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崭新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中英文烫金字分外醒目:“谨以此献给曾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中国海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献出生命的人———请接受我们的敬意;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被迫离开的人———这个国家不再需要他们时,他们不得不离开;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永远也不知道丈夫下落的妻子们,还有那些从未见过亲生父亲的孩子们。让我们记住曾发生的一切,历史不要重演。”1月23日,英国利物浦默西河码头区,一场特殊的纪念碑揭幕式开始了。那些被纪念的中国人大都已经不在世了,他们的孩子聚在一起,不仅为了寻找亲人的痕迹,也为了给逝者一个公道。
·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利物浦曾是英国重要的港口,从事远东贸易的英国商船从19世纪末开始就雇佣中国海员了。100多年前,利物浦的第一个华人社区就是为中国海员建立的。他们出租房屋,开餐馆、洗衣店和商店,为到港的中国海员服务。由于英国1910年的外侨法限制40岁以上的中国妇女移民,因此利物浦的华人社区里很少有中国女性。中国海员大多娶爱尔兰裔女子为妻。
当时中国海员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记者在纪念碑揭幕现场见到了几位老海员。吴云生今年84岁,来自香港,十几岁就开始在英国蓝烟囱航运公司当海员了。这家公司雇佣的中国海员最多。他们认为中国人聪明能干,但不给他们公平的待遇。吴云生说,干同样的活,中国人的工资只有英国人的1/3。英国海员有风险补助、工资按周发、船上提供被褥等;而中国海员的工资按月发,只有6英镑多,自带被褥,连脸盆都是自带的,更别提什么风险补助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万多名中国海员在英国商船上工作,几乎都在利物浦落脚。他们有的来自上海、宁波、香港,有的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二战爆发后,这些原行驶远东的英国商船改为往来于大西洋重要港口间。这是英国食品等战略物资供应的生命线,经常受到德国海军的严密监视和打击。来自上海的袁法海老人说,二战期间经常是50艘船编成一队一起行动,每艘船100多人,那时是蒸汽船,全靠烧煤,碰上德军轰炸或鱼雷,沉一艘船就牺牲100多人。
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国海员无法回家,一些能讲英语的海员就和当地女子成了家,有了孩子。战争结束后,大部分海员回国了,留下的约2000人。英国内政部决定将中国海员遣送回国,包括那些已经生儿育女的。准许留下的人数严格限制在300人左右。据记载,仅1946年3月23日,一次就遣送了800人,其中230多人是被围捕的。在政府的强制执行下,至少有150个家庭被活活拆散,450多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父亲。
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纪录片披露了政府将二战期间为英国提供服务的中国海员强行遣送回国的情形。内政部做出遣返决定后,由英国特别警察部门监督,利物浦警察在港口地区多次突然袭击,逮捕大批中国海员,迅速强行将他们遣送回国。从被警方扣押到被送上开往中国的船,前后不超过48小时。BBC报道说,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母亲为何不提父亲身份
在纪念碑揭幕式上,记者结识了伊冯娜·福利。她的父亲是来自上海的中国海员、商船上的工程师,母亲是法国人,他们在利物浦相识结婚。1946年,伊冯娜的母亲生下她不久,突然与父亲失去了联系。母亲赶回利物浦家中,发现家里被搜查过,父亲的所有证件都不见了。为生活所迫,母亲改嫁了。伊冯娜9岁才知道亲生父亲是中国人,也许还活着。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与父亲的中国名字发音近似。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寻找父亲的想法,她说:“妈妈说我的性格很像父亲,可我从没见过亲生父亲,很想见他一面。”
