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世界航运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由此引发的海上人命安全和海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也日益增多,事故原因中涉及人为因素的占80%以上。引发这些事故的深层原因值得挖掘——除了提高海员综合素质和适任性等方面的标准外,究竟还有哪些因素在制约着海员潜能的发挥。
1 海员工作现状
近30年来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海员队伍的组成结构也发生变化,海员来源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相对落后地区转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GDP也从1980年的6619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7 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80年提高4.3倍。[1]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使海员职业发生质的变化:海员的总体待遇与岸上人员相比渐渐失去以往的优势,而海上安全、环境和保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海员规定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使海员这个本身很“脆弱”的职业受到冲击。加上一些国家以剥夺海员在港口的人身自由为手段来维护其所谓的“反恐”要求,更是严重挫伤了海员的积极性,使得那些有志于远洋事业的青年人望而生畏,航运业的未来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在保障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同时,海运业自身也以运费的形式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随着国际海运市场的结构调整和重心转移,海运业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船舶修造、港口服务、海员外派等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并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运业对全球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确保每一位海员享有正当权益也已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及有识之士努力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其深层目的就是减少因船舶运作而可能产生的海上事故和环境污染,为船舶在海上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国际劳工组织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1946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悠久、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个专门机构,共有178个会员国,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劳工立法和开展合作,促进社会正义,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并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海运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于2001年开始对过去80年间通过的逾60项海事劳工协定进行修订,使之成为一部适应现代形势,人性化、细节化和具体化的综合性海事劳工公约。经过国际劳工组织近5年的酝酿,这部为海员生活和工作环境等相关议题提供指导的简明、易懂、全面的综合文本——《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终于在2006年2月23日举行的第94届国际海事劳工会议上获得通过。
《公约》由3部分构成:条款、规则和守则。条款和规则规定核心权利和原则以及批准本公约的成员国的基本义务;守则包含规则的实施细节,由A部分(强制性标准)和B部分(非强制性指导)组成,并按以下标题划归为5个领域:第1类: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第2类:雇佣条件;第3类:住舱、娱乐设施、膳食供应;第4类:健康、医疗、福利和社会安全保护;第5类:遵守和执行。
《公约》的制定包含3个根本目的:(1)规定一套确定的权利和原则;(2)允许成员国在履行这些权利和原则的方式上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3)确保这些权利和原则得以妥善遵守和执行。
《公约》要求各成员国除了保证尊重规则中规定的原则和权利、按守则A部分所规定的方式实施每条规则外,还应充分考虑到按守则B部分给出的方式履行其责任。《公约》规定超过500总吨、营运国际航线的船舶须持有由主管当局或主管当局为此目的正式授权的认可组织签发的5年期《海事劳工证书》和附在《海事劳工证书》后面的《海事劳工遵守情况声明第Ⅰ部分——国家声明》、《海事劳工遵守情况声明第Ⅱ部分——船舶所有人声明》,并对证书的文字、张贴、监察与发证系统等情况进行规定和要求。[3]
3 《公约》对船舶的影响
为确保所有有关海员待遇的国际条约、法规和措施在船上得以实施,国际劳工组织要求“本公约适用的船舶,当其位于除船旗国以外成员国的某港口时,可根据国际法受到该成员国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本公约的要求;各成员国应对违反本公约要求的行为予以禁止,并应根据国际法,在其法律中规定制裁或要求采取措施,这些制裁或措施应足以阻止此种违反行为;各成员国应以确保悬挂未批准本公约之任何国家旗帜的船舶得不到比悬挂已批准本公约之任何国家旗帜的船舶更优惠待遇的方式履行本公约赋予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约》已明确与港口国监控(PSC)之间的关系。其不但对船舶在接受检查时的标准作出文字上的说明和规定,而且还明确港口国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足见其对国际航行船舶所造成的影响。以往那些在船舶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公共场所问题,包括海员本身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任何方面的缺陷将会成为船舶接受检查中的“软肋”,并有可能招致对船舶的进一步行动以至滞留等控制措施。
事实上,在巴黎备忘录地区所辖的港口安全检查中已越来越多地导人海员权利等方面的内容。如在巴黎备忘录地区2001—2003年的检查资料中显示,船舶的住宿和工作环境缺陷上升29%。2004年第4季度对超过4 000艘船舶的检查中,有40%的船舶在住宿和工作环境中被发现有缺点,2l艘船舶因住宿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被滞留。东京备忘录成员国澳大利亚在2001年曾经进行过1次为期4个月的专项检查,在对超过1 000艘船舶的检查中有124艘船舶在海员住宿和工作环境上被发现有缺陷,涉及到海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3]种种迹象表明海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船旗国、海员供应国及港口国)政府机构的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一套标准化及自动化海事劳工检查系统。
4 履行《公约》的现实意义
《公约》的通过并不意味着诸多问题都已迎刃而解,确保《公约》有效实施的关键有赖于政府的监督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海事劳工保护标准、海员基本权力、海员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正常实施,这也是《公约》通过后各相关方必须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公约或法规的实施都有其两面性,《公约》也不例外。若要满足《公约》,必定会增加政府和企业对船舶和海员的负担,诸如满足设施方面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规章所需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办理证书所需要的花费等。然而其正面效应可通过一些国际或地区组织积极推行的尊重人权等方面的目标和宗旨获得发挥。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积极参与其中,成为积极推动《公约》生效的一分子是航运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贯彻和实施《公约》不是选择而是必须。所以,航运企业应该为获取和积蓄未来发展的资源和能力、获取未来发展的资源和竞争力,积极接受或参与与这些协会、契约或计划的合作,努力满足其要求,以期:(1)提升企业在全球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度;(2)提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创造商业机遇;(3)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纳入体系或契约的规范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及企业公***识,为社会稳定和进步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5)成为一个具有人性化的、能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富足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知名企业。
5 履行《公约》建议
目前,《公约》所述及的某些方面已在一些航运企业实施多时,但仍有必要就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尽早制定企业的计划和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指派专人组成《公约》履约协调小组,按照《公约》所涉及的国际、国内有关法规及行业规定提高船舶的相关标准,解决船舶硬件存在的问题;事先做好办理海事劳工证书、国家声明和船舶所有人声明等证书文本的各项准备,确保企业船舶的正常营运。
(2)对照国际、国内涉及海员劳工标准的公约、法规,以《公约》中守则A部分标准和B部分指导为原则,对《公约》所涉及的方面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照。构思、起草、制定和完善企业的体系文件,尤其应重视相对薄弱的环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向权威部门和专家咨询有关企业和船舶在执行和满足《公约》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时收集港口国检查中涉及海员保护方面的内容以及满足符合性检查的要求(包括某些港口国的特殊要求),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企业为平台,积极参与海员社会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避免由于应对不当或措施不力造成的不良后果。
(4)加强对海员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切实履行规则的各项要求,提高海员的教育、培训水平和福利待遇,为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员队伍、为船舶在海上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利用各种手段向海员宣传《公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船舶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和宣传,及时发现和弥补船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满足规则生效后对船舶的各项要求。
(6)建立有效的海员劳动监察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船上投诉程序,理顺与有关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海员的各项权利。
(7)关爱船员,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效率和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使海员切实获得利益。努力保障海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题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EB/OL].[2005-10-17]http://news3.xin***.com/misc/2005-10/07/content 3590246.htm.
[2] 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EB/OL].[2006-02-23]http://www.ilo.org/ilolex/chinese/docs/convl86.pdf.
[3] 黄世发.国际劳工组织条约对远洋船的实施情形[J/OL].[2006-05-15]http://www.seatransport.com.hk/seaview_doc/Ed 73/Internaional%20L abour%20Organisation.doc.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