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第39 条关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的规定,格式化免责条款跟一般免责条款相比,具有目的上的重复使用性、时间上的预先拟定性及内容上的未经协商性三个特征。缔结免责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契约自由的表现,在19世纪以前这一自由得到充分的尊重,法律并没有对其进行特别的限制。但随着格式合同的出现并日渐流行,其中的格式化免责条款不但在银行、保险、水电、百货、煤气等多个行业中大量存在,在海上货物运输及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等各类交通运输合同中被广泛采用。其使用虽有预估经营成本、减少经营风险及促进社会保险业发展等多种功能,但由其本身性质及格式化的特征所决定,其使用也极易给相对人的利益造成不法侵害,因此,有必要对其法律效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一、国外立法关于格式合同中不公平条款的判断标准
各国立法都将控制格式合同缺陷即规范不公平合同条款作为格式合同立法的核心。就不公平合同条款的效力而言,各国立法均规定其为无效。但关于界定不公平合同条款的判断标准,各国的规定却不尽相同。英国《不公平合同条款法》第2条规定,免责或限责条款只有在符合“合理性条件”要求时才具有效力,而根据该法第11条解释,所谓免责条款符合合理性条件要求是指:“考虑了订约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已知悉或合理地应知悉或预期的环境后,认为订入该约款是公平而且合理而言。”。德国《一般契约条款法》第9条规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之条款无效,违反诚信原则与否有疑义时可以下列标准决之:(1)、与基本法理不能相容;(2)、依契约之本旨应发生的权利义务受到限制以致于契约之目的有不能达成之虞者。”欧洲共同体于1993年4月15日签署《关于消费合同中不公平条款的指令》,要求成员国颁布法律,规定对于未经个别谈判的合同条款,如果与善意的要求相反,引起双方在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平衡,不利于消费者的,法官有权宣布无效。欧洲的比利时、荷兰则分别将不公平的标准定为“各方权利义务的明显失衡”和“不公平地损害了对方”。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格式合同不公平条款的判断标准,各国法的规定虽不一致,但基本上都包含两方面含义:第一,合同条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第二,合同条款对合同相对人明显不利。由于上述判断标准仅为原则标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国立法除对不公平合同条款作上述原则规定以外,通常还做列举式的规定,如德国《一般合同条款法》列举了24种情况为无效合同条款。
二、我国立法关于格式化免责条款效力认定的法律体系
对格式化免责条款法律效力进行的认定,是国家对该类条款司法控制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手段。应指出的是,鉴于格式化免责条款具有的“格式化”及旨在“免责”的特征,故其在受一般民事行为效力评定规则的管制之外,还应受法律关于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效力评定规则的双重管制。台湾学者刘宗荣在考察德国1976年《一般契约条款法》时,将该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制形态分为:“概括规制”(第9条)、“硬性规制”(第11条)、“弹性规制”(第10条)三种。根据这种体例,我国法律关于格式化免责条款在订入合同后效力认定的法律体系应包括: 1、概括规制。 指不用于确立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但又可以涵盖一切格式化免责条款的基本原则,具体为:
A、公平原则。
体现在我国《合同法》第5条。具体评价标准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规定的两个要件:第一,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第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公平原则是规制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指导原则,格式化免责条款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设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否公平,如不公平,则该条款无效。
B、诚实信用原则。
体现在《民法通则》第4条及《合同法》第6条,诚实信用本是市场经济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是,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义务。”其本质在于要求民事主体不能通过损害他人、损害社会来谋取利益。
C、公序良俗原则。
指民事行为须符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体现在《民法通则》第7条及《合同法》第7条。关于其内容,著名学者梁慧星教授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分为危害国家公序行为、危害家庭关系行为、违反性道德行为、射幸行为、违反人权和人格尊重行为、限制经济自由行为、违反公正竞争行为、违反消费者保护行为、违反劳动者保护行为及暴利行为10种。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指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背离权利本旨,或者超越正当界限。此原则从行为人行使权利的角度,要求其不得损害社会及他人权益,实为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序良俗原则的衍生原则,也体现在《民法通则》第7条及《合同法》第7条。
一、国外立法关于格式合同中不公平条款的判断标准
各国立法都将控制格式合同缺陷即规范不公平合同条款作为格式合同立法的核心。就不公平合同条款的效力而言,各国立法均规定其为无效。但关于界定不公平合同条款的判断标准,各国的规定却不尽相同。英国《不公平合同条款法》第2条规定,免责或限责条款只有在符合“合理性条件”要求时才具有效力,而根据该法第11条解释,所谓免责条款符合合理性条件要求是指:“考虑了订约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已知悉或合理地应知悉或预期的环境后,认为订入该约款是公平而且合理而言。”。德国《一般契约条款法》第9条规定:“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之条款无效,违反诚信原则与否有疑义时可以下列标准决之:(1)、与基本法理不能相容;(2)、依契约之本旨应发生的权利义务受到限制以致于契约之目的有不能达成之虞者。”欧洲共同体于1993年4月15日签署《关于消费合同中不公平条款的指令》,要求成员国颁布法律,规定对于未经个别谈判的合同条款,如果与善意的要求相反,引起双方在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平衡,不利于消费者的,法官有权宣布无效。欧洲的比利时、荷兰则分别将不公平的标准定为“各方权利义务的明显失衡”和“不公平地损害了对方”。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格式合同不公平条款的判断标准,各国法的规定虽不一致,但基本上都包含两方面含义:第一,合同条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第二,合同条款对合同相对人明显不利。由于上述判断标准仅为原则标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各国立法除对不公平合同条款作上述原则规定以外,通常还做列举式的规定,如德国《一般合同条款法》列举了24种情况为无效合同条款。
二、我国立法关于格式化免责条款效力认定的法律体系
对格式化免责条款法律效力进行的认定,是国家对该类条款司法控制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手段。应指出的是,鉴于格式化免责条款具有的“格式化”及旨在“免责”的特征,故其在受一般民事行为效力评定规则的管制之外,还应受法律关于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效力评定规则的双重管制。台湾学者刘宗荣在考察德国1976年《一般契约条款法》时,将该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制形态分为:“概括规制”(第9条)、“硬性规制”(第11条)、“弹性规制”(第10条)三种。根据这种体例,我国法律关于格式化免责条款在订入合同后效力认定的法律体系应包括: 1、概括规制。 指不用于确立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但又可以涵盖一切格式化免责条款的基本原则,具体为:
A、公平原则。
体现在我国《合同法》第5条。具体评价标准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规定的两个要件:第一,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第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公平原则是规制格式化免责条款的指导原则,格式化免责条款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其设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否公平,如不公平,则该条款无效。
B、诚实信用原则。
体现在《民法通则》第4条及《合同法》第6条,诚实信用本是市场经济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是,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义务。”其本质在于要求民事主体不能通过损害他人、损害社会来谋取利益。
C、公序良俗原则。
指民事行为须符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体现在《民法通则》第7条及《合同法》第7条。关于其内容,著名学者梁慧星教授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分为危害国家公序行为、危害家庭关系行为、违反性道德行为、射幸行为、违反人权和人格尊重行为、限制经济自由行为、违反公正竞争行为、违反消费者保护行为、违反劳动者保护行为及暴利行为10种。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指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背离权利本旨,或者超越正当界限。此原则从行为人行使权利的角度,要求其不得损害社会及他人权益,实为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序良俗原则的衍生原则,也体现在《民法通则》第7条及《合同法》第7条。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