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宏,男,江苏省姜堰市俞垛镇人。袁绍宏从姜堰第二中学高中毕业后考上厦门集美航海学校,1986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设在上海的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实践号”远洋科学调查船上工作。1993年9月,被任命为“雪龙号”大副,次年6月担任见习船长。1997年7月任“雪龙号”船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代表。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惟一的极区破冰船。1993年,袁绍宏到“雪龙”号工作以来,不怕吃苦,不畏牺牲,8次赴南北极考察,10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在南北极冰区作业航行1万多海里,大洋安全航行达10万海里,创造了我国科学考察船极地冰区航行的奇迹。担任船长以来,他带领“雪龙”号开创了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三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上海至北冰洋航线;创下了我国科考船在北极最高纬度的航行纪录。1997年,他找到了取名为“馒头山”的锚地,结束了中国在南极中山站10年没有自己锚地的历史,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投怀大海 1983年袁绍宏以高分考入集美大学航海系,在那里,他了解认识并深深地爱上了大海。在学习中他逐渐认识到,强国必先强海,立志投身海洋事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海洋局,开始驾驶海洋科学考察船,驰骋于各大洋和两极之间。实践使袁绍宏深刻认识到,要真正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航海者,还要不断地做出艰苦的努力。他下定决心从航海基础上扎扎实实做起,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密切关注国内外航海发展新动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掌握最新航海设备仪器的情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同志们的高度评价,也感动了外国船长,临分手时,外国船长将自己保存的2大箱专业书籍赠送给了袁绍宏,并说:“我喜欢中国,更喜欢中国人,你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学习。” 掌舵“雪龙” 1992年,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一条极区补给破冰船,改造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命名为“雪龙”号。1993年“雪龙”船首航南极,由于南极复杂恶劣的环境,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就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宏来到了“雪龙”,开始了他远征两极的航程。 在第18航次中,“雪龙”船在长城站锚地停泊8天,日夜卸货,在强劲的大风中两万多吨的“雪龙”船在波涛中颠簸。有一次大风竟吹断了小艇与驳船之间的钢缆,情况十分危险。而船的周围不远处就是浅滩或密布的礁石,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重大事故。袁绍宏沉着冷静和果敢指挥,“雪龙”船才化险为夷。袁绍宏平时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关键时刻始终坚守在驾驶台上,吃饭在此,累了、困了也只在旁边的沙发上闭闭眼,昼夜亲自指挥,船曾经被风浪吹得6次走锚,但就是由于防备在先,都是主机6次起动,才避开了一次次危险,确保船舶安全和卸货任务的完成。 南极考察活动的国际性很强,国家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尽国际义务非常重要。在第14航次中,为了帮助俄罗斯南极考察站运5台大型机械设备,“雪龙”船承担了运输和装卸任务,船到俄南极青年站时,因对方提供的海图和设备参数有误,致使装运工作受阻,在困难面前,袁绍宏表现出不向困难低头的大无畏精神,科学决策、严密组织,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硬是用“小马拉大车”的方法,冒着极大的风险完成了任务,深得俄罗斯友人的好评,在南极国际合作领域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知难而进 由于极地区域的特殊环境,加上航海的图书资料、气象资料的缺乏和可靠性差,袁绍宏作为船长,驾驶着“雪龙”号破冰船,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在每次穿越风大浪高的西风带,在船只摇摆30多度的航行中,他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亲自到第一线掌握实情,力争做出科学的决策。多少次风险,多少次转危为安,心系极地考察事业的袁绍宏在困难面前从不言退。 与时俱进 作为一个现代化大型考察船的船长,他不但提出了“一切服务科考”的治船理论,而且从掌握科学考察的内涵上把“一切为了科考”做主动、做到位。为成为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的代表,他不懈努力,身体力行。一方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并创建了“雪龙之家”网站,向全船科学家发布信息。另一方面,他密切关注极地前沿科考项目、课题特点、实施条件、配合要求等,深得中外科学家的好评。 |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