玛丽·琼斯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来自上海,她两岁时父亲突然失踪了,留下母亲和3个孩子。战后生活艰难,孤儿寡母生活怎么过?刚出生的孩子很快就死了,母亲痛不欲生。玛丽一边忍着泪水一边说,母亲改嫁后从不提父亲,玛丽对父亲几乎一无所知,别人问她,就回答死了。琳达·戴维斯的父亲失踪前,说是去附近买点东西,此后再也没回过家。突然失去丈夫的妻子们大多被蒙在鼓里,以为丈夫抛弃了自己。妻子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心灵的伤痛,直到去世都很少和孩子提及他们的中国父亲。
近几年,一些上了年纪才知道这些情况的子女们开始“寻根”了。基斯·科克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上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父亲已经去世了,不过他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弟弟。从弟妹那里,基斯知道了父亲的真实故事。原来,基斯的父亲是蓝烟囱船运公司的机械师,并非像小时候别人说的那样葬身大海,而是在一天深夜被警察突然抓走遣送回国了。
基斯的故事曝光后,引起了伊冯娜的注意。伊冯娜找到基斯,他们开始联络“没有父亲的”子女们。他们去档案馆、博物馆查找文件,寻找事实真相。更多事实在子女们的追踪下曝光了,很多中国海员的后代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被迫离开了英国。整个社会也为中国海员鸣不平。
·澄清历史为了面向未来
在纪念碑揭幕式上,利物浦市长的话代表了政府的态度,他说:“我们早就该建纪念碑了。我为中国海员在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得到承认而高兴。今天的仪式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感谢那些为我们国家做出牺牲、失去生命的人。”为了纪念中国海员,要立两块纪念碑,第二块今年8月放在中国城。林英生也是中国海员的后代,现在他带着家人赶来,像过节一样庆祝立碑。林英生激动地说,父辈终于得到英国政府的承认了,真令人高兴啊。
中国海员的后代不仅要为父辈讨回名分,还要做更多有利于英中两国的事。伊冯娜告诉记者,中国海员子女组成了“浦之龙”组织。“龙”代表中国,“浦”有利物浦和海船泊岸双重含义。她说,今天为这个纪念碑揭幕,不是为了责备谁,事情已经过去60年了,当事人基本都不在世了,“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澄清一段历史,给它应有的评价,让后代明白并记住父辈是中国人,是曾为英国、为利物浦做过贡献的中国人。父辈已逝,后代没有受过中国文化熏陶,但我们有中国血脉,血脉不会断,我们要为加强这种联系做更多的事。”(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利物浦曾是英国重要的港口,从事远东贸易的英国商船从19世纪末开始就雇佣中国海员了。100多年前,利物浦的第一个华人社区就是为中国海员建立的。他们出租房屋,开餐馆、洗衣店和商店,为到港的中国海员服务。由于英国1910年的外侨法限制40岁以上的中国妇女移民,因此利物浦的华人社区里很少有中国女性。中国海员大多娶爱尔兰裔女子为妻。
当时中国海员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记者在纪念碑揭幕现场见到了几位老海员。吴云生今年84岁,来自香港,十几岁就开始在英国蓝烟囱航运公司当海员了。这家公司雇佣的中国海员最多。他们认为中国人聪明能干,但不给他们公平的待遇。吴云生说,干同样的活,中国人的工资只有英国人的1/3。英国海员有风险补助、工资按周发、船上提供被褥等;而中国海员的工资按月发,只有6英镑多,自带被褥,连脸盆都是自带的,更别提什么风险补助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万多名中国海员在英国商船上工作,几乎都在利物浦落脚。他们有的来自上海、宁波、香港,有的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二战爆发后,这些原行驶远东的英国商船改为往来于大西洋重要港口间。这是英国食品等战略物资供应的生命线,经常受到德国海军的严密监视和打击。来自上海的袁法海老人说,二战期间经常是50艘船编成一队一起行动,每艘船100多人,那时是蒸汽船,全靠烧煤,碰上德军轰炸或鱼雷,沉一艘船就牺牲100多人。
