胞骄傲。
“大”代表了计划经济时期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从拥有船向控制船转变是中远38年来最根本性的改变,是经营理念的巨大变化
记者:中远堪称一家有国际竞争力(有别与国家扶持起来的大国企)的超大国有企业,您会为中远的“大”而骄傲吗?
魏家福:“大”代表了计划经济时期对企业的评价标准,现在我这个总裁没有时间为中远“大”而骄傲,我的时间要用来解决“大”给中远今天带来的巨大压力。
记者:中远一直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物,怎么也会存在“大”与竞争力的矛盾呢?
魏家福:1995年之前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航运企业日子红火,那时是站着、坐着、躺着都能赚,船越多,运输能力越大,你的收入就越多。可进入1996年以后,世界经济不景气,航运市场整体低迷,各大公司运力大量闲置,“
大”产生的高成本危机凸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不会总是牛市,企业的资产结构必须能随时适应市场,而不能指望让市场来适应企业。
市场有好有坏,而企业不能有高兴和不高兴,应该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记者:国家扶持了5家国有企业大得进入了5
00强,像中远这样的重要国有企业会不会也可以依靠扶持过日子?
魏家福:中远必须自己到国际市场上抢饭吃,在国内市场我们也一样要和其他国际大公司平等竞争。其实中远在国货国运、优先得到市场方面得到的政府扶持比西方国家要少得多。
国家进出口货物在增多,而中远承运的比例却在下降。19
98年,中远运货1.1亿吨,运费收入200多亿元,当年我国进出口货运量4亿吨,若都交由国轮运输,应收入80多亿即100亿美元左右。结果只能是国家外汇储备流失。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