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凡邨近日接受采访时认为,“船员短缺,对航海教育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至少是一个促进”。他说,近年来,航海教育、船员培训得到了国家、地方政府以及航运企业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各类航海院校对水上专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招生规模继续加大。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按照国家规定,每年都将5%的扩招指标增量大部分都放到了水上专业,而且国家、上海市政府以及航运企业设立、投入了很多奖、助学金项目,各类奖、助学金几乎覆盖了全部水上专业学生,确保生活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据他估算,目前各类院校每年的水上专业毕业生已达7000名左右。他认为,确保这些毕业生都上船工作,应该说,能够基本满足目前我国航运业的需求。
找准市场需求
孔凡邨认为,“EDUCATION”(指航海学历教育)与“TRAINNING” (指船员职业培训)合二为一,是中国航海教育实践形成的特色,但从根本上看,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
据介绍,目前上海海事大学每年都对教学课程、计划进行梳理、调整,其中按照市场需求变化更新的课程达10%。在水上专业的培养模式上,更注重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是与港航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通过港航企业的更多参与,力求在课程内容、培养方向上紧密贴近市场;二是紧扣国际海事公约的要求,加大“适任证书”的考试内容,是每一位学生***试获取证书;三是加大航海教学设施的硬件投入,先后引进一批国际先进的航海模拟设备、仪器,使教学与训练获得更实际的效果。除此而外,积极营造“海味”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如选派男、女学生上哥德堡号当水手,体验海上生活,提高学生对船员职业认同度;四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航海技术与管理、航运经济等课程,培养一批既能开船又懂管理的水上专业人才,如用人企业不安排上船的女毕业生,学校颁发技术与管理的相应证书,为她们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第五,创新高职教育模式,按照用人企业的要求,采取“定单式”培养,例如日本邮船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从专业招生、教学计划制订到实操培训、毕业上船等,企业全程参与,并由企业每年对定向培养学生举办10次讲座,经过2年半的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日本邮船公司上船工作。“定单式”培养的模式很快受到不少港航企业的欢迎,中远、中海、上港集团等先后与上海海事大学建立了定向委托培养的关系。
未雨绸缪迎接新挑战
面对全球航运市场的开放与发展,船员需求不仅意味着数量上的扩大,更有素质的高要求,诸如船员的外语应用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服从意识,以及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工作等,都对航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孔凡邨告诉笔者,处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前沿,上海海事大学已未雨绸缪,目前商船学院在校生达3300人,船员培训年均为4000人次。
随着2008年学校整体***至南汇新校区,全封闭形式的“国际船员培训中心”的建成启用,商船学院的总面积将达上海海大整个小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届时船员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10年,本科教育在校生将达2300人,高职定单式培养的在校生达1000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船员培训基地。
毕业生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情况介绍。谢小玉 摄
请登录后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