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国海员无法回家,一些能讲英语的海员就和当地女子成了家,有了孩子。战争结束后,大部分海员回国了,留下的约2000人。英国内政部决定将中国海员遣送回国,包括那些已经生儿育女的。准许留下的人数严格限制在300人左右。据记载,仅1946年3月23日,一次就遣送了800人,其中230多人是被围捕的。在政府的强制执行下,至少有150个家庭被活活拆散,450多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父亲。
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纪录片披露了政府将二战期间为英国提供服务的中国海员强行遣送回国的情形。内政部做出遣返决定后,由英国特别警察部门监督,利物浦警察在港口地区多次突然袭击,逮捕大批中国海员,迅速强行将他们遣送回国。从被警方扣押到被送上开往中国的船,前后不超过48小时。BBC报道说,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母亲为何不提父亲身份
在纪念碑揭幕式上,记者结识了伊冯娜·福利。她的父亲是来自上海的中国海员、商船上的工程师,母亲是法国人,他们在利物浦相识结婚。1946年,伊冯娜的母亲生下她不久,突然与父亲失去了联系。母亲赶回利物浦家中,发现家里被搜查过,父亲的所有证件都不见了。为生活所迫,母亲改嫁了。伊冯娜9岁才知道亲生父亲是中国人,也许还活着。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与父亲的中国名字发音近似。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寻找父亲的想法,她说:“妈妈说我的性格很像父亲,可我从没见过亲生父亲,很想见他一面。”
玛丽·琼斯的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来自上海,她两岁时父亲突然失踪了,留下母亲和3个孩子。战后生活艰难,孤儿寡母生活怎么过?刚出生的孩子很快就死了,母亲痛不欲生。玛丽一边忍着泪水一边说,母亲改嫁后从不提父亲,玛丽对父亲几乎一无所知,别人问她,就回答死了。琳达·戴维斯的父亲失踪前,说是去附近买点东西,此后再也没回过家。突然失去丈夫的妻子们大多被蒙在鼓里,以为丈夫抛弃了自己。妻子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心灵的伤痛,直到去世都很少和孩子提及他们的中国父亲。
近几年,一些上了年纪才知道这些情况的子女们开始“寻根”了。基斯·科克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上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父亲已经去世了,不过他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弟弟。从弟妹那里,基斯知道了父亲的真实故事。原来,基斯的父亲是蓝烟囱船运公司的机械师,并非像小时候别人说的那样葬身大海,而是在一天深夜被警察突然抓走遣送回国了。
基斯的故事曝光后,引起了伊冯娜的注意。伊冯娜找到基斯,他们开始联络“没有父亲的”子女们。他们去档案馆、博物馆查找文件,寻找事实真相。更多事实在子女们的追踪下曝光了,很多中国海员的后代这才知道原来父亲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被迫离开了英国。整个社会也为中国海员鸣不平。
·澄清历史为了面向未来
在纪念碑揭幕式上,利物浦市长的话代表了政府的态度,他说:“我们早就该建纪念碑了。我为中国海员在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得到承认而高兴。今天的仪式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感谢那些为我们国家做出牺牲、失去生命的人。”为了纪念中国海员,要立两块纪念碑,第二块今年8月放在中国城。林英生也是中国海员的后代,现在他带着家人赶来,像过节一样庆祝立碑。林英生激动地说,父辈终于得到英国政府的承认了,真令人高兴啊。
中国海员的后代不仅要为父辈讨回名分,还要做更多有利于英中两国的事。伊冯娜告诉记者,中国海员子女组成了“浦之龙”组织。“龙”代表中国,“浦”有利物浦和海船泊岸双重含义。她说,今天为这个纪念碑揭幕,不是为了责备谁,事情已经过去60年了,当事人基本都不在世了,“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澄清一段历史,给它应有的评价,让后代明白并记住父辈是中国人,是曾为英国、为利物浦做过贡献的中国人。父辈已逝,后代没有受过中国文化熏陶,但我们有中国血脉,血脉不会断,我们要为加强这种联系做更多的事。”(来源:环球时报)
请登录后发帖