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派规模
我国海员劳务外派业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外派规模,并逐渐成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初步估算,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向国际海员市场提供各类商船海员劳务累计达到60余万人次,每年外派海员保持在4万人次左右,2004年外派海员达到41736人次。
2、外派海员结构
经过20多年外派海员业务的发展,我国外派海员的技术层次和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外派高级海员占全部外派海员的比例已经从初期的15%上升到40%,外派高级海员中大学本科毕业的比例已从初期的25%上升到80%。外派形式也由过去的比较单一发展到现在的外派整套、半套、零散外派等灵活多样的各种形式。
3、外派海员市场
从中国外派海员协调机构2004年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派海员市场主要分布在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和地区,其中表2所列的10个国家占了我国外派海员数量的93%,亚洲市场占了我国外派海员市场的将近85%。亚洲市场尤其是香港、新加坡、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仍占据我国外派海员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欧美市场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上升势头。
4、我国海员劳务外派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海员外派业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外派海员数量还远远不能和菲律宾、印度等国相比,而且印尼、缅甸的船员数量也有快速增长的势头,而我国近几年外派海员数量始终在3~4万人次左右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制于现有船员规模。
我国现有远洋船员15万名左右,但同时我国也是商船海运大国,这支庞大的远洋船队使用的几乎全部是中国船员,而且,近几年东南亚及我国内海航线增添了许多船主,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船员,也加剧了国内对船员资源的争夺。因此,现有船员几乎还不能满足我国自己船队的需求,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向国际海员市场的外派规模。
二是船员培训能力在几乎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难以对扩大外派海员数量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目前我国有5所高等航海院校,6所高等航海职业技术院校,20余所中等航海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中心,但是,每年能够培养的航海类中专以上学员才4000余人,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就业于国内各大远洋公司和地方航运公司,真正能够被外派公司吸收的毕业生仅区区几百人而已,这样的船员后备储蓄力量显然不能满足我国要成为海员外派大国的要求。
根据国外船东尤其是一些欧美船东的反映,我国海员的英语能力和敬业精神与菲律宾、印度、印尼和缅甸等国家的船员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到我国海员外派数量的扩大。
在中国外派海员协调机构的领导下,在各外派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海员外派行业的经营秩序虽然逐步走向规范,但是,行业内部压价竞争、收费标准混乱、相互间抢夺船员资源、挂靠公司扰乱经营秩序等问题依然存在。
另外,有国外的船东在我国内私自招募船员,经过培训后派到自己的船舶服务。如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目前我国外派海员劳务还存在着上述一系列问题,但是,现有船员资源严重短缺及后备储蓄力量严重不足才是真正制约我国海员劳务外派规模进一扩大的迫在眉睫的瓶颈问题。
二、扩大我国海员外派规模的途径
随着世界航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海员劳务市场近几年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欧美一些航运大国正将目标瞄向中国海员,因此,研究如何深入开拓外派海员市场并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研究如何解决海员资源的培养和现有海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海员劳务外派业务,从全局出发考虑和制订我国外派海员劳务的中、长期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纲要,从宏观上指导我国外派海员劳务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中国外派海员协调机构的地位和力量,这是海员劳务外派事业发展和壮大的最有力保障。海员劳务外派业务涉及到交通、公安、外交、教育等众多政府部门,协调机构在这些众多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协调机构本身的人员力量也偏弱,工作人员不能长期固定,而且还要身兼其它工作,无法潜心研究海员外派市场和管理的有关问题。
3、政府应加大对航海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在船员培养方向上加以引导,加强外派海员的培养比重,为今后我国的外派海员劳务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各航海教育机构也要面向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千方百计扩大教育和培养能力,提高教育素质,在与企业合资办学、吸引外资合资办学等方面探索出路。
4、各外派公司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外派船员的质量,强化中国外派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5、研究探讨协调机构牵头、各外派企业参与、自主开办航海类院校培养外派船员资源的新路子。
总之,要扩大我国外派海员的市场和规模,政府相关部门、教育机构和各外派公司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合力,一致对外,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我国成为外派海员劳务大国的目标